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第四中学2016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训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6-05-19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骥,字仲德,安化人。永乐中举于乡,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虑囚福建,有仁廉声。
正统八年,吏部尚书王直等应诏,博举廷臣公廉有学行者,骥与焉。迁大理右寺丞,巡抚山东。先是,济南设抚民官,专抚流民。后反为民扰,骥奏罢之。俗遇旱,辄伐新葬冢墓,残其肢体,以为旱所由致,名曰“打旱骨樁”,以骥言禁绝。还朝,进右少卿。已,命巡视济宁至淮、扬饥民。骥立法捕蝗,停不急务,蠲逋发廪,民赖以济。
十三年冬,巡抚浙江。初,庆元人叶宗留与丽水陈鉴胡聚众盗福建宝丰诸银矿,已而群盗自相杀,遂为乱。九年七月,福建参议竺渊往捕,被执死。宗留僭称王。时福建邓茂七亦聚众反,势甚张。宗留、鉴胡附之,流剽浙江、江西、福建境上。参议耿定,佥事王晟及都督佥事陈荣,指挥刘真,都指挥吴刚、龚礼,永丰知县邓颙,前后败殁。遂昌贼苏牙、俞伯通剽兰溪,又与相应,远近震动。骥至,遣金华知府石瑁击斩牙等,抚定其余党。而鉴胡方以争忿杀宗留,专其众,自称大王,国号太平,建元泰定。伪署将帅,围处州,分掠武义、松阳、龙泉、永康、义乌、东阳、浦江诸县。未几,茂七死,鉴胡势孤。骥命丽水丞丁宁率老人王世昌等赍榜入贼巢招之,鉴胡遂偕其党出降。惟陶得二不就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衰。
其秋,景帝嗣位,召骥还,卒于道。骥所至,咸有建树,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选自《明史·张骥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B.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C.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D.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后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艺术”。
B.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者冒用在上者的职权、礼仪行事。文中“僭称王”就是指超越自己的身份称王。
C.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一个国家或朝代的称号。比如文中的太平和泰定,指的就是国号,是国家朝代的名称。
D.文中的“死”“殁”“卒”是对死亡的称谓,古人对死亡还有崩、薨、不禄等说法,这反映出旧时人们的等级观念重,连死的称谓也有区别。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骥为政有仁爱之心。在巡抚山东期间,对扰民的抚民官上奏罢撤,对当地流行的所谓“打旱骨樁”的恶俗加以禁止杜绝。
B.张骥平乱讲究方法。在浙江平定叛乱时,当地一些平叛的官员先后被乱贼击败杀死,张骥采取了斩魁抚众的方法除掉宗留等贼。
C.张骥平乱效果显著。由于方法得当,张骥平定了苏牙、俞伯通等贼,又命人招降了陈鉴胡部众,大大削弱了贼寇的势力。
D.张骥深得百姓拥戴。张骥在山东、浙江等地为官时,罢扰民之官、除恶劣风俗、赈受灾之民、平为乱贼寇,百姓们过了很久还思念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吏部尚书王直等应诏,博举廷臣公廉有学行者,骥与焉。(5分)
(2)骥立法捕蝗,停不急务,蠲逋发廪,民赖以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宿洞霄宫①
【宋】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①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它是第七十二福地。
8.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一文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3)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