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中学2017届新高三周练试题(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6)
时间:2016-07-08
11.(1)D.B 解析:D项3分,B项2分,A项1分,CE不得分。
(2)
①甘于牺牲自己的才学、时间、精力,成就钱钟书的治学和创作;
②体贴关爱丈夫,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担子,让钱钟书能够专心做学问;
③悉心照料缠绵病榻的丈夫,无微不至,甚至保养自己也是为了照顾病中的丈夫;
④丈夫去世后,她致力整理钱钟书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保存钱钟书的学术遗物。解析: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找准答题区间,在文本第五、第七、第十段;再分条概括相关内容”;最后,形成答案,注意简明、准确。
(3)不是,杨绛的一生同样属于她自己,她在照顾钱钟书的同时也活出了个人的精彩。(观点1分)杨绛全心全意爱着丈夫,生活上体贴、家务上承担、事业上支持,但她却没有因此而完全依附于丈夫,迷失自我。(原因1分)作为女人她非常坚强,面对晚年先后失去丈夫和女儿的丧亲之痛,她硬硬朗朗地在悲痛中站了起来,活出了一位女子坚强勇敢的精彩;(例证2分)作为作家和翻译家,她笔耕不辍,写作、翻译、整理先生手稿,她活出了一位文人自强不息的风采。(例证2分)解析:先表明观点,观点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再说明自己这样观点的原因;一定要有例证,一定要结合文本,必须有分析。
(4)
①“给予”是付出,包括付出真心、付出关爱、付出努力等具体行动,在杨绛身上,这种可贵的“给予”不仅表现为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用默默的付出让钱钟书生活无忧,全心投入学问研究,还包括她对我国翻译事业做出的努力和成就。(3分,诠释内涵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②“赠与”是无偿地赠送,是一种不求回报的态度,杨绛面对生活的苦痛与酸楚,还生活以平和、淡然和隐忍的态度,在先后失去丈夫和女儿后,她敛起丧亲之痛,整理钱钟书学术遗产,以几近九十的高龄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这些都是一种对生活、对学术的无偿赠与和不求回报的表现。(3分,诠释内涵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③“已经离开了”,是指生命的消逝,意味着生命终究是要结束的,这里包含了杨绛对生命的理解,她一生无求、无悔付出,因此,当面对终将结束的生命时,她才能享受离开时的平静和祥和。(3分,诠释内涵1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解析:先解释词语的内涵,根据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讲本意,更要结合文本谈在文本中的意思;要在文本中找到具体的事例证明自己对含义的理解;可以适当挖掘含义;注意答案的简明与准确。一点3分,二点6分;三点满分。
12.C
【解析】
试题分析:破釜沉舟:表示不在回来,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褒义。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投作赌注,企图获得最后得胜,比喻冒险心理。根据第一句语境,应用破釜沉舟。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极点。强调规模大。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人性的地步,强调凶残至极。根据第二句中“杀害了一名”,推知此处用“惨无人道”。心领神会:强调领会意思;心照不宣:强调彼此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明说。根据第三句句意,此处用“心照不宣”。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3.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自觉、自律”应改为“自律、自觉”;B项成分残缺,“探讨”缺少宾语应在最后加“的问题”;C项句式杂糅,根源是……造成的,改成单一句式,根源是……,或是……造成的。语病题的通常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14.②④①⑤③⑥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先找出中心话题就是②,以下是对瀑布的描绘,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的描写依次为④①⑤③,最后以⑥作结。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本题中的中心句是②;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本题抓住的是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15.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仿照例句,要求再举两例。解答此类题目,需认真审题,勾画出题目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要求;还要仔细阅读例句,揣摩语境,寻求句式上的特点,筛选关键词,提炼句式的框架;最后反复揣摩句子内涵,注意把握仿句感情的统一性,内涵的一致性。总之,仿写句子既要求形似,还要求神似。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
①给予评价比不给予评价的效果好;
②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的效果;
③适度的批评也有利于学习者的进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力。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答题关键词“实验的结论”。在概述内容是抓住“平均成绩”“ 组别”进行概括,通过图表提供数据的对比(横比和纵比),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或得出相应的结论。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描述和概括画面的能力。描述类,就是用文字表述其内容,做这种题目时要求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一般有字数要求;要注意不能遗漏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把图表中内容都要说出来,实际上是就是要用文字把图表的信息完整的描述出来,要达到百分之百。概括内容类,做这类的题目要抓住主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90%的内容,当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多数,可以舍弃一小部分忽略不计。要做好这类题目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分清类型。如果是单个对象,那么考虑的是选取一部分,从问题入手;如果是多个对象,就需要我们在分析表格的内容时要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采用相加(并列关系),相并(主次关系),相异(相似关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