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湖南省岳阳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7)

时间:2016-07-22
11(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C.冯五爷选择开宁波风味的饭馆,只能说明他有一些经商的眼光,至于说“有很强的经商能力”就不太准确。A.“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法有误,文中没有用拟人。D.对原因的解说牵强,根据上文分析,冯五爷是因为被胖厨子当面欺侮却蒙在鼓里而深受打击。)
(2)冯五爷形象特点:①文质彬彬,天资聪颖,才华出众 。“出口成章,落笔生花,无人不服”表明他天资聪颖,才华出众 ②盲目跟风,迷失自我。冯五爷擅长舞文弄墨,文才不凡,但他看见别人发财,就决意要经商,从而导致失败 ③懵懂无知,自作聪明。冯五爷自恃有念书人的能耐,动辄开除员工,亲力亲为巡查,亲自参与捉贼,但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其实他对经商“一窍不通”。 ④对人失察,养虎为患。冯五爷依据胖厨子的小报告轰走其余伙,却看不透胖厨子当面作贼者的真相,最后祸害自己。(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给满分)      
(3)这样安排的作用:①丰富了文章内容,使冯五爷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②交代冯五爷一家人不是经商就是读书,为后文冯五爷弃文从商做铺垫。
③交代冯五爷的文采过人,与他后文的经商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小说主题。(每点给2分)
(4)参考答案:①读书人应把读书当做自己的信仰,既然选择了读书,就要坚持下去并不受外界物欲的干扰,在精神世界的追求中矢志不移。②文中的冯五爷之所以到最后连读书的人能耐还是不读书的人能耐都分不清楚,就是因为家境变迁、环境影响而弃文从商从而陷入了无奈和迷惑的悲剧之中。③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飞速发展,物欲膨胀,但我们不能像冯五爷那样放弃了自己的精神追求,我们应不浮躁、不跟风,始终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独立和洁净。④小说中状元楼里的伙计们看似比冯五爷能耐,但是这种鸡鸣狗盗的小聪明是君子所不齿的,我们应摒弃不良习性,为人光明磊落。(每答出一点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
12(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A不给分。(E.“对现实的反叛”分析有误,属于无中生有。C.“张家四姐妹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都领一时风气之先”分析有误,“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不同的是,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仕女。她们的爱好、才艺乃至心性都很旧派”。D.“张充和借助与诗人卞之琳的恋情走进艺术的殿堂”并“占了一席之地”分析有误,属于无中生有。)
(2)①张充和16岁前,叔祖母收养她并为她高薪聘请了朱谟钦老师,朱老师教她学古文、练字,使她具有了深厚的国学知识;后来还师从沈尹默学习书法。(2分)②16岁后回到苏州的生活让她痴迷昆曲,她师从沈传芷等学习昆曲;抗战年代,她的演唱曾惊艳重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她回国与大姐的演唱,仍赢得满堂喝彩。(2分)③出国前她的书法和昆曲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2分)
(3)①生活方式:每日研墨练字,吟诗填词,与同好们举行昆曲雅集,拍曲互和,以乐终身。②兴趣爱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古典诗词、中国书法、中国传统戏曲。③才艺心性:这些都很“旧派”,即使时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颠沛流离,她仍固执地保持着她闺秀式的生活方式。(每点2分)
(4)第一问:出身豪门;从小接受国学教育,又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深厚;从小研习书法并坚持终生;热爱中国传统戏曲并痴迷一生。(4分)第二问:社会发展自然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与时代隔绝;但在这个追逐利益的现实社会里,也依然需要有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否则就成了无根的群体。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和攻击。用在句中不合语境。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在句中对象错。C.“不刊之论”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使用恰当。D.“滴水穿石”指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用在句中感情色彩错。
14.【答案】B
【解析】①项与语境相反,“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②项“一丘之貉”形容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贬义词。③“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④“尸位素餐”指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⑤“望其项背”比喻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⑥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这里形容梅兰芳是可以的,因为她扮演的是旦角。
15、答案C(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不温不火,性格温和,销售行情不火爆。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达不到。无能为力,力量够不上。多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件或解决某个问题。)
16、[答案]C
A.“股票市场……是……一年”搭配不当;B.句子成分赘余,“短期内”“一时”表意重复,“;D.语序不当,应改为“这不仅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更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17、D(A一面对两面,删去“看能否”; B“面临着”后残缺宾语,可加“种种挑战”。  C 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删去“由于”
18、【答案】B
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规划、建设”。D项不合逻辑,否定失当,去掉“不”。C项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B.假设关系和前文不能衔接;C.和后文不能衔接;D.偏离语段话题。
20、【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整体阅读材料,本则材料讲述了一个因停车纠纷而打1元官司的事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结果是高先生起诉向女士,索赔1元人民币。在纠纷期间斗了三年,甚至大打出手,按人之常情来说,这至于吗?值得吗?用材料中的话来说就是“浪费资源”。若能各退一步,小事就能化了。但反之来说,虽然是1元钱,背后却是法。赢的不是钱,而是公平,是尊严。人们可以信赖法律,通过法律来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使一分钱的官司该打的也要坚持到底!所以本则材料在立意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情与理。从理的角度,理行天下,相信法律,法之公正。从情的角度,谦让,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