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6)
时间:2016-07-05
2017届零诊模拟语文参考答案
1.D(金世宗“曾建议免刘祐死罪”错,是金尚书省建议免其死罪,金世宗坚持依法判刘死罪。)
2.B(儒家治国理念的贯彻实施者是“深受儒学熏陶的官吏们”,“大量儒学人才”放大概念范围。)
3.C(“全面认同”错,绝对化;“积极运用”也值得商榷。)
4.D(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日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5.B(文中《六经》,并非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本经书,而是指王通及弟子的仿拟之作。)
6.C(“遍览群籍”错,原文为“以《周易》、《老子》、《庄子》置床头,他书罕读也”。)7.(1)但(那些)追逐利益、借隐居来标榜自己、用这种方法来骗取俸禄和官位的人,不在少数(或“走在大路上摩肩接踵”)。(重点词语:放、假、诡,各1分。大意2分。)(2)凤鸟不憎恨住在山上,蛟龙不以蟠踞泥中为耻,君子不会苟且于高尚的操守而(甘于)遭受祸患,不会回避污行来修养自己的品行。(重点词语:羞、蟠、罹,各1分。大意2分。)
8.①写景富有角度变化:首联全景描写长安,颔联仰视,颈联俯瞰。②写景选取秋天典型景物:残星、大雁、菊花、莲花,韵味清远,与思乡归隐的情感相契合。③写景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匠心独运:流动的云雾宫阙,飞动的大雁,静静开放的紫菊,红花落尽的睡莲,秋意清冷、闲雅静穆中回荡哀婉悠扬的笛声,让人黯然神伤。(其他可以认可的答案:写景融入情感,情景交融;首联写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写景时巧用修辞,比喻拟人的使用,借莲花、菊花的仪容,更好地表现伤感意绪。以上各点答出一点给2分;每点关键术语1分,分析1分;答对三点得6分。)
9.尾联表达诗人故园之思、归隐之意。(一点1分,2分)写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简析尾联诗句内容,2分)此处用典故“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左传楚囚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点出术语“用典”1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1.(1)BC(答B得2分,答C给3分,答D给1分。A项“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有误。正是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老瞎子才决定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D项“众多底层人民”不准确,小说所反映的人生的苦难和命运的无奈并不只针对底层人,而是所有人都有可能的际遇。E项“愤慨和不平之气”有误,而是对命运的接受和奋斗。)(2)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②为后文野羊坳弹断最后一根琴弦的情节做铺垫。③表现了老说书人内心的坚定和顽强。(1点2分)
(3)①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正面描写)。写老人说书的内容丰富、任随众人挑选、不慌不忙与众人说书等细节,体现了老人对说书的满足和技艺的娴熟、内心的从容。②侧面描写。当老人开始说书,满场立刻鸦雀无声,从侧面表现出老人说书技艺的高超。(1点3分)
(4)①老瞎子终其一生翻山越岭说书谋生,他相信这一切的奔忙辛苦都是值得的,就在于弹断一千根琴弦能用药方去治眼睛。可见这“药方”是老瞎子困苦生活的目标和希望,是生活的依托。(1分)虽然最终没能治好眼睛,但老瞎子明白是这“药方”支撑他一直活得充实,所以他认为有义务把生活的希望传给下一代。(1分)
②小说的题目是“命若琴弦”,意在告诉人们,生命就像琴弦,只有“拉紧了”,让自己忙碌着、奔波着,生命才有意义。意义本在于过程,而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谁是谁。”或者:老瞎子的师父说“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传达出了小说的主题,即生命的意义在于忙碌厚实的过程,目标是什么,能否实现,并不重要。(能结合题目或文眼分析即可,4分)
③现实生活常常是无奈的,甚至是苦难的。要在心中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让生活充满奋斗的原动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哪怕最终不能实现,也能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找到一个理由,为了更好地活着。(2分)
