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联考第一期基础模拟语文试题(4)
时间:2016-04-03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刘慈欣:当代中国科幻第一人
夏明亮
2013年8月23日,一个消息震惊了中美科幻界:在以《星球大战》《阿凡达》《侏罗纪公园》等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火爆全球的科幻帝国美国,著名科幻读物出版社——托尔出版社宣布,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科幻扛鼎之作《三体》,即将登陆美国——这是中国大陆长篇科幻小说首次在海外主流出版社出版。
一位铁杆科幻迷则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他对刘慈欣的由衷膜拜。他说,“三体”系列问世之后,世界上的人将分为三种:没看过《三体》的;看过《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而没看过《三体Ⅲ:死神永生》的;看过《三体Ⅲ:死神永生》的。
刘慈欣,用科幻作品迷倒了无数人,他使沉寂了数十年的中国科幻文学再次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人们说,当代中国科幻已进入“刘慈欣时代”或“三体纪元时代”。
寂寞生长的科幻种子
与一般人印象中知名作家大都生活在大都市不同,刘慈欣一直工作在群山环抱中的山西省娘子关发电厂,他的职业身份是计算机工程师。
追溯刘慈欣爱上科幻文学的源头,当是那本父亲从北京带回来的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读到这本书,刘慈欣说自己“一下子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就像是寻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感觉这本书就是为我这样的人写的……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一下子打开了窗户”。在父亲床下的一个小木箱里,他还看到了卡赞采夫的《太空神曲》、叶弗列莫夫的《仙女座星云》。那时还处于“文革”期间,他还是一名小学生,父亲怕他看这些“封资修”的东西会惹出事来,几次警告他不要看。但入了迷的刘慈欣已放不下,他躲过父亲,把这些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文革”结束后,一些外国的科幻作品在国内解禁,他又读到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英国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的作品,更使刘慈欣领略到科幻的震撼和巨大魅力。刘慈欣说自己从克拉克的作品中感受到宇宙的广袤和神奇,看到科幻“像造物主般”创造出一个个“真实到精致可触摸的想象世界”。数十年后,他依然清晰地记得,1981 年那个冬夜,阅读克拉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和《与拉玛相会》时,他深深地沉湎于那种宏大叙事的唯美和跨越数万光年的想象空间。看完之后,他走出家门,一抬头望见深邃无垠的星空,“突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脚下的大地变成了无限伸延的雪白光滑的纯几何平面,在这无限广阔的二维平面上,壮丽的星空下,只有我一个人站着,孤独地面对这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的神秘”。在寂寞的少年时代,这种阅读体验让科幻的种子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厚积薄发的创作井喷
1978 年,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面世,初版就销售一百六十万册。看到中国人写的科幻小说,刘慈欣感到了亲切,从而跃跃欲试。1989 年,他完成了《中国2185》,两年后的 1991年又写了《超新星纪元》。 1999 年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的《鲸歌》,标志着刘慈欣真正走上了科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创作之路。以此为分水岭,他开始跨入创作精品的快车道。从 1999 年到 2006年,他的《带上她的眼睛》《流浪地球》《全频带阻塞干扰》《中国太阳》《地球大炮》《镜子》《赡养人类》《三体》等八部作品连续八年荣膺第十一届至第十八届中国科幻文学银河奖,创下了至今无人逾越的纪录。
他在不惑之年创作的“三体”系列,被评论界一致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在“三体”系列中,刘慈欣提出了一个“宇宙黑暗森林法则”:宇宙是一片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森林之间,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地球如大海上的一片浮叶,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刘慈欣认为,人类不应该轻易暴露地球在宇宙之中的存在,即便外星文明是好意的,和外星人接触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甚至可能会因此遭遇不可预知的灾难,因此人类抱着一种很天真的态度去招惹外星人是很可怕的。
