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6届高三5月调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时间:2016-05-19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路遥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韩爽
界》电视剧版登陆卫视频道,岁月流转,感动常在。路遥,这位离开了20多年的上世纪
作家,从来没有消失在人们的书单上,即便评论界并不怎么看好他的作品。
终生与贫穷为伴
群体。为了生存,在路遥七岁时,父亲就决定将这个长子过继给他的哥哥——远在延川县
的王玉德。对于在父母家的生活,路遥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与屈辱。当时,路遥衣衫褴褛,
裤子破了不敢到别人面前,有人搞恶作剧,专门把他拉到人群里,惹得人们哄堂大笑。贫
困艰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创伤。
白正明说,一身灰的西服是他的礼服,“老三样”(白、黄、玉米发糕)、饭后一碗开水冲
菜汤是他很喜欢的美味佳肴。
曾对朋友说过,《平凡的世界》那点稿费,还不够他那几年抽烟的钱。茅盾文学奖的奖金
除了应酬文学界的朋友,就是还债。
文学殿堂的艰难跋涉
化大革命”作结论、别人还在喊“文化大革命”好的时候,他逆风而动,以超常的勇气鸟
远见卓识,写出一篇声讨“文化大革命”的六万字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他寄给了全
国各大刊物,可都给退回来了。没有人理解他的小说,也没有人敢发。后来,《当代》慧
眼识珠,尤其是得到老作家秦兆阳的欣赏,《惊心动魄的一幕》才得以在这个杂志上发表
并获得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惊心动魄的一幕》的获奖,增强了路遥前所未有的
自信,这部作品成了他向更高目标攀登的基石。1981年6月,不到32岁的路遥,以顽强
的毅力,用了21个昼夜,创作完成了13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o他自己认为这是可以
开创一个时代的作品,写出来后先后寄给几家刊物,可还是被退稿。但他坚信并预言:要
么取得巨大成功,要么彻底失败。结果《人生》果然让路遥一举成名。
发表过他的作品的一些刊物(都是些有影响的大刊物),看过这部作品后,都纷纷退稿了(大
多认为不适应时代潮流,属老一套“恋土”派)。稿件辗转了几个编辑部,最后由谢望新主
编的广东《花城》杂志表示愿意发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问世之后,路遥没有赢得
掌声与喝彩,相反,却遭遇文学评论人士的当头棒喝。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研
讨会上,绝大多数评论人士都对作品表示了失望,认为这是一部失败的长篇小说。很多评
论家认为《平凡的世界》相较《人生》而言,是个很大的倒退。呕心沥血创作的一部长篇,
居然没有得到主流的认可,路遥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
第二部时,路遥本来就没有恢复好的身体再次出现了问题,吐了血。
并一举夺得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但此时的路遥已明显感觉到了死神的侵袭,
感觉自己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这位原准备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发表演讲的作家,
又坚持完成了不朽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而后带着未竞的事业,离开了这个平凡的
世界。
路遥的成功与失败
文学刊物《延河》的同事,目睹了路遥的成长和上升,灿烂的生和光辉的死,作为同时代
的文学评论工作者,他说路遥在生前似乎就不断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和野心,一步一步地建
构着自己非凡的人格形象,尽管生命短暂,但他却成功了。从路遥文学馆馆长、延安大学
文学院院长厚夫的新书《路遥传》可知,这种勇气和野心在路遥10岁的时候就已见端倪:
在延川“顶门”的他,成为了村小学里的孩子王,因为他曾因口音问题被冷落嘲笑;在与
养父上不上中学的斗争中胜利,把握住了命运之船的航向。他曾经用这样一句话解释他创
作的初衷:“我起点太低。我要改变命运,要成大事,就得付出比常人多数倍的努力甚至
牺牲。”
路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自己认为没有必要去听的课是从不去上的,只专注于
自己喜爱的课程。(选自《路遥印象》)
体已经显现出一些问题,他仍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他口舌生
疮,大小便不畅,浑身像燃烧起大火一样。1982年,《人生》在《收获》上发表,荣获了
“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选自《(人生)的成功》)
巨大历史性变迁。作品共分六卷三部,一百万字,当时正值各种艺术思潮遍布中国文坛的
时候,用路遥的话来说就是“就像类似在一种夹缝中行走,在千万种要战胜的困难当中首
先需要战胜自己”。(选自<关于(平凡的世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