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时间:2016-11-03
苏州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语文I试题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D
【解析】机敏: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灵敏。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潦倒:颓丧;失意。潦草:(字)不工整;(做事)不仔细,不认真。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不赞一词: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2.【参考答案】C
【解析】比喻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应该注意,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有几种“像”字句就不是比喻句:表示同类比较的,表示举例的,表示猜测的,表示联想、想象的,表示说明的等。
3.【参考答案】B
【解析】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不符合语境。
4.【参考答案】A
【解析】B.⑤⑥先承接前一句继续用比喻解释“三危”,然后用“灵感”总启下文。②①④先表明乐僔和尚到三危山的时间,然后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写“三峰”和“小峰”,揭示“三世佛”等产生的灵感。③揭示“飞天”产生的灵感。
5.【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也适当结合地域文化知识,期待同学们能“读万倦书,行万里路”等。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欢歌迎春:水泽源流江河湖海(青海)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欢歌迎春: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云南)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海南)。
6.A序,按序排列,有次序,动词。
7.B,原文“礼乐固文学之见乎其外者也”,应该理解为礼乐是文学的外在显现。
8.(1)子游向孔子学习而在礼方面独有成就,乐的流传也就衰微了。(“学乎孔”“得乎礼”句式各1分,“独得”可译为“唯独获得……的心得或收获”1分。微:式微,衰微。1分。)
(2)于是选择郡里那些贤良的子弟让他们在堂中学习,用孔子之道相互切磋。(“弟子之良者”句式1分,肄,学习。1分,“(于)其中”1分。后一句通顺1分。)
9.对孔子大道的尊崇 1分(或用孔子之道培养郡中子弟1分);对吴地文化的传承 1分;延续书院的文脉传承1分,鼓励郡中子弟努力学习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天,是不能够用某一物象来命名的,孔子的道不能够用某一科目来命名。日月星辰,是物象;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科目。认为天就是日月星辰是把天看小了。认为孔子之道全表现在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把孔子之道看小了。学孔子的人,不能够得到孔子的全部学问只能各自学到某方面与之近似的东西,就用科目品类来命名却不了解孔子的大道,怎么能用科目品类来命名呢?虽然这样,但是学孔子的人如果摸不到那门路,就看不见他能走进孔子之道。
如果不想了解天就算了,如果想了解天,用璇玑、玉衡这些仪器观察日月星辰,就可以了解天了。如果不想学习孔子之道就算了,如果想学习孔子之道,由知识广博遵守礼仪达到有德行、善政事、精通语言和文学,就达到孔子境界。言子游,是孔子的高徒。他凭借文学修养比同列优秀,而他用礼乐来治理武城。礼乐本来就是文学的外在表现。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无不依照次序排列就是礼;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无不和谐就是乐。子游向孔子学习而在礼方面独有成就,乐的流传也衰微了。
那礼乐就是孔子之道。学习礼乐以悟道,是孔门的教诲。所以要学习子游学习孔子的方法。学到了子游的地步,就具有孔子的一部分了。吴先是开启于泰伯。泰伯用谦让来教化,子游用礼乐来教化。吴地文学,实在是朴实而高雅。难道是后世所说的文学吗?难道是后世所说的学习吗?在子游之后因为文章而兴起的,唐代有像陆贽那样的人,宋代有像范仲淹那样的人。陆贽说:上不负苍天,下不辜负所学习的。范仲淹说: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文章功业超越一时,虽然不敢比拟于孔门,也是学习子游而有所收获的,是学习子游用来学习孔子的方法。吴地文学称盛的原因,说是泰伯贤能,说是子游开风气之先,说陆贽和范仲淹等都是凭借文章拥有当时的名声。所以有学道书院在宋代创立,在元代恢复,一直到现在……湮没很久,缵宗我守在这个地方,就趁着佛废的间隙建立学孔堂。外面是书院,里面是正堂,旁边有茅庐。于是选择郡里那些贤良的子弟让他们在其中学习,用孔子之道相互切磋。希望各位学子能够学习陆贽与范仲淹以到达子游的境界,学习子游能达到孔子的境界,也就差不多了。读书人要仰慕贤人,贤人要仰慕圣人,圣人要仰慕天人。千万要勉励啊,千万要勉励啊!
10.(1)参考答案:通过西沉的残月、凋零的井梧(上下句各写出一个典型景物并概括出特点,得1分,单单写出“月”“井梧”不得分)等肃杀萧条之景(概括出意境得1分,其他如凄清、凄凉等亦可)表达了作者的寂寥悲凉之情(概括出情感得2分,其他如悲痛无奈、孤独苍凉等亦可),融情于景(点出效果1分,情景交融亦可)。
(2)参考答案: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2分;不服年老,壮怀激烈的情怀2分;已入暮年的无奈2分;报国无门的痛苦2分。(四点中的任意三点即可)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