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五县七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时间:2016-11-23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五县七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试题解析】选 D:A中的“芜”读wú;B中的“索”应改为“锁”;C中的“陨”应改为“殒”。
2.【试题解析】选A: A“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 或某个时期中间,但“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时间状语,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B “反映”与“反应”都可表示外界对机体刺激而引起其活动或变化。但“反应”表被动,可做动词、名词,“反映”具有主动性,只做动词,根据句意,此处应为名词“反应”。C“侧目而视”形容又怕又恨地看着。D. 藏之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3.【试题解析】选 C:A项成分残缺,缺少“建立”的宾语;B不合逻辑,应改成“防止…再发生”,D句式杂糅,“因为……,”或“……导致的”。
4.【试题解析】选C:思路:有一种信念——这个信念——还要加上一点——在古代——发展到现代。
5.【解析】答题符合行车文明安全的得1分,有修辞手法且合理的得1分,朗朗上口简明生动再得 1分。例如:心头常记红绿灯, 文明交通伴我行
路好, 车好, 文明最好; 快行, 慢行, 安全才行。
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
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
6.【试题解析】这是一则寓言。简单的话语里隐藏了深刻的道理 :人生,不在表面的浮华,而在生命的本质上。领悟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哲理内涵。“花”与“果”是跟“表象与实质”相对应的。示例:舍弃表面的浮华,追求生活的真谛。
7.【试题解析】(1)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3)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4)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共9分)
8.【试题解析】A(不是“每个器官都将平均得到水分”,而是“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
9.【试题解析】C(A. 人们用化学药品对付人体缺水以此来治疗疾病,最终有害无益。B. “口干”是身体缺水的表现,但“口不干”,并不就说明人体内水分充足,不需要补充水分。D.在体育课后,喝些可乐、雪碧对人体“解渴”无效果,甚至会有反作用。)
10.【试题解析】(1)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2)身体出现了局部干旱,急需补充水,但人们却用化学药品对付这些缺水信号。(3)人们普遍认为“口干”是身体缺水的表现,进而推断只要“口不干”,就说明人体内水分充足。(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给满分)
(二)文学类阅读(共20分)
11.【试题解析】颜色翠绿且透明、果实很瘦、形状像翡翠雕成的铃铛、坚实香脆。(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试题解析】1句采用了想象(联想/虚写)的手法,写出了莲雾树被砍倒、莲雾满地乱滚的画面;②以明媚的阳光反衬青色的莲雾满地乱滚的画面,表现了工程队砍树的残忍;(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试题解析】①内容上,二 三两段由莲雾树被砍引出对水果和萝卜品种改良的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分)②主旨上,将新品种与老品种的味道进行对比,突出了原有品种的味道的纯正,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事物的眷恋,同时也对品种改良的做法提出了含蓄的批评,丰富了文章的主题。(3分)③在结构上,也与前文翡翠莲雾的消失形成照应。(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4.【试题解析】①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眷恋,对外祖母等亲人的怀念,②对承载着人们美好情感的事物的消失的无奈,③对社会片面追求物质丰富而不断改良品种从而使田园风味逐渐丧失的现象感到担忧。(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5.【试题解析】选C:“颜色”在文中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脸色”。
16.【试题解析】选 C:A项中“转徙于江湖间”的“于”解释为“在”,“圣人不凝滞于物”中“于”解释为“被”;B项中“歌以赠之”中的“以”解释为“用来”,“是以见放”中的“以”解释为“因为”;C项中“然”解释为“……样子”;D项中“渔父见而问之曰”中的“而”表承接,“渔父莞尔而笑”中“而”表修饰。
17.【试题解析】选 D:第一段没有屈原的心理描写。
18.【试题解析】1为此作了这首七言诗,作歌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2屈原说:“全世上全都污浊(或人人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流放。
19.【试题解析】(共4分)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1分),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1分),为杜鹃出场作铺垫(1分),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1分)
20.【试题解析】(共3分)运用反衬手法(1分),好处是以莺燕的无声反衬出杜鹃啼声的悲切。(2分)
21.【试题解析】孔子所说的择益友标准是正直(1分)、诚实(1分)和博学多闻(1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作文(40分)
【试题解析】很显然,我们必须明白“一年只结一次果”和“一年可以结五次果”这两句 话的内在意蕴,而意蕴又可以从这个寓言的结局中明显地解读:以前葱葱,后来却疯。这就是肯定了以前的果树,否定了后来的果树。那么文章的立意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
第一角度:“一年只结一次果”。写作时,各有侧重,以下论点可以选用。
(1) 万物皆有自己的生命节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 坚守自我,做最真实的自己。
(3) 无欲则刚,抵制诱惑。
(4) 成功在久不在速。
(5) 脚踏实地,知足者常乐。
第二角度:“一年可以结五次果”。写作时,各有侧重,以下论点可以选用。
(1) 量力而行。
(2) 生命不可承爱过重的压力。
(3) 速度过快,“车”翻事败。
(4) “速食时代”的毛躁和虚浮。
(5) 不可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试题解析】选 D:A中的“芜”读wú;B中的“索”应改为“锁”;C中的“陨”应改为“殒”。
2.【试题解析】选A: A“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 或某个时期中间,但“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时间状语,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B “反映”与“反应”都可表示外界对机体刺激而引起其活动或变化。但“反应”表被动,可做动词、名词,“反映”具有主动性,只做动词,根据句意,此处应为名词“反应”。C“侧目而视”形容又怕又恨地看着。D. 藏之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3.【试题解析】选 C:A项成分残缺,缺少“建立