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重庆一中高2017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6-10-15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方强。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愿节用之,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是皆何人?”俛曰:“谏官也。”帝意解,乃曰:“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因诏覃曰:“阁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时阁中奏久废,至是,士相庆。
宝历初,擢京兆尹。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郎。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帝尤重之。覃从容奏曰:“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永代作则,以正其阙。”从之。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病进士浮夸,建废其科,曰:“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士惟用才,何必文辞。”又言:“文人多佻薄。”帝曰:“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覃曰:“亦不可过有崇树。”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故终为相。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以病乞去位,有诏解太子太师,许五日一入中书商量政事。俄罢为尚书左仆射。武宗初,李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致仕,卒。              (选自《旧唐书•郑覃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B.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C.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D.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忝”,常见敬辞,表示“做什么事于您有愧”,成语“忝列门墙”即指“教授我这样的学生于您有愧”。
C.“博士”,古代学官名。唐代有太学博士、太医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D.“罢”,中国古代官制任免的词汇,意为“免去官职”;表示相同意思的词还有“黜”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覃身为谏官,直言进谏。穆宗即位之始,正是吐蕃强盛时期,郑覃与崔郾等人劝说穆宗不可沉湎享乐,而应警惕边患,加强军备。
B.郑覃擅长经学,笃守正道。郑覃建议皇帝召集学问精深之士校正《六经》,并将经文刻写在太学的石头上,作为永远的准则。
C.郑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他认为进士虚浮,建议取消进士科,并以南北朝尚文辞而误政的历史举例劝谏皇帝,但皇帝没有同意。
D.郑覃晚有恶疾,受到优待。他晚年疾病缠身,世人认为他操劳过度。他因有病请求免官,皇帝允许他五天到中书省一次商量政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5分)
(2)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①外猎天骄②, 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③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 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 汉家将赐霍嫖姚④。
注:①居延城: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②猎天骄:这句话是说唐时强悍的吐蕃将士在郊外打猎。③空碛(qì),空荡无边的大沙漠。④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官至嫖姚校尉。
8.诗歌的颔联塑造了吐蕃健儿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5分)
9.诗歌的颈联写出了唐军将士的英勇,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怎样做到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石潭记》中描写的小石潭虽然环境景物幽美静穆,但氛围过于冷清,让人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久留。
(2)《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兴手法,指出任何事物皆有边界,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自己对男子的忍耐已达限度。
(3)《离骚》里屈原面对背直追曲的时代虽然感到忧郁苦闷、走投无路,却也表示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了他不愿苟合取容的高尚情操。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