12.(1)BC(答B得2分,答C给3分,答D给1分。D项,“学术遗物”整理完成,但外文笔记等整理还没有结束,一直在“打扫现场”。A项,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E项,无心理描写)
(2)①不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就能解决晕船;②适应环境,生活艰苦的时候为了家庭生计能放下架子做校长家庭教师代课教员,物质匮乏时自己和泥省煤,买菜洗全家衣服;③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仍能坚持自己的追求气节和操守,比如日本人接管小学后立即辞职另觅他职,丈夫去世后悲痛之余投入到翻译和整理丈夫的遗作中。(1点2分,概括1分,阐释1分)
(3)淡泊;贤惠;智慧;责任;专心做学问;追求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一点2分,概括1分,阐释1分,答出三点即可。)
(4)不矛盾,先生的隐,并非就是不问世事;隐是低调,是对自己内心平静的坚守(1分);与拍卖公司的叫板则是不容对丈夫钱钟书的冒犯,是对假与恶的抗争(1分);无论先生的“隐”和“不隐”都在静悄悄的影响这个世界(1分)。在当前这个社会,人心浮躁,很多学者稍有一点名气就置身于各种社交场合,置学问于不顾,而杨绛先生看淡功名利禄,坚守自己内心的追求,一心投入学问之中(2分);当下知识分子,大多明哲保身,不能勇敢站出来向恶人丑事宣战,而杨绛先生义无反顾向与假与恶作斗争(2分)。杨绛先生的“隐”与“不隐”都是一个知识分子人格的坚守与抗争(1分)。
13.B(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口碑载道: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14.C(A项关联词位置,改为“虽说中国”。B项误用介词使句子缺少主语,删掉“由于”。D项搭配不当,“作家”改为“作品”。)
15.D(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
16.①更给予我们精神慰藉(生命的启迪,审美的陶冶)②也是属于社会的③便自然地从社会空间转向自然空间(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2分,写出3处给5分。)
17.标识的构图要素有:爱心、家园和两只手组成的“5.12”,(答全2分,不全1分)寓意在灾害面前,我们用双手(手携手),用爱心(同心协力)去防灾减灾,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3分)(字数要求与句子通顺1分)
18.作文
1.D(金世宗“曾建议免刘祐死罪”错,是金尚书省建议免其死罪,金世宗坚持依法判刘死罪。)
2.B(儒家治国理念的贯彻实施者是“深受儒学熏陶的官吏们”,“大量儒学人才”放大概念范围。)
3.C(“全面认同”错,绝对化;“积极运用”也值得商榷。)
4.D(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日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5.B(文中《六经》,并非指《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本经书,而是指王通及弟子的仿拟之作。)
6.C(“遍览群籍”错,原文为“以《周易》、《老子》、《庄子》置床头,他书罕读也”。)7.(1)但(那些)追逐利益、借隐居来标榜自己、用这种方法来骗取俸禄和官位的人,不在少数(或“走在大路上摩肩接踵”)。(重点词语:放、假、诡,各1分。大意2分。)(2)凤鸟不憎恨住在山上,蛟龙不以蟠踞泥中为耻,君子不会苟且于高尚的操守而(甘于)遭受祸患,不会回避污行来修养自己的品行。(重点词语:羞、蟠、罹,各1分。大意2分。)
8.①写景富有角度变化:首联全景描写长安,颔联仰视,颈联俯瞰。②写景选取秋天典型景物:残星、大雁、菊花、莲花,韵味清远,与思乡归隐的情感相契合。③写景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匠心独运:流动的云雾宫阙,飞动的大雁,静静开放的紫菊,红花落尽的睡莲,秋意清冷、闲雅静穆中回荡哀婉悠扬的笛声,让人黯然神伤。(其他可以认可的答案:写景融入情感,情景交融;首联写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写景时巧用修辞,比喻拟人的使用,借莲花、菊花的仪容,更好地表现伤感意绪。以上各点答出一点给2分;每点关键术语1分,分析1分;答对三点得6分。)
9.尾联表达诗人故园之思、归隐之意。(一点1分,2分)写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简析尾联诗句内容,2分)此处用典故“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左传楚囚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点出术语“用典”1分)
