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工大附中2016届高三第四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时间:2016-03-14
10、(1)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1、(1)D项3分,A项2分,C项1分。(B项,大家送各种东西并不是出于畏惧,而是出于交情。C项,“反映出人们亲情的淡漠”不够准确,主要是人们对这种行径的反感,以及想要帮助我及时改正。E项,我进入文坛和那位警察的鼓励没有什么联系。)
(2)①外表邋遢,内心善良;②生活不幸,坚强乐观;③待人友善,珍视友情;④耿直不阿,做人正派。(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
(3)①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突出人物的鲜明特征,通过“我”对狐臭的感觉变化反映着“我”对警察认识的改变,从而丰富了警察的人物形象;③通过欲扬先抑(反衬)的手法,表达了对警察的赞美,突显了主题。
(4)参考答案一:不能删除。①丰富了人物形象,使那位警察的形象变得更加真切、感人;②使情节变得更完整更曲折,耐人寻味;③结尾的交代,表达了“我”对那位警察的愧意,更是赞美了那位警察高尚的人格魅力,讴歌了警察身上的人间大爱,升华了文章的主旨;④照应了标题,真正体现了“可爱的冤仇人”的内涵。(每点2分)
参考答案二:可以删除。①最后一段对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已经不大,之前父亲的葬礼上已经可以看到那位警察金子般的内心了;②最后一段在情节上略显多余,“他说,他外祖父死了,两年前的冬天”,已经完成了故事的叙述,情节已经完整,没有必要多加一笔;③从主题上看,那位警察身上的狐臭“我”已经闻不到了,已经体现了“我”对那位警察认识的改变,读者已经可以从中体会到对那位警察的讴歌和赞扬。④删去最后一段更能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回味的空间。
12、(1)E项3分,A项2分,D项1分。(B项,闻一多特意为潘光旦篆刻印章是为了表示道义上的支持和才智上的赞许,而“战胜残疾,弥补缺陷”是潘光旦的自我勉励。C项,“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应是在文章写好之后。D项,“严词拒绝”的说法不准确。)
(2)①从侧面表现传主潘光旦的性格特点、杰出才能和成就;②引用他人的评价,可以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③自然引出作者对传主的总体评价,二者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传主。(每点2分)
(3)①独腿人生,身残志坚;②独行其是,治学唯实;③独抒己见,直来直去。(每点2分)
(4)参考答案一:为人处世之道方面的启示:做人要直面逆境,乐观坚强,还要不畏强权,独抒己见。①面对自己的单腿人生,潘光旦不自卑、不气馁,坚持不懈地练习,到后来行动如常人一般,他身残志坚,用单腿演绎了卓越人生;②面对强权高官,他不卑不亢,坚持正义,坚守节操,绝不趋炎附势,从而维护了学校和自身的尊严。④联系现实略。(启示2分,结合文本4分,联系现实2分)
参考答案二:治学态度方面的启示:治学要注重积累,刻苦勤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①他认为在做学问方面,除了一部分天才外,只有四个字——“抓住不放”,铢积寸累,自然会有豁然贯通的一日;②在研究过程中,他勤奋刻苦,脚踏实地,不畏艰难,持之以恒,胜利完成了国家民委交给他的任务。④联系现实略。(启示2分,结合文本4分,联系现实2分)
13、B(耳提面命:不仅当面指点,而且提着耳朵叮咛。形容对人教诲殷切(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味同嚼蜡:如同咀嚼蜡烛一样,毫无味道。多形容文章或言辞枯燥乏味。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楚感人。时运不济:时机和运气不好。多指遭遇挫折和逆境。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14、D(A项主客颠倒,应为“对于初学播音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不易”。B项“出现”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等问题”。C项语序不当,应为“出现精神不振,甚至低血糖休克的状况”。)
15、A(横线前的句子是“我们在戒烟宣传册中常常看到黑黑的肺”,横线后的句子讲“煤焦油”溶于多种有机物等,可知横线处所填的句子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要提及“煤焦油”,还要表达“肺上那黑黑的东西是煤焦油”这一意思,据此不难得出答案是A)
16、(1)人具有两重属性 (2)必须接受礼仪的规范 (3)这就与禽兽无异了
17、(1)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实行“快递实名制”,但公众担心实行实名制后自己的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2)①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行为。
②建议快递公司加强行业自律,让客户多一点信任感。
18、参考立意:
1、好的方法才能收获好的结果。
2、有志青年应敢于独立奋斗,依赖前辈绝不可取。
3、明智的家长注重引导子女自立自强;娇惯子女,有弊而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