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4月半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时间:2016-04-05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对人的人格无益”表述有误,参见原文“礼培养的是角色性人格”)
2.B(“有意降低自己的身份比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份更符合礼的要求”错,参见原文“你的行为总是要符合白己的角色”,因此,按礼的要求,“降低身份”和“抬高身份”都是不合礼的)
3.B(“礼学和理学相互转化,相互作用”错误,两者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后者将治心转化为治世”也就不成立)
4.D(原文标点: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m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5.B(“左迁”是降职)
6.C(“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错,应是张旨假托皇帝诏令赏赐士兵绸缎)
7.(1)(朝廷)任命张旨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得分点:募、输、给各1分,句意2分)
(2)城墙将要修筑成功,大批敌人到来,于是连接大木头补城墙的缺口,用强弓守卫。(得分点:垂、就、状语后置句式“守以强弩”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亲张延嘉,读书很多,不愿做官,州中将张延嘉的品行上报,(皇帝)赐给嵩山处士的岩号。张旨晋升为保定军司法参军,他上书转运使钟离瑾,希望补任一名县尉,抓捕大盗来证明自己。钟离瑾赞赏张旨的请求,替他奏请(朝廷)调任安平尉,前后抓捕盗贼二百多人。(张旨)曾与盗贼格斗,飞箭射中他的手臂,(他)不顾,仍然亲手杀盗贼几十人。提拔担任秘书省校书郎、遂城县知县,升任著作佐郎。
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张旨自己去宰相那里陈述救济治理的策略。(朝廷)任命张旨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不久疏浚淬河三十里,引支流注入芍陂,制作闸门,灌溉田地几万顷,外面筑堤用来防备水灾。两次升职任太常博士、尉氏县知县,调任忻州通判。
元昊反叛,(朝廷)特别升(张旨)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府州通判。府州靠山而建,没有外城,张旨打算修筑外城,州将说:“我们州城依凭险要之地,敌人一定不敢来犯。”张旨不听。城墙将要修筑成功,大批敌人到来,于是连接大木头补城墙的缺口,用强弓守卫。城内外几天都不通消息,人心震惊恐惧。仓库中有几千段彩缎,张旨假托诏令赏赐给士兵,士兵都朝东看,高呼万岁,敌人怀疑这是因为救兵到了。州城中没有井,百姓取河水来饮用,敌人截断取水道路。张旨夜里打开城门,率领士兵攻击敌人,赦人后退,用官员军人在路两旁坚守,让百姓出来取水。又用渠道中泥土覆盖积草,敌人望见,以为水还有余。张旨督促居民登上城墙奋勇战斗,敌人死伤很多,随即撤退。因功劳升任都官员外郎,调任莱州知州。
叶清臣举荐张旨才能可以担任将帅,皇帝召见对答,改任邢州知州,提升为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又奏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授任阁门使,张旨坚决推辞。晋升为工部郎中、凤翔府知府,加官直史馆、梓州知州,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任荆南知州。入京任判尚书刑部,多次升职担任光禄卿,潞、晋二州知州。因老病,暂代判西京御史台,不久去世。
8.尾联以景结情,含蓄隽永,韵味深长。(2分)梁上飞动的燕子深情地相互眷恋着,用燕子的深情反衬人世的无情,使悲愤之情更进一层。(3分)
9.①对“破家”的广大人民寄予无限同情。“求饱羹无糁,浇愁爵有尘”一句诉说百姓家破之后的贫困境遇,体现了作者的同情。②痛恨误国害民的奸贼。“汝为误国贼”是作者发白内心的愤怒呼声,痛斥奸贼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③抒发国破家残的悲愤。“我作破家人”写自己和城巾百姓一样,成了一个家破之人,面对这严酷的社会现实,诗人倾泻出一腔悲愤。(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10.(1)垲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11.(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D“这其实是表示‘我’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从穷人堆里挣扎r来的”显得牵强;B“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是对原文“他却大大变了样”的错误理解;C“叙事平淡”不当,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2)第一处:傍晚的小河,绚丽的晚霞,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面面,为两位年轻人的出场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同时也映衬了李爱莲这个人物的美好形象;(4分)第二处: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后面写到李爱莲送嫩柳叶菜团子。(2分)
(3)①她是个学习自觉用功的人。语文课,老师因有人睡觉被气走,教室一片混乱,而她正专心致志地学习。
②她是个勤劳吃苦、善良懂事的人。家里穷,她割草卖钱,维持学业;十五岁时陪父亲外m拉煤;她知道家里的困难,用心学习,不辜负父母。③她是个勇于牺牲自己、孝顺的人。父亲犯病,她不得不中断了学业,嫁给了一个有钱人以此换得父亲的医疗费。(每点2分)
(4)具体分析:第一次是在厕所发现“磨桌”烧蝉吃,是同情同学的遭遇,也为那个年代物质极度贫乏而忧心。
(2分)第二次是在过节时发现李爱莲没有钱改善生活,被李爱莲感动,也为她难过,内心萌发要保护这个脆弱的女孩的念头。(2分)第三次是看到父亲走了一百八十里路为自己借书回来时的一只血脚,是对深沉的父爱的感恩。(2分)
说明效果:三次描写,丰富了“我”这个人物形象,突m了处于低层的人在困顿生活中展现的善良、朴素的品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