10.(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1.(1)BC(答B得2分,答C给3分,答D给1分。A项“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有误。正是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老瞎子才决定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D项“众多底层人民”不准确,小说所反映的人生的苦难和命运的无奈并不只针对底层人,而是所有人都有可能的际遇。E项“愤慨和不平之气”有误,而是对命运的接受和奋斗。)(2)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②为后文野羊坳弹断最后一根琴弦的情节做铺垫。③表现了老说书人内心的坚定和顽强。(1点2分)
(3)①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正面描写)。写老人说书的内容丰富、任随众人挑选、不慌不忙与众人说书等细节,体现了老人对说书的满足和技艺的娴熟、内心的从容。②侧面描写。当老人开始说书,满场立刻鸦雀无声,从侧面表现出老人说书技艺的高超。(1点3分)
(4)①老瞎子终其一生翻山越岭说书谋生,他相信这一切的奔忙辛苦都是值得的,就在于弹断一千根琴弦能用药方去治眼睛。可见这“药方”是老瞎子困苦生活的目标和希望,是生活的依托。(1分)虽然最终没能治好眼睛,但老瞎子明白是这“药方”支撑他一直活得充实,所以他认为有义务把生活的希望传给下一代。(1分)
②小说的题目是“命若琴弦”,意在告诉人们,生命就像琴弦,只有“拉紧了”,让自己忙碌着、奔波着,生命才有意义。意义本在于过程,而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谁是谁。”或者:老瞎子的师父说“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传达出了小说的主题,即生命的意义在于忙碌厚实的过程,目标是什么,能否实现,并不重要。(能结合题目或文眼分析即可,4分)
③现实生活常常是无奈的,甚至是苦难的。要在心中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让生活充满奋斗的原动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明亮的人。哪怕最终不能实现,也能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找到一个理由,为了更好地活着。(2分)
12.(1)BC(答B得2分,答C给3分,答D给1分。D项,“学术遗物”整理完成,但外文笔记等整理还没有结束,一直在“打扫现场”。A项,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E项,无心理描写)
(2)①不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就能解决晕船;②适应环境,生活艰苦的时候为了家庭生计能放下架子做校长家庭教师代课教员,物质匮乏时自己和泥省煤,买菜洗全家衣服;③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仍能坚持自己的追求气节和操守,比如日本人接管小学后立即辞职另觅他职,丈夫去世后悲痛之余投入到翻译和整理丈夫的遗作中。(1点2分,概括1分,阐释1分)
(3)淡泊;贤惠;智慧;责任;专心做学问;追求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一点2分,概括1分,阐释1分,答出三点即可。)
(4)不矛盾,先生的隐,并非就是不问世事;隐是低调,是对自己内心平静的坚守(1分);与拍卖公司的叫板则是不容对丈夫钱钟书的冒犯,是对假与恶的抗争(1分);无论先生的“隐”和“不隐”都在静悄悄的影响这个世界(1分)。在当前这个社会,人心浮躁,很多学者稍有一点名气就置身于各种社交场合,置学问于不顾,而杨绛先生看淡功名利禄,坚守自己内心的追求,一心投入学问之中(2分);当下知识分子,大多明哲保身,不能勇敢站出来向恶人丑事宣战,而杨绛先生义无反顾向与假与恶作斗争(2分)。杨绛先生的“隐”与“不隐”都是一个知识分子人格的坚守与抗争(1分)。
13.B(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口碑载道: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14.C(A项关联词位置,改为“虽说中国”。B项误用介词使句子缺少主语,删掉“由于”。D项搭配不当,“作家”改为“作品”。)
15.D(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
16.①更给予我们精神慰藉(生命的启迪,审美的陶冶)②也是属于社会的③便自然地从社会空间转向自然空间(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2分,写出3处给5分。)
17.标识的构图要素有:爱心、家园和两只手组成的“5.12”,(答全2分,不全1分)寓意在灾害面前,我们用双手(手携手),用爱心(同心协力)去防灾减灾,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3分)(字数要求与句子通顺1分)
18.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