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广东湛江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大考语文试题及答案(4)

时间:2016-10-30
湛江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高二级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1、D (A.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B. 应是“面东”为尊。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C. 我国古代乘车是以左边的位子为尊的。古代的车分民车和兵车两种。民车,古制是一车三人,御者居中,骖乘在右,尊者在左。兵车的位次是有严格规定的。在主帅的战车上,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御者居左;护卫居右   
2、C(为沛公辩解。)
3、D.(A、B、C三项中补出的“之”分别作动词“止”、介词“以”、动词“与”的宾语,而D项中“为”(认为)的宾语是“大王不取”,其间不应加“之”。)
4、C
5、B(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6、A“(贪官解下官印把它隐藏起来”错误,应为“贪官辞去官职,收敛行迹”。  
7、(1)贤能但多财,就会有损志节,况且俸禄是皇上用来赡养老臣的。
(“贤” “损” “俸廪” “所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
(2)特意派遣将领守护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
  (注意“故”“将”“备”“非常”“……者……也”表判断,各1分)
8、参考答案:中间四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金陵昔日的荣耀繁华与眼前的荒凉萧瑟对比,形成巨大反差,突出了怀古伤今的伤感、沉郁情怀。  (手法2分,分析2分,感情1分。其它手法,言之有理也可给分,如“以乐景衬哀情”。)
9、参考答案:诗眼是“空”字。(1分)山水风景不变,但空有其好,金陵不再是历史上的金陵,无复六朝的繁华。借以抒发历史沧桑之感。(5分)(观点1分,分析4分,语句连贯、通畅1分)     (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1-2分)
10、【答案】(6分)
(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1、(1)BD(答B,3分;答D,2分;答E,1分。A“仿效陈师曾的古诗新画”分析概括错误,“古诗新画”是丰子恺对宋代以来文人画的继承与创新。C理解错误,是从朋友“吟诵唐代诗人赵嘏的诗句”中得到启发的,而不是“朋友的诗句”。E“妻子陷于难堪而烦恼地责骂孩子们”表述不够准确;原文是“母亲则在一旁笑着喝骂他们”,看不出“烦恼”。)
(2)说明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受到了陈师曾的绘画影响。为下文叙述丰子恺的绘画风格作铺垫。(2分)①陈师曾漫画对丰子恺绘画形式的影响。陈师曾发表在上海的《太平洋画报》即兴创作的水墨画,是中国现代第一批漫画;(2分)②陈师曾画作中的诗趣对丰子恺绘画风格的影响。陈师曾的作品为“即兴之作,小形,着墨不多,而诗趣横溢”。(2分)
(3)①继承传统,敢于创造。丰子恺在继承了宋代以来文人画的传统时,不只是简单阐释,而是有所创新。(2分)②热衷写生,大胆尝试。他热衷户外写生,遇到困惑,从朋友吟诗中得到启发,转而尝试去表达由诗句联想到的场景,通过对古诗的视觉再阐释,试图传递出现代读者的感同身受。(2分)③守护童真,从孩子的嬉戏中获得绘画的灵感和启示。无论是军事冲突时逃难,还是下班时妻儿温情的等待,丰子恺都和孩子在一起,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社会生活,以“儿童相”表达成年观察者的感受,将画笔投向真实的人间世相。(2分)
(4)优秀品质:①率真。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都源自内心,不掺杂一点成人世界里的东西。②正直。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不固执己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③友善。平等待人,爱世界的一切生命;和孩子对话心平气和,不责怪打骂孩子。(能准确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
联系实际:(示例)当今一些家长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要么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向孩子灌输成人的观点;要么放任自流,娇生惯养;要么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经常  打骂孩子。家长要关心孩子、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宽严有度,注意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4分)(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2、B. ②“口若悬河”是中性词,形容能言善辩,说话不断。它虽然经常有嘲讽之意,但这里用来写父亲诉“衷曲”,显然恰当。③“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⑥“头角峥嵘”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才华。
