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6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4)
时间:2016-05-25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追忆陈忠实:他用作品写出这块热土骨子里的精神
学到当民办教师,到在公社工作,又调至区文化局,他没离开过那片土地。他曾说:“我的
创作正得益于我在乡村工作的二十年,特别是我在公社工作的十年。那是我对中国乡村的体
验、理解及生活积累最重要的时期,对农民世界的了解和感受,是我后来创作农村题材小说
的动因。”
投入到乡村工作上。当时公社管辖30多个自然村,这些地方,他不知跑了多少回,有好几
个村子他一住就是大半年,甚至都能叫上各家人的名字。直至成为专业作家,他也是带着铺
盖回到老家的乡村院落潜心创作。
了这个农家小院。专业作家的身份,让陈忠实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在地方县志和当
地老人的回忆之中,陈忠实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曾是陕西响应中国革命最早的地区之一,这
燃起了他的创作热情。《白鹿原》的创作期间,陈忠实经历了许多艰辛。孩子多,生活负担
重,家里的老屋破败不堪却无钱修缮,遇到下雨天,家里甚至找不到一块不漏雨的地方睡觉:
陈忠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创作的。后来,陈忠实借住在亲戚家的小屋中,一张小桌、
一个板凳,成为他笔下中国乡村历史风云变幻的发源之地。
安静。在这里,笔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围活动,要是屋子里进来一个人,那些人物就都
吓跑了,我也就写不出一个字了。”陈忠实在农家小院一住就是10年,直到《白鹿原》出版,
他才回到西安。1993年,51岁的陈忠实出版了成名之作《白鹿原》。为了这部作品,陈忠实
从1988年4月动笔,到1992年农历腊月二十五封笔,历时近四个年头,草稿和复稿中的近
百万字都是在其祖居的乡村家里完成的。
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对待名利,陈
忠实直言不讳:“毋需讳言,我向来不说淡泊名利的话。反之,在一定的场合和相关的文字
话题中,我鼓励作家要出名,先出小名,再出大名。我希望有中国作家能出大名,大到让世
界都能闻其名而赞叹,当是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家乡的大幸。再说利,作家通过自己
的创作劳动赢得酬报是为正道,有什么可指责的呢?要求喝着玉米糁子就着酸菜的作家‘淡
泊’名利,缺乏人道!”
般人弃之不要的芹菜叶、老莴笋叶,他都舍不得丢。在他眼里,这些蔬菜叶子含有人体所必
需的多种营养,扔了实在可惜。他常说:“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标准看
齐,就会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
会上,他穿着一件半旧的衬衣,背着一个黄挎包。他坐在角落里,总把挎包放在胸前,两只
手搭在包上。他从骨子里讲还是一个农民,身上具有关中农民的所有特点。”陈忠实是地道
的西北汉子,对人生的感悟,会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
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他就是以这种大智若愚的态度对
待人生和写作。
(摘编自新华网)
相关链接:
的行程。你知道吗,当时修改《白鹿原》远比见一位未曾谋面的编辑急迫、重要啊,如果不
能如期修改好,那一届的茅盾文学奖可能就失之交臂了。”其实,在见面之前,邓映如仅与
陈忠实通过一个电话。
枕头的书,这辈子就白活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动机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3)文中多处直接引用陈忠实及其朋友的话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陈忠实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