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6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

时间:2016-05-25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教授为业。郡三辟功
曹,并不就。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
惮不入境。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从兄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
卿家千里驹也”。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委以军国机密,
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迁北部尚书。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
    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太武至彭城。宋徐
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
史张畅对。孝伯日:“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
物。”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
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
及左右甚相嗟叹。帝大喜,进爵宣城公。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成推重之。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
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或有言事者,
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己善。故衣
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成出孝伯。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
之。卒之日,远近哀伤焉。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
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
节选自《北史·李孝伯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伯日/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
    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B.孝伯日/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
    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C.孝伯日/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
    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D.孝伯日/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
    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指堂房亲属,从父年长于父者称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从伯即堂伯、从叔即堂叔。
  B.《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C.“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即今天山东省所在区域,又称齐鲁。
  D.“爵”即爵位,是一种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尊号,多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授予,可世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孝伯少承父业,为官多有功勋。他少年时继承父业,博览群书;担任赵郡太守,
    丁零不敢入境骚扰,担任北部尚书,征战规划谋略有功。
  B.李孝伯善于言辞,声名播于远近。李孝伯与张畅相见时应答如流,张畅及左右很是
    赞叹;李彪出使江南,齐武帝特意向他问起孝伯的才能。
  C.李孝伯不隐人善,品行典雅方正。孝伯让人充分发表意见,即使说得不对,也不加
    指责;等见到皇帝,说起别人长处,他从不埋没别人姓名。
  D.李孝伯深受赏识,执掌军国大权。太武帝夸赞说,有一个李孝伯,便足以治理天下;
    崔浩被杀后,李孝伯执掌政事,太武帝以宰辅之礼待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
  (2)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鸣沙①过雁  [明]无名氏
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
春雁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吗沙,北魏至宋、西夏县名,治今中宁县鸣沙镇。
8.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雁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通过“雁”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运用典故表
    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己非,恍如隔世之感。
    (2)荀子《劝学》中“     ,_    ___  ”两句,讲了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相近的
    观点。
    (3)苏轼《赤壁赋》中“____,               ”两句,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