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16-11-23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亨,人异义。其人滋众,其所谓义者亦滋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辨,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_,立诸侯国君。诸候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诛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国君者,囯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签子言曰:“古者圣王为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墨子•尚同上》,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其语,人异义
B.是非询害之辩
C.是以天下治也
D.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
10.下列对文七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湊湊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墨留,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种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相传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C.
D.“五刑”指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所指各异,秦以前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上古时期由于百姓之间相互残害,导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进而造成天下混乱,民众犹如禽兽一般。
B.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没有行政长官,故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
C.文章认为,民众判断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见为准,而不能与下面相互勾结,这样就能做到上面所要惩罚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议的。
D.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要选择“仁人”“贤者”来担任国家各级领导并有效治理国家。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4分)
⑵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3分)
⑶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3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①。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褒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缪。”随遇而安之意。②孫:通“彼”,细小的竹子。③裒(yl):滋润。
(1)简析颔联中“含”“裒”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诗的后四句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狂夫”形象?(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作者论述什么是有所待时,运用了“大年”和“小年”的对比论证,其中的“小年”作者认为:“
(2)《登高》中““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节气一过秋天也就结束了。在中国传统社会,季节的转换不只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① 。自汉代以来,封建王朝便有了“秋后问斩”的司法惯制。这一惯制的形成与古人的观念有关:在古人看来,处决犯人是代天行罚,“天罚”就一定要遵循天意、顺应四时,否则就会招致祸患。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宜行庆赏之政;② ,宜行刑罚之政,因此才会在秋冬季节处决犯人。辛亥革命以后,斩首这一血腥的刑罚被废止,“秋后问斩,,也成了历史。
17.请将陶渊明的诗句“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扩展成一段写“初夏风雨”的话。要求: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4分)
18.下面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写一段话说明其包含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4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