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7)
时间:2016-05-09
11.(1)BC(A:1分,“我”童年生活“凄惨”并不完全正确;B:3分;C:2分;D:“红灯”并不是本文线索;E:“心生芥蒂”说法不正确。)
(2)①开篇写出了“我”到监狱探视时的天真无知,轻松活泼,与李全父子的凝重形成对比,突出了李全父子因车祸带来的痛苦;② “我”的快乐无虑是在李全父子呵护下得到的,体现了父子二人勇于承担、坚守承诺的可贵精神;③为揭开人物真实身份和命运关系设置悬念,更具艺术感染力。(6分)
(3)①李全对“我”的愧疚、不知是否该告诉“我”真相的矛盾纠结;②爷爷对李全不听话闯下大祸的痛恨、痛心;③亲生父亲将“我”托付给“仇人”父子,使“我”受到他们恩情,如今难以面对真相的痛苦。(6分)
(4)①“我”逐渐长大,有承担真相所带来的冲击的能力,李全父子告诉“我”真相是对“我”的尊重;②这件事压抑在父子心头多年,告诉“我”能使他们良心安稳;③李全父子觉得已经完成了“我”生父的托付,告诉“我”算是对“我”父亲有个交代。④李全父子纯良朴实,能坦然面对告诉“我”真相后所带来的后果。(8分)
12.(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项“影响最大”原文无据; C项“击案长啸”并不针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针对中国整个近代史;D项中美关系的动荡是干扰他的工作,并未影响其在本书中的学术观点。)
(2)①自身的生活经历。青少年时期遇上时代和社会剧变,对民族灾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1分)②哈佛大学大师云集,在学识和治学精神上对他产生深远的影响。(1分)③治学严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有甘于寂寞、执着追求的学术态度。(2分)④家国情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促使他去探索中国的“国格”和发展之路。(2分)
(3)①书里写的1600-2000长达400年的中华民族挣扎奋斗的历史,拉长了通常所谓的“中国近代史”的时限,创造了一个中国近代史写作的全新范式。②书里不仅讲中国的历史变迁,还着力描述中外关系史,将世界大环境和中国内部环境打通了写,具有大视野、大格局。③书外徐中约自身的经历与世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部充满艰辛奋斗的大历史。(每点2分,共6分)
(4)①历史研究不能存在文化偏见,应把每个国家放在一个独立的与他国平等的视角来研究。②徐中约认为研究历史必须要在历史的进程中去探索一国之“国格”。③徐中约认为不能孤立地研究一国历史,应该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去研究。(研究历史必须具有世界大视野)④徐中约认为,研究历史目的是要在历史的机遇中寻找睿智贤明的治国之道。(每点2分,共8分。若只是摘抄原文得一半的分。)
13.A(与众不同:表示和大家不一样;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14.B(A表义不明,“只有十几个员工和电脑爱好者才知道的搜索引擎”有歧义;C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2007年底”应放在“宣布”之后;D搭配不当,“资源配置的均衡”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搭配。)
15.C(前面是两种不同的意见,所以应该接“不管怎样”;文段主要探讨“热核聚变反应堆”这种获得能源的方式,并没谈什么“新能源”)
16.(1)而且也是与整个人生的联系
(3)爱的体验则丰富了心灵
17.(1)简化了贷款程序,企业能更快获得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