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5)
时间:2016-05-02
参考答案
1.A(B.“载”读zài;C.“糙”读cāo;D.“踽”读jǔ)
2.A(B.“禅”应为“蝉”,C.“荣”应为“容”,D.“继”应为“既”)
3.A(“品味”是动词,仔细体会、玩味;“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不免”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自然或必然导致某种情况出现,有不可控性之意,“未免”主要用来表示对某种情况的评价。“无可非议”指不值得指责,“无可厚非”指不值得过多指责。)
4.D(解析:A、成分残缺,在“实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后加“的目标”;B、“千余人”和“左右”都表示约数;C、中途易辙,在句首加“随着”。)
5.D(语段主要通过对比秦始皇、汉武帝对外交往的不同做法介绍中原与西域的关系,秦始皇主要是修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主要是引进域外的物质文明。由横线前的内容可知,横线处的内容应该先说秦始皇,再说汉武帝。从给出的四个选项来看,A、B两项都把①排在首位,C、D两项都是把⑤排在首位。如果①作为横线处的首句,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但其中的“堪称天之骄子”是一个总结性语句,不能引领③中的“正所谓”;如果⑤作为横线处的首句,既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也能够引出要求排列的其他句子。从横线后的句子内容可推知,汉武帝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比秦始皇大,因此④和②要连排。从句意上来看,②和横线后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
6.B(张冠李戴。选项中“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张冠李戴。原文为“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7.C(因果倒置。原文“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是原因,“《孟子》成‘经’难”是结果。)
8.B(无中生有。原文“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9.A(戾:罪)
10.C(C项介词,表处置,“用”/连词,表目的,“来”;A项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是介词,表被动;D项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然而”)
11.D(①是说自己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是属于自己平素的行为高洁。③是说自己遇上董卓叛乱时不扩充军队的原因。⑤是表达自己不称雄的后果。⑥虽然是讲作者自己读乐毅、蒙恬书后的感受,但是同样也从侧面表现了自己志向高洁的情怀。)
12.A(文中第三自然段作者提到他不想多拥有也没有拥有很多兵马,汴水之战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并非“很多兵马”,如此再三说明自己的志向本不高。)
13①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②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
③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
参考译文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吏,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其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廷,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曾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1.A(B.“载”读zài;C.“糙”读cāo;D.“踽”读jǔ)
2.A(B.“禅”应为“蝉”,C.“荣”应为“容”,D.“继”应为“既”)
3.A(“品味”是动词,仔细体会、玩味;“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不免”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自然或必然导致某种情况出现,有不可控性之意,“未免”主要用来表示对某种情况的评价。“无可非议”指不值得指责,“无可厚非”指不值得过多指责。)
4.D(解析:A、成分残缺,在“实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后加“的目标”;B、“千余人”和“左右”都表示约数;C、中途易辙,在句首加“随着”。)
5.D(语段主要通过对比秦始皇、汉武帝对外交往的不同做法介绍中原与西域的关系,秦始皇主要是修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主要是引进域外的物质文明。由横线前的内容可知,横线处的内容应该先说秦始皇,再说汉武帝。从给出的四个选项来看,A、B两项都把①排在首位,C、D两项都是把⑤排在首位。如果①作为横线处的首句,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但其中的“堪称天之骄子”是一个总结性语句,不能引领③中的“正所谓”;如果⑤作为横线处的首句,既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也能够引出要求排列的其他句子。从横线后的句子内容可推知,汉武帝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比秦始皇大,因此④和②要连排。从句意上来看,②和横线后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
6.B(张冠李戴。选项中“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张冠李戴。原文为“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7.C(因果倒置。原文“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是原因,“《孟子》成‘经’难”是结果。)
8.B(无中生有。原文“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9.A(戾:罪)
10.C(C项介词,表处置,“用”/连词,表目的,“来”;A项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是介词,表被动;D项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然而”)
11.D(①是说自己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是属于自己平素的行为高洁。③是说自己遇上董卓叛乱时不扩充军队的原因。⑤是表达自己不称雄的后果。⑥虽然是讲作者自己读乐毅、蒙恬书后的感受,但是同样也从侧面表现了自己志向高洁的情怀。)
12.A(文中第三自然段作者提到他不想多拥有也没有拥有很多兵马,汴水之战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并非“很多兵马”,如此再三说明自己的志向本不高。)
13①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②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
③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
参考译文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吏,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其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廷,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曾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