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6-03-23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怀玉,本名琮,毫州焦夷县人。少以雄杰自任,随太祖起军。唐中和末,从至大梁。光启初,蔡寇屯金堤驿,怀玉将轻骑连破之,由是累迁亲从副将,改左长剑都虞候。又从破蔡贼于板桥,收秦宗权八寨,奏加检校右散骑常侍。文德初,同诸军解河阳之围,复从破徐、宿。乾宁中,奏加检校刑部尚书,太祖赐名怀玉。破朱瑾于金乡南,擒宗江以献,表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右仆射。
乾宁四年,庞师古失利于清口,怀玉独完军以退。光化初,转滑州右都押牙兼右步军指挥使,俄奏授沂州刺史。顷之,王师范以青州叛,屡出兵侵轶,怀玉击退之。天复四年,转齐州防御使,加检校司空,从大军迎驾于岐下。归署华州观察留后。一年,复领所部兵戍雍州,寻召赴河中,补晋、绛、同、华五州马步都指挥使。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开平元年,授曹州刺史,加检校司徒。明年,除晋州刺史。其秋,晋军大至,已乘其墉,怀玉选亲兵五十余人,拥杀下城。晋军既退,出家财以赏战士。岁中,晋军又至,怀玉领兵败之于洪洞。三年,制授鄜坊节度使、特进、检校太保,练兵缮壁,人颇安之,加检校太傅。乾化二年,庶人友珪既篡立,河中朱友谦拒命,遣兵袭鄜州,怀玉无备,寻为河中所掳,囚于公馆。及友珪遣康怀英率师围河中,友谦虑怀玉有变,遂害之。怀玉才气刚勇,临阵 未尝折退,平生金疮被体,有战将之名焉。
(选自《旧五代史》)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B.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C.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D.天祐三年授左羽林统军/转右龙虎统军/领六军之士赴泽州/寻为晋军所攻/昼夜冲击/穴地而入怀玉/率亲兵逆杀于/隧中晋军遂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递公文用的马。
B.尚书,隋以后尚书为六部长官。六部指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C.署,文中指官府,即华州观察留后的办公地点。
D.特进,功勋卓著经皇帝特命而进封者,称“特进”。始于汉,隋为散官,唐改为文职散官,后世多沿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怀玉跟随朱温在板桥打败蔡州的敌人收复秦宗权的八座营寨后,被朱温授予检校右散骑常待官职。
B.开平二年秋天,晋军进攻晋州,徐怀玉率领五十名亲兵杀退已经登上城墙的晋军,后又拿出家财重赏这些亲兵勇士。
C.担任检校司空后,徐怀玉跟随大军到岐山迎接唐朝皇帝,回来后担任华州观察留后。
D.徐怀玉一生勇猛,未曾临阵退却,最后死于朱氏兄弟内部争斗,实在可惜。
7.将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蔡寇屯金堤驿,怀玉将轻骑连破之,由是累迁亲从副将,改左长剑都虞候。(5分)
译文:
(2)怀玉才气刚勇,临阵未尝折退,平生金疮被体,有战将之名焉。(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杂诗
陶渊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殇弦肆朝日,尊中滔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8.与《饮酒(结庐在人境)》相比,本诗描写隐居生活之乐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起笔两句“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下一页

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语文试题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