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8月单元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时间:2016-09-09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5分)
(1)(5分)ED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A. “手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是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不是神态描写,且并不能表现其“感动”。B.“爱幻想”不恰当。C.渔鼓不是高雅艺术,它本来就是民间艺术)
(2) (6 分)
小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农村的现状:凋零、衰败、冷清。①第一户人家:“门上了锁”,侧重反映年轻人都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的现状。②第二户人家:没有生气,只有一条狗陪伴着孤独的老人。侧重反映村里只有留守老人的现状。③第三户人家:很热闹,聚集了村里无所事事的妇女和小孩看电视。侧重反映村里只剩老弱病残的现状。( 每点2分)
(3) (6 分)①第一次,声音清脆高亢,写出长哥年轻而富有生气,充满生命活力,拥有自然、淳朴的天籁之音。②第二次,声音低沉浑然、苍凉,反映了长哥看到渔鼓被人冷落后的无可奈何,以及前途茫然无法确定的忧伤、失落。③对比。通过前后两次声音的对比,写出了长哥心态的变化,突出了长哥的失落、伤感和无法预料命运的忧愁。(每点2分)
(4)(8分)
看法一:担忧渔鼓这种传统的民间曲艺逐渐消失。
①没有人喜欢听长哥打渔鼓,传统民间艺术被冷落;②仅有的一些人在看电视,传统民间艺术被新事物取代;③渔鼓人敦厚的梆梆声一点也听不见了,暗示了传统民间艺术已经没落。(观点2分,理由每点各2分)
看法二:担忧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
①长哥遭受的悲凉况味,熟悉的乡村变得冷清。没有人再听渔鼓;②仅有一些人看电视,孩子让他唱流行歌曲;③长哥“逐渐有了些苍凉的声音就一点也听不见了”,暗示了传统民间艺人命运堪忧。(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
看法三:两者兼而有之。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5分)
(1)(5分)ED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A.让社会调查所蜚声海外的是《中国之工业与劳工》《中国劳工生活程度》。C.强加因果。“由他掌舵的社会研究所被整改,社会学专业被取缔”并非因为“失去了年轻时的朝气蓬勃,社会研究上也乏善可陈”,而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时候,社会学已经被当做伪科学。”B.《抗战损失研究和估计》是“陶孟和带领社会科学研究所全体人员”取得的而不是他一个人取得的。)
(2)(6分)①留学期间,27岁的他撰写了中国社会学的开山之作《中国乡村与城镇生活》。②组建社会调查所,创办了《社会科学杂志》。通过社会调查为社会改革提供依据。③撰写《中国之工业与劳工》和《中国劳工生活程度》并提交国际学术交流会,让社会调查所的成就蜚声海外。④抗战期间带领社会科学研究所成员坚持科研,并写出《抗战损失研究和估计》,为战后外交谈判提供资料。(每点2分,答够3点给满分)
(3)(6分)①立志报国,坚定践行。五四运动前一年,陶孟和在《新青年》上撰文发出了自己“社会调查”救国的宏愿。留学回国后积极践行自己的理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②坚守良知,力扛责任。当他的科学研究不被接受,理想遭遇挫折,人格上遭到羞辱,内心悲郁愤懑的时候,仍然时时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担忧,在批判大会上为知识分子同仁冒险呐喊。③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不为儿子说情,死后捐款捐物捐书。(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4)(8分)同意。题目“陶孟和的理想之劫”凝练准确地概括了他怀抱“社会调查”救国的理想,他坚定推进社会学研究,取得巨大成就,后来学术成果无人理会,研究机构无声无息消失,最后心怀郁闷,孤寂而亡。①他早年赴英国学习社会学,怀抱用“社会调查”改良中国社会的宏大理想。②在坚定理想的引领下,他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组建社会调查所,创办《社会科学杂志》,主动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社会学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③就任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后,正当他力图在科研事业上有所贡献时,却意外遭遇学术成果无人理会、研究机构被改变的劫难,最终因理想无法实现郁闷孤寂而亡。(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
13.D【(5)重复。(6)(7)正确。】
14.A(B “切忌不要”重复;C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似乎出现了难以阻挡的下跌”;D偷换主语,应在“吸引”前添加主语“饼屋”。)
15.D (横线处的内容同前句应是转折关系,选用“其实”表转折的句子;材料最后一句讲明“有别的原因”,所以句中不用“因为”来讲原因;“写家”一词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更紧。)
16.【答案】①鸾凤夜莺之鸣(1分)②雀鸟鸡犬也会提高长进(2分)③也才会被识别和扬弃(2分)
17.【答案】①“赢”字由“亡”“口”“月”“贝”“凡”构成。(2分)② “亡”表示危机意识,“口” 表示沟通能力,“月”表示时间概念,“贝”表示取财有道,“凡”表示平常心态。(2分)③危机意识、沟通能力、平常心态、时间观念加上取财有道,是成为真正赢家的必备要素。(2分)