错误项分析:①莘莘学子:是复数名词,不能受数量词的修饰。④述而不作:指只阐述他人学说而不加自己的创见。此处属望文生义。⑤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不能形容歌舞,搭配不当。
13、B  【解析】A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句式杂糅,删去“根据”或“显示”。D语序不当,把“可能”移到“在几十年”前面。所以选B。
14、D(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②③谈“算盘”,⑥④谈“口诀”,承接前文中的“借助算盘和口诀”,⑤省略了主语,应在①之后)
15、答案举例: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了作为女性的自尊。(第一句给3分,第二句给2分。既要注意句式,又要注意“重塑了我的灵魂”,“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的内容)
16、从4月29日起,长沙正式迈进“地铁时代”。我们应该带着文明意识跨入漂亮的地铁。 “排队候车”“先下后上”“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持车厢内整洁”“主动给老幼病残孕让座”,诸如此类起码的行为规范、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应成为长沙培育地铁文明的基本原则。面对地铁生活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多一些善意的提醒,多一些积极的倡导,就能起到强制禁止之外的功效。(观点给2分;论据2分/点。满分6分止。)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结合语段的内容谈自己看法的题目,注意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观点要来自文段的内容,然后论述,要做到有理有据。
17、审题思考
(1)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多想想蚌和野马。我们何不像蚌那样,设法适应,利用自己无法改变的环境,以“蚌”的肚量去包容一切不如意的境遇,使之为我所用。不要像野马那样一不如意就暴跳如雷。这样,只能自食苦果。包容的肚量,并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它来自对生活的磨砺和理解,源于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永远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求索取的付出;对任何人能谦虚、平和,放低自己的位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生活和社会自然会对我们有回报,这份回报也许会超乎“名”,超乎“利”,是我们精神境界的一种升华,是自我心灵的一种超脱。
(2)忍受
(3)包容
(4)从容
(5)要学会以平和(积极、客观、冷静、理性)的心态看待生活或生命中的挫折(问题、困难、等等)。用超出凡俗的博爱,化仇恨为玉帛;用宽容的魔力,化愤怒为宁静;用自尊将过往的伤害,化成一场逝去的噩梦。噩梦醒来天依然是蓝的,地依然是绿的,生活依然是美好的。宽容伤害你的人,实际上就是宽容你自己。世上有无数人在等待别人的宽恕。宽恕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宽恕者,还有和他们一样多得人可以从中收益-就是那些宽恕他们的人。宽恕是一座让我们远离痛苦心碎、绝望、愤怒和伤害的桥。再桥的另一端,平静、喜悦、祥和正等着我们。
(6)直面痛苦
(7)心静如水、平和心态
参考译文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年时孤苦贫寒,母亲织布卖钱,供养他上学。读书过目不忘,尤其精通《易经》。政和二年(1112),以上舍生任官,担任潍州教授。政和八年,赐对便殿,徽宗因他像貌雄伟,改任他为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任殿试参详官,以沈晦为第一名,徽宗大喜说:“我很早就听说了沈晦的名字,今天才得到他。”升迁胡松年为中书舍人。
当时正从事收复燕云地区,胡松年多次上奏说边恤一开,即有许多不能言说的事情发生,不符合当政者意思,被罢提举太平观。建炎年间,秘密上奏论述中原利害,召到朝廷,出知平江府。尚未入境,贪吏解下官印隐藏起来,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张榜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
朝廷任命他为给事中。恰逢朝廷选拔将帅,胡松年上奏说:“富贵的人容易行善,贫贱的人难以成功,关键在于上面的人怎样认识提拔。希望陛下亲出慰问部队,就在军队中搜罗挑选,必然会有可以使用的人才。”又上奏:“恢复中原,必须从山东开始,山东归附,必须从登、莱、密州开始,不只是因为三郡民俗忠义,还因为有通、泰飞船往来的便利。”被任兼侍讲。
王伦出使金朝回来,说金朝想再派重臣前来计议讲和事宜,以胡松年任工部尚书作为韩肖胄的副手,充任大金奉表通问使。当时使命久不通,人们都人心疑虑,胡松年毅然前往。到达汴京,刘豫命令他们以臣子之礼相见,韩肖胄没有回答,胡松年说:“圣主万寿无疆。”刘豫问:“圣主意图何在?”胡松年回答:“圣主的意图,必恢复故疆而后已。”出使回来,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不久因病提举洞霄宫,居住在阳羡,虽然居闲但不忘国事,多次上书论说和籴科敛、防秋利害,皇上都嘉奖采纳。绍兴十六年(1146),病重,招呼儿子说:“生老病死,在所难免。”于是就枕,鼾声如雷,一会儿后去世,人们都说他没有死。时年六十岁。
胡松年平生不喜欢积敛财产,每次任官按例要赐予金帛,胡松年因军事耗费巨大,一无所求,有人劝他告诉朝廷,他说:“不请则已,告诉朝廷就成了沽名钓誉。”喜欢宾客,俸禄不足以供费,有人请他为子孙着想节省用度。胡松年说:“贤能但多财,就会有损志节,况且俸禄,是皇上用来赡养老臣的。”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