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6-04-17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①当今中国,文化领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具体表现为奢靡化、物质化、去智化、粗鄙化、虚无化、空心化、娱乐化、泡沫化。这种比物质浪费更可怕的精神疾患,近来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②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奢靡化、物质化。孔孟倡导的仁义礼智,老庄世界的逍遥无为,陆游笔下的家国天下… … 中华民族留下如此多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传递着民族的智慧,滋养着华夏的心灵。令人诧异的是,这些精神财富被奢侈地挥霍,政绩工程和文化项目遍地都是,价值观堕落为“价格观”,文化传统变成价格标签。
③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去智化、粗鄙化。再粗鄙的段子,只要能搞笑,便可风行天下;再低俗的节目,只要能来钱,便被奉为法宝……这类文化现象司空见惯。网络时代,传播形态的巨大变革既为文化发展带来生机活力,也造成了文化生态拒绝智慧、拒绝担当的低端化。
④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虚无化、空心化。如今,坏消息似乎总比好消息更吸引眼球。一些人乐此不疲地颠覆文化经典,不加分辨地膜拜流行文化,虚无的幽灵几乎游荡在当下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中,文化的精神指向变得模糊,文化的价值内核正在被消解。虚无的阴影之下,人们不再关心终极价值,文化创造和文化产品走向庸俗、浅薄和空心化。
⑤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化。我们的文化生产与消费尽管有着几何级数的量的增长,但与真正的繁荣仍有距离,大师级艺术家仍寥寥无几,史诗性作品仍屈指可数。从娱乐化到泛娱乐化再到愚乐化,从泡沫化到泛泡沫化再到飞沫化,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难怪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文化越是泛滥,就越失去独立的尊严和品格。
⑥文化,是对人类精神的涵养和化育,价值迷失将使文化走入道德低地。物质化、奢靡化是对勤谨俭谦的颠覆,去智化、粗鄙化是对尊文敬识的颠覆,虚无化、空心化是对包容厚载的颠覆,娱乐化、泡沫化是对慎终追远的颠覆,而这些,恰恰是中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物昭德”、“乐以安德”的文化主张,“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美学操守,以及日常文化生活中对“德”的定义与追求,变得模糊、不断退让、不断淡化。价值的迷失严重消解着我们在五千年文明传统中所形成的伦理共识。
⑦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化生态的多元多样。价值取向多元、思想疆域广阔,是我们今天文化中国的一个重要特色。但是,不管怎样的多元、广阔、丰富,都必须有底线。可以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不能妨害社会的公共判断;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须不能消解社会的道德建设。
⑧“人文”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化育天下风气,引导人心向善、向美。哲学家冯友兰在比较研究中发现,与西方文化“智”性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尚德”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原点与核心。
⑨ 文化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断完善的道德追求,是使我们选离文化异化陷阱、规避利益冲突、调整发展格局、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的内生动力。
⑩ 中国文化需要道德崛起。敬畏传统方能坚守恒常,谦逊内敛方能豁达冲融,谨慎求索方能吐故纳新,常怀忧患方能心存远大。重建文化中国的道德信仰,这期待每个人身体力行。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7.下列关于价值迷失的表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孟倡导的仁义礼智、陆游笔下的家国天下等滋养着华夏心灵的精神财富,成为了某些人赚钱的工具。
B.传播形态发生巨大变革,粗鄙、低俗文化风行,利益至上,文化生态拒绝智慧,拒绝担当。
C.文化虚假繁荣,表现为轻浮的喧嚣和肤浅的热闹,文化在泛滥中逐渐失去了独立的尊严和品格。
D.中国人固有的文化主张、美学操守以及日常文化生活中对“德”的定义与追求等,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模糊。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处理文化中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时,要关注文化的价值内核;在文化创造活动中,要关注文化的终极价值。
B.文化是对人类精神的涵养和化育,勤谨俭谦、尊文敬识、包容厚载、慎终追远,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文化的迷失比物质的迷失更可怕。
C.文化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引导人心向善,但当今中国,文化领域内的价值迷失现象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D.如今的文化生态多元多样,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是多元的,越是处于这样的时代越是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大师级艺术家寥寥无几,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史诗性作品屈指可数,是我们当今文化的现状。
B.要解决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问题,就要把中国的“德”性文化与西方的“智”性文化交汇融合起来,让“尚德”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原点与核心。
