浙江杭州市五校联盟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时间:2016-01-19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7分)
春远
唐·杜甫
肃肃①花絮晚,菲菲②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③。
注释: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 ①肃肃,花落的声音。②菲菲,花落的样子。③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2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 (1分)三件典型事例寄托深切的 。(2分)
2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说,“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指超出众人)”。请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4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
23.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_。(1 分)
24.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
(3)不违农时, ; ,鱼鳖不可胜食也。
(4) , ,赢得仓皇北顾。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富裕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有品位的生活。有人喜欢“至尊”“华贵”“顶级”“奢华”之类的词眼,把豪宅、名车、身价、权力、金钱等各种外在的东西看成是高贵的符号,作为追逐的目标。
作为中学生,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春远
唐·杜甫
肃肃①花絮晚,菲菲②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③。
2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
2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说,“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指超出众人)”。请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4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
23.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_。(1 分)
24.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1)
(2)
(3)不违农时,
(4)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富裕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有品位的生活。有人喜欢“至尊”“华贵”“顶级”“奢华”之类的词眼,把豪宅、名车、身价、权力、金钱等各种外在的东西看成是高贵的符号,作为追逐的目标。
作为中学生,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