六、写作(60分)
18.略
11.(25分)
(1)(5分)ED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A. “手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是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不是神态描写,且并不能表现其“感动”。B.“爱幻想”不恰当。C.渔鼓不是高雅艺术,它本来就是民间艺术)
(2) (6 分)
小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农村的现状:凋零、衰败、冷清。①第一户人家:“门上了锁”,侧重反映年轻人都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的现状。②第二户人家:没有生气,只有一条狗陪伴着孤独的老人。侧重反映村里只有留守老人的现状。③第三户人家:很热闹,聚集了村里无所事事的妇女和小孩看电视。侧重反映村里只剩老弱病残的现状。( 每点2分)
(3) (6 分)①第一次,声音清脆高亢,写出长哥年轻而富有生气,充满生命活力,拥有自然、淳朴的天籁之音。②第二次,声音低沉浑然、苍凉,反映了长哥看到渔鼓被人冷落后的无可奈何,以及前途茫然无法确定的忧伤、失落。③对比。通过前后两次声音的对比,写出了长哥心态的变化,突出了长哥的失落、伤感和无法预料命运的忧愁。(每点2分)
(4)(8分)
看法一:担忧渔鼓这种传统的民间曲艺逐渐消失。
①没有人喜欢听长哥打渔鼓,传统民间艺术被冷落;②仅有的一些人在看电视,传统民间艺术被新事物取代;③渔鼓人敦厚的梆梆声一点也听不见了,暗示了传统民间艺术已经没落。(观点2分,理由每点各2分)
看法二:担忧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
①长哥遭受的悲凉况味,熟悉的乡村变得冷清。没有人再听渔鼓;②仅有一些人看电视,孩子让他唱流行歌曲;③长哥“逐渐有了些苍凉的声音就一点也听不见了”,暗示了传统民间艺人命运堪忧。(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
看法三:两者兼而有之。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5分)
(1)(5分)ED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A.让社会调查所蜚声海外的是《中国之工业与劳工》《中国劳工生活程度》。C.强加因果。“由他掌舵的社会研究所被整改,社会学专业被取缔”并非因为“失去了年轻时的朝气蓬勃,社会研究上也乏善可陈”,而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时候,社会学已经被当做伪科学。”B.《抗战损失研究和估计》是“陶孟和带领社会科学研究所全体人员”取得的而不是他一个人取得的。)
(2)(6分)①留学期间,27岁的他撰写了中国社会学的开山之作《中国乡村与城镇生活》。②组建社会调查所,创办了《社会科学杂志》。通过社会调查为社会改革提供依据。③撰写《中国之工业与劳工》和《中国劳工生活程度》并提交国际学术交流会,让社会调查所的成就蜚声海外。④抗战期间带领社会科学研究所成员坚持科研,并写出《抗战损失研究和估计》,为战后外交谈判提供资料。(每点2分,答够3点给满分)
(3)(6分)①立志报国,坚定践行。五四运动前一年,陶孟和在《新青年》上撰文发出了自己“社会调查”救国的宏愿。留学回国后积极践行自己的理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②坚守良知,力扛责任。当他的科学研究不被接受,理想遭遇挫折,人格上遭到羞辱,内心悲郁愤懑的时候,仍然时时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担忧,在批判大会上为知识分子同仁冒险呐喊。③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不为儿子说情,死后捐款捐物捐书。(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4)(8分)同意。题目“陶孟和的理想之劫”凝练准确地概括了他怀抱“社会调查”救国的理想,他坚定推进社会学研究,取得巨大成就,后来学术成果无人理会,研究机构无声无息消失,最后心怀郁闷,孤寂而亡。①他早年赴英国学习社会学,怀抱用“社会调查”改良中国社会的宏大理想。②在坚定理想的引领下,他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组建社会调查所,创办《社会科学杂志》,主动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社会学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③就任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后,正当他力图在科研事业上有所贡献时,却意外遭遇学术成果无人理会、研究机构被改变的劫难,最终因理想无法实现郁闷孤寂而亡。(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
13.D【(5)重复。(6)(7)正确。】
14.A(B “切忌不要”重复;C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似乎出现了难以阻挡的下跌”;D偷换主语,应在“吸引”前添加主语“饼屋”。)
15.D (横线处的内容同前句应是转折关系,选用“其实”表转折的句子;材料最后一句讲明“有别的原因”,所以句中不用“因为”来讲原因;“写家”一词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更紧。)
16.【答案】①鸾凤夜莺之鸣(1分)②雀鸟鸡犬也会提高长进(2分)③也才会被识别和扬弃(2分)
17.【答案】①“赢”字由“亡”“口”“月”“贝”“凡”构成。(2分)② “亡”表示危机意识,“口” 表示沟通能力,“月”表示时间概念,“贝”表示取财有道,“凡”表示平常心态。(2分)③危机意识、沟通能力、平常心态、时间观念加上取财有道,是成为真正赢家的必备要素。(2分)
六、写作(60分)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