刘慈欣没想到,他的这个理论竟然与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理论不谋而合。在2010年,霍金发表言论称,对于外星生命,人类要做的不是积极尝试接触他们,而是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刘慈欣在 2006 年就走在了霍金的前面,这就是科幻的魅力。
迄今为止,刘慈欣已出版七部长篇小说,九部作品集,总计四百余万字。有评论称,“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的科幻小说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续写不尽的科幻故事
在中国文坛,科幻文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是一种远离大众的“小众文学”。而刘慈欣的出现,引起了主流文学的广泛注目。
刘慈欣创作《三体》,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属性。从20世纪初科幻文学进入中国那天起,就背负了“文以载道”的重责,肩负了过多的社会功能,梁启超就将“科幻小说”视为开启民智的新小说的一部分,鲁迅则更看重科幻文学的科学教育功能。刘慈欣的《三体》将科幻文学成人化了,与由官方主导的:文以载道“使命感相去甚远。刘慈欣自己说:“主流文学描写上帝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再描写它。”
他认为,真正好的科幻作品是要把很虚幻很空灵的东西描写得很真实,像新闻报道那般真实。科幻作品要持续不断地突破想象的边界,一般科幻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时时有枯竭之虞。而刘慈欣却一部接一部地出作品,不断给读者带来酣畅淋漓、高潮迭起的阅读体验。他有一句名言——宇宙的故事说一生也说不完。在他看来,比起主流文学,科幻的世界广大丰富得多。他说:“现在主流文学,为什么手法变革那么快?有种说法是,因为故事已经讲完了,只能在形式上面创新。但是科幻的故事还没有讲完,已经有的故事还没有讲完,科学也在继续为我们提供新的故事。比起主流文学来,科幻故事资源相当丰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在《超越自恋——科幻给文学的机会》一文中,刘慈欣对文学界一直奉为圭臬的“文学是人学”的公理提出了疑问,对科幻文学的边缘化地位发出了不平之声:但在我同文学有限的接触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耳边絮絮叨叨,告诉我只有这灰尘般的地球和人类出现后这弹指一挥的时间值得去表现去感受,其余那广漠的时空都不值得一瞥,因为那里没有人,没有人性,文学是人学。但在刘慈欣看来,从时间上看,如果把宇宙诞生至今算作一年的话,人类的出现只是最后一秒钟。主流文学就是一场人类的“超级自恋”,而科幻文学恰恰是文学“再一次睁开眼睛的努力”,超越主流文学的超级自恋,让文学与宇宙重新连接起来。
已逾知天命之年的刘慈欣,仍然驰骋在自己构筑的瑰丽斑斓的科幻世界里,在浩渺无际的宇宙中寻觅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关链接】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对刘慈欣的想象力十分称道:“(刘慈欣)利用深厚的科学知识作为想象力的基础,把人间的生活和想象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趣味。”
2015年8月23日下午1时许,第73届雨果奖在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正式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雨果奖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奖”,刘慈欣获奖的消息传开后,不到两小时,《三体》就登顶亚马逊畅销榜第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慈欣走上科幻文学创作之路,主要是受他父亲的影响,另外大量的阅读体验也让科幻的种子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B.凡尔纳的《地心游记》使刘慈欣爱上了科幻文学,但对他影响对大的还是英国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的作品。
C.刘慈欣写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描写的是外星文明与地球人类之间的生死斗争,体现了刘慈欣对人类进行外星文明探索的隐忧。
D.在对待科幻文学的态度上,刘慈欣与官方主张的、要有“文以载道”的文学使命感的观点不同,与鲁迅、梁启超的看法也不同。
E.刘慈欣认为真正好的科幻作品是要写实,像新闻报道那般真实,要“像造物主般”创造出一个个“真实到精致可触摸的想象世界”。
(2)简要概括文章开头三段有何作用?(6分)
(3)作者称说刘慈欣是“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刘慈欣对中国科幻小说的贡献。(6分)
(4)刘慈欣对文学界一直奉为圭臬的“文学是人学”的公理提出了疑问,对科幻文学的边缘化地位发出了不平之声。在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的认识上,刘慈欣有怎样的看法?请就其中的某一点谈谈你怎样看?(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