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广东省汕头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7)

时间:2016-07-22

11.(1)【参考答案】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表述不全面,文中说“老杨之所以有福,还因为他是个有办法的人。”B“让他出来赚钱是正确的决定”的表述错误,小说最后写道“小明要是文化程度高一点就好了”。C “老杨就为儿子找了个像模像样的工作了”表述错误,只是临时工而已。
(2)【参考答案】①精明能干(1分),通过他的努力,在学校开起小杂货店,还让儿子当上临时工。(1分)②急功近利,(1分)认为读书作用不大,让儿子小学毕业就辍学出来工作。(1分)③有责任感,(1分)一心为儿子着想,先为儿子安排工作,又为儿子定下亲事。(1分)
【评分细则】每点2分,特点1分,分析1分,三点共6分。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参考答案】①“有办法的老杨”是结构全文的线索,(1分)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围绕老杨一开始的“有办法”到最后的“没办法”来铺开的。(1分)②以“有办法的老杨”为标题与文中多处内容相呼应,(1分)如“他是个有办法的人”,“ 老师们都说老杨到底是个有办法的人!”(1分)③以“有办法的老杨”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1分)老杨从一开始的“有办法”到最后的“没办法”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能够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主题。(1分)
【评分细则】每点2分(作用分析各1分),共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参考答案】我认为这篇小说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分)本文通过叙述老杨从一开始四处逢源,不管是开小杂货店还是安排儿子当临时工都很有办法,也得到了一时的好处,到最后面对儿子转正无望,才“没办法”只能后悔当初没让儿子多读几年书。(2分)讽刺了老杨的急功近利,见识短浅,只知道赚钱,不能让儿子有更好的发展。(2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由于社会的发展,很多人以一个人所学知识能不能很快转化为财富或地位,来衡量读书是否有用, “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这篇小说正是对这种现象的揭露和批判,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深思。(2分)
【评分细则】观点1分,联系文本2分,分析2分,联系现实2分,语言流畅1分。
12.(1)【参考答案】答B给2分;答E给3分;答C给1分。
【解析】C项“磨难成为她艺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文章没有明显的根据;A项“长大后成为一个戏迷”表述错误;D项“是国内首个……”有误,原文是“中国现存300多个地方剧种中,以在世的演员冠名的艺术中心,只此一家。”
(2)【参考答案】①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组建了真善美剧团和红星粤剧团。②1952年,出演多部戏剧,并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创造了使海内外观众为之倾倒的“红腔”,把粤剧旦角唱腔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③拜梅兰芳为师,请程砚秋和俞振飞、周小燕的帮助下,完成红派艺术的创造。④1984年她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办粤剧戏曲小调音乐会,这是中国戏曲艺人的首个个人演唱会。⑤在广州成立了“红线女艺术中心”,开展国内外艺术交流、学术探讨、培训粤剧人才。
【评分细则】考生任意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但需注意的是,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具体的事情”,因此,如果考生回答的时候没有具体事件,只做笼统回答,如回答“创造了红腔”则只给1分,如回答“从香港回到广州后位粤剧艺术奔走终生”则不给分。
(3)【参考答案】①文中在第六段引用她自己的话,表明她对粤剧始终保持好学的态度,对艺术始终不停止追求,第十一段引用她自己的话,表明她的艺术理念,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改革和创新。(2分)②文中最后一段引用她儿子对她的评价,凸显她的艺术情怀,她对祖国、对民族的赤子之心。(2分)、③引用自己和他人的话,让本传记更真实,客观地展现红线女对待粤剧艺术的态度和情怀,使传主形象更加鲜活饱满。(2分)
【评分细则】作用2分,文本分析,引用传主自己的话和他人对传主的评价各2分,其中举例1分,分析1分。
(4)【参考答案】①红线女始终以谦卑的态度对粤剧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她拜其他剧种大师为师,虚心向他们学习,终其一生保持学习的态度追求她的粤剧艺术。(2分)②红线女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艺术理念。他大胆改革和创新粤剧艺术,形成自己的特色唱腔,为粤剧的发展和普及做出巨大的贡献,她注重粤剧的传承,创办艺术中心,培养人才,让粤剧后继有人。(2分)③红线女始终粤剧艺术无比热爱。她把对祖国、民族的爱融入粤剧艺术之中,终其一生不忘自己的使命,让粤剧发扬光大。(2分)④我从中得到的启示:“创新”才是前进的动力,不管从事各行各业都应该有改革创新的意识,这样才能赶得上时代的步伐,永葆青春。(2分)
【评分细则】艺术理想的践行1点2分,共6分,启示2分。
13.【参考答案】D 【解析】随机应变偏重于“应变”;指随着时机而变化;多形容人的机灵善变;“见机行事”偏重于“行事”;指抓住时机做事;形容人能看准时机。"见风使舵"偏重在投机取巧、左右摇摆。
14.【参考答案】D 【解析】A不合逻辑,怀疑只能是一个方面,后面接“是否”错,应为“怀疑中国的094型核潜艇不具备真实的作战能力”;B“原因”与“是……所致”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实行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当月不清零”后不上“的政策”。
15.【参考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由第③句提到的“你要相信”,可以推断出,①无法承接③,因此可排除C、D选项;由第⑤句提到的“停下脚步”可知,与文段末句的 “路途遥远,一起走”一一对应,对上文做出总结,故选B。
16.【参考答案】①我们选择真诚;②面对失败;③如果逃避面对。【评分细则】每句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说明:意思对即可,错别字不影响表达不扣分,超出字数每5字扣1分,扣完为止。
17.【参考答案】构图要素:图正中三个劳动者挥锄扬镐,图右上方有一颗五角星,图正下方是“三联书店”店名。(2分)寓意:三个站在一起的劳动者象征着同心协力开垦着知识的荒地,更显示三家书店的正式联合。五角星是昼夜劳作的象征,在劳作者下方是一条横线,代表着大地。(3分)
【评分细则】第一问答题要点在“三个劳动者挥锄扬镐”“五角星”“‘三联书店’店名”,回答两个给1分,回答三个给2分。第二问,“开垦知识的荒地”、“昼夜劳作”和“横线代表着大地”各1分。
18.【立意参考】
(一)符合题意
1.第一类家长的角度:
① 严控时间是防止孩子在数字平台沉迷的有效途径;
② 严控时间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不能长久,否则只会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与防沉迷的初衷背道而驰;
③ 防止孩子在数字平台的沉迷,堵不如疏;
……
2.第二类家长的角度:
① 数字时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让孩子及早接触数字平台有利于孩子的个人成长;
② 过早让孩子接触数字平台,对孩子而言未必是福;
③ 数字时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引导孩子接触网络时代,要双管齐下,既要让孩子接触数字平台,也要对孩子有效监管。
……
3.教育界人士的角度
① 数字平台对于低龄孩子利弊参半,必须慎重以对;
② 引导孩子使用数字平台,重在家庭与学校的双向引导;
③ 家长和学校应引导孩子认清数字平台的精华和糟粕,让孩子在数字平台中取精弃粕;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