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广东省佛山市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4)

时间:2016-03-13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面的文字,完成(1)~(们题。(25分)
   为中国着迷的傅吾康
   李雪涛
    ①生于1912年7月24日的傅吾康是德国福兰阁教授的子女中唯一子承父业的。作为汉学家的幼子,他的孩提时代的一切好像都是跟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1930年中学毕业之后,他毅然绝然地选择了汉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②傅吾康在汉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师从颜复礼、佛尔克、许勒等著名汉学家。1935年傅吾康完成了题为《康有为及其学派的国家政治革新尝试》的博士论文,该论文后来发表在《东方语言学院通讯》,赢得了众多的书评甚至著名汉学家成闻达教授也亲自撰文评论,这对年轻的汉学家傅吾康来讲,的确是极大的奖掖。
    ③1937年,在大黄西方人撤出中国的时侯,傅吾康只舟来到中国。此时,日本已开始全面侵华.目睹了日本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家累创伤,傅吾康在一部苦作中对他亲身经历的这段中国历史描述道:“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到底的氏族感和决心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杭超出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
④1941年夏天,傅吾康与胡隽吟女士相识相爱,按照当时德国的法律,不过按照当时帝国的法律,日耳曼人是不能娶非雅利安人为妻的,否则傅吾康就会被除去中德学会的职务。1944年,傅吾康向时任中德学会的常务编辑兼翻译的胡隽吟求婚.后来胡回忆说:“我们结婚,正是表明我们反对民族优越主义的短视政见。我很受他的鼓舞,也翻腾起国破家亡的愤慨!”
    ⑤抗战胜利后.傅吾康先后在北平辅仁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在北大期间,傅吾康与李羡林等学者建立了终生的友谊
    ⑥战后的德国百废待兴,汉堡大学也在着手重新建立已透破坏的汉学系。傅吾康于1950年回到汉堡,接任汉堡大学汉学系主任一职.来北平时只是孤寂一身的傅吾康,此时携妻带子回到了阔别十三载的汉堡。在汉堡大学汉学系主任位置上,傅吾康一直做到了1977年退休
    ⑦傅吾康可谓著作等身.早在1947年他就发表了用英文编写的《明代史籍会考》,1950年回德国之后,他又出版了《中国的文化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1851一1949—中国革命的百年》《中国科举制度革废考》《中国与西方》等一系列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作。
    ⑧作为历史学家,傅吾康总是试图让欧洲学界尽可能多地理解远东文明。在《中国与西方》一书中.他提到:“跟中国人的西方观相比较在书中我更深入探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因此这本小册子署为《中国与西方》而不足反过来的《西方与中国》。我的首要任务是要让读者理解中国的立场以及面对西方时的中国态度。”跟将中国看成是一堆历史的古典文明的看法不同,傅吾康一直在努力寻找古代、现代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在这一点上傅吾康依然秉承着他父亲的观点,亦即中国历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傅吾康对近现代中国研究以及现代汉语的重视,实际上也开创了德国中国学研究的先河·
    ⑨作为文化学者,傅吾康尽可能地杜绝各种各样的偏见,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抱有跟当时大多数殖民主义者不同的态度。傅吾康从一开始就不嘉欢柏林的另外一位汉学家海尼士,这除了学术主张有异外,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海尼士对中国人的态度是他没有办法接受的。他在自传《为中国着迷》中写道,当海尼士谈到“中国人”时,与在中国通商口岸生活的外国人通常所做的一样,以同样的无知和轻蔑谈论“中国人”.
    ⑩1972年,作为德国外交代表团的一员,傅吾康回到了他22年来日思梦想的中国,1977年5月又再次回到中国.27年后再对自己曾生活过13年的“家乡”做细致的考察,让傅吾康有别于一般的记者或旅行者对中国的认识,他对中国的热爱,可谓是跨越了种族、政治、文化等等因素。傅吾康说告别中国对他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上他一辈子都没有真正告别过中国。
    相关健接:
    ①我还记得,有一次海尼士在课堂上对冯·奎纳尔发表在《东亚杂志》上的文章《德译中国诗歌》提出了批评,态度很轻蔑。冯·查纳尔在文章中指出,中文诗歌共有较为丰富的多种含义,国此要进行翻译是比较困难的。查纳尔的说法令人非常信服。(傅吾康《为中国看迷—一位汉学家的自传》)
    ②傅吾康以其对汉语出神入化的掌握程度,长年来获得的有关中国的知识和文化的坚实根基,每每令吾辈折服。因为这些能力对我们战后一代的汉学家来讲是望尘莫及的。他同样令人信服的有多年来在北平所铸就的一位历史学家的国际视好,正是这样的国际视野决定了他的《中国手册》的偏撰方案.(汉学家马汉茂为傅吾康晚年回忆录《为中国着迷—一位汉学家的自传》所写序言节选)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傅吾康的父亲福兰阁教授是著名的汉学家,希望他能子承父业,傅吾康没有令其失望,中学毕业后,选择了汉学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B.傅吾康师从名家,打下了扎实的汉学研究基础,他撰写的博士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反映了傅吾康在汉学研究上有一定天分。
    C.傅吾康在北大任教期间与季羡林等学者建立了友谊,这对他的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促使他在1947年就写出了《明代史籍会考》
    D傅吾康于1950年回到汉堡,接任汉堡大学汉学系主任一职,撰写并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成就斐然,其功底和视野令人叹服
    E.傅吾康与海尼士的学术主张及对中国人的态度有所不同,晚年出版的《为中国着迷》中还对海尼士的某些看法提出了含蓄的批评
(2)傅吾康对中国的认识与态度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请结合文本概述。(6分)
(3)文中③④⑧段的引用对表现传主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分别简析。(6分)
(4)作者认为“实际上他(傅吾康)一辈子都没有真正告别过中国”。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8分)

上一页                下一页

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