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6-05-24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訽。基不自安,请告归。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赐临濠地若干顷。
丞相胡惟庸初为宁国知县,以善长荐,擢太常少卿,后为丞相,因相往来。而善长弟存义子佑,惟庸从女婿也。十三年,惟庸谋反伏诛,坐党死者甚众,善长如故。又五年,善长年已七十有七,耄不检下。十八年,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而善长奴卢仲谦等,亦告善长与惟庸通赂遗,交私语。狱具,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会有言星变,其占当移大臣。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诛之。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B.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C.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D.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里中:“里”为古代居民组织,有“五邻为里”之说。“里中”指同里的人,也指家中。文中为后者意。
B.茶法:古代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对茶叶买卖实行征税。明代茶法征收办法在元代基础上斟酌改订。
C.连坐:旧时一人犯法,其家属亲友邻里等连带受罚。李善长全家就因胡惟庸谋逆之罪而连坐被诛。
D.中丞:官名,即御史中丞,是言官之首。因居殿中而得名。明初沿用旧制,太祖就曾封刘基为中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5分)
⑵狱具,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8-9题。
冷 泉 亭
【清】厉 鹗①
众壑孤亭合,泉声出翠微。
木落残僧定,山寒归鸟稀。
【注】①厉鹗(1692~1752),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乾隆初举鸿博,被报罢。②梵:此处指与佛教有关的声音,如佛寺的钟声、诵经声等。③田衣:水田衣,僧人所穿的袈裟,因竖横割截,形似农田,故名。
8.本诗前三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请做简要分析。(5分)
9.诗歌是怎样扣住“冷泉亭”展开抒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⑵《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惆怅痛苦,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⑶《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