C.重建文化中国的道德信仰,就要坚守敬畏传统、谦逊内敛、谨慎求索、常怀忧患等一些优良品行,并且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
D.价值迷失阻碍了道德的崛起,反过来,道德崛起可以有效地防止价值迷失;不断完善道德追求,能够让我们远离文化异化陷阱。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①当今中国,文化领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具体表现为奢靡化、物质化、去智化、粗鄙化、虚无化、空心化、娱乐化、泡沫化。这种比物质浪费更可怕的精神疾患,近来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②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奢靡化、物质化。孔孟倡导的仁义礼智,老庄世界的逍遥无为,陆游笔下的家国天下… … 中华民族留下如此多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传递着民族的智慧,滋养着华夏的心灵。令人诧异的是,这些精神财富被奢侈地挥霍,政绩工程和文化项目遍地都是,价值观堕落为“价格观”,文化传统变成价格标签。
③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去智化、粗鄙化。再粗鄙的段子,只要能搞笑,便可风行天下;再低俗的节目,只要能来钱,便被奉为法宝……这类文化现象司空见惯。网络时代,传播形态的巨大变革既为文化发展带来生机活力,也造成了文化生态拒绝智慧、拒绝担当的低端化。
④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虚无化、空心化。如今,坏消息似乎总比好消息更吸引眼球。一些人乐此不疲地颠覆文化经典,不加分辨地膜拜流行文化,虚无的幽灵几乎游荡在当下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中,文化的精神指向变得模糊,文化的价值内核正在被消解。虚无的阴影之下,人们不再关心终极价值,文化创造和文化产品走向庸俗、浅薄和空心化。
⑤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化。我们的文化生产与消费尽管有着几何级数的量的增长,但与真正的繁荣仍有距离,大师级艺术家仍寥寥无几,史诗性作品仍屈指可数。从娱乐化到泛娱乐化再到愚乐化,从泡沫化到泛泡沫化再到飞沫化,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难怪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文化越是泛滥,就越失去独立的尊严和品格。
⑥文化,是对人类精神的涵养和化育,价值迷失将使文化走入道德低地。物质化、奢靡化是对勤谨俭谦的颠覆,去智化、粗鄙化是对尊文敬识的颠覆,虚无化、空心化是对包容厚载的颠覆,娱乐化、泡沫化是对慎终追远的颠覆,而这些,恰恰是中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物昭德”、“乐以安德”的文化主张,“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美学操守,以及日常文化生活中对“德”的定义与追求,变得模糊、不断退让、不断淡化。价值的迷失严重消解着我们在五千年文明传统中所形成的伦理共识。
⑦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化生态的多元多样。价值取向多元、思想疆域广阔,是我们今天文化中国的一个重要特色。但是,不管怎样的多元、广阔、丰富,都必须有底线。可以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不能妨害社会的公共判断;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须不能消解社会的道德建设。
⑧“人文”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化育天下风气,引导人心向善、向美。哲学家冯友兰在比较研究中发现,与西方文化“智”性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尚德”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原点与核心。
⑨
⑩
A.孔孟倡导的仁义礼智、陆游笔下的家国天下等滋养着华夏心灵的精神财富,成为了某些人赚钱的工具。
B.传播形态发生巨大变革,粗鄙、低俗文化风行,利益至上,文化生态拒绝智慧,拒绝担当。
C.文化虚假繁荣,表现为轻浮的喧嚣和肤浅的热闹,文化在泛滥中逐渐失去了独立的尊严和品格。
D.中国人固有的文化主张、美学操守以及日常文化生活中对“德”的定义与追求等,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模糊。
A.在处理文化中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时,要关注文化的价值内核;在文化创造活动中,要关注文化的终极价值。
B.文化是对人类精神的涵养和化育,勤谨俭谦、尊文敬识、包容厚载、慎终追远,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文化的迷失比物质的迷失更可怕。
C.文化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引导人心向善,但当今中国,文化领域内的价值迷失现象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D.如今的文化生态多元多样,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是多元的,越是处于这样的时代越是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大师级艺术家寥寥无几,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史诗性作品屈指可数,是我们当今文化的现状。
B.要解决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问题,就要把中国的“德”性文化与西方的“智”性文化交汇融合起来,让“尚德”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原点与核心。
C.重建文化中国的道德信仰,就要坚守敬畏传统、谦逊内敛、谨慎求索、常怀忧患等一些优良品行,并且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
D.价值迷失阻碍了道德的崛起,反过来,道德崛起可以有效地防止价值迷失;不断完善道德追求,能够让我们远离文化异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