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6-10-13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夫江上之处女(处女:少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2)梁北有黎丘部⑴,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适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⑴梁: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ǒ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4、对于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爱:爱惜、吝惜
B、酒醒而诮其子 诮:责备、责骂
C、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明:照射
D、昔也往责于东邑人 责:责骂、斥责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适 迎 之 /丈 人 望 见 其 子/ 拔 剑 而 刺 之
B、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适/ 迎 之 丈 人/ 望 见 其 子拔 剑/ 而 刺 之
C、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适 迎 之/ 丈 人 望 见 其 子/ 拔剑 而 刺 之
D、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适 迎 之/ 丈 人 望 见 其 子 拔剑 /而 刺 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中的贫者少女聪明沉着。贫者少女在被赶走前,有理有据打动了其他少女,最后留了下来。
B、第二段中的奇鬼喜欢搞恶作剧。他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孙子的样子,他装扮成丈人儿子的样子去欺骗丈人。
C、第二段中丈人糊涂不理智。他在不分清真假的情况下将亲生儿子杀了,造成了悲剧。
D、第二段中丈人杀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判别事物的真伪,必须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细加审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各5分)
(1)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译文:
(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8、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5分)
答:
9、简要述说这首诗的思想内容。(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中表现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两句是“ ,
。”
(2)《离骚》中的“ , ”说明屈原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再多次也绝不后悔。
(3)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夫江上之处女(处女:少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2)梁北有黎丘部⑴,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适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⑴梁: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ǒ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4、对于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爱:爱惜、吝惜
B、酒醒而诮其子 诮:责备、责骂
C、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明:照射
D、昔也往责于东邑人 责:责骂、斥责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适 迎 之 /丈 人 望 见 其 子/ 拔 剑 而 刺 之
B、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适/ 迎 之 丈 人/ 望 见 其 子拔 剑/ 而 刺 之
C、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适 迎 之/ 丈 人 望 见 其 子/ 拔剑 而 刺 之
D、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适 迎 之/ 丈 人 望 见 其 子 拔剑 /而 刺 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中的贫者少女聪明沉着。贫者少女在被赶走前,有理有据打动了其他少女,最后留了下来。
B、第二段中的奇鬼喜欢搞恶作剧。他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孙子的样子,他装扮成丈人儿子的样子去欺骗丈人。
C、第二段中丈人糊涂不理智。他在不分清真假的情况下将亲生儿子杀了,造成了悲剧。
D、第二段中丈人杀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判别事物的真伪,必须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细加审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各5分)
(1)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译文:
(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8、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5分)
答:
9、简要述说这首诗的思想内容。(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中表现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两句是“ ,
。”
(2)《离骚》中的“ , ”说明屈原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再多次也绝不后悔。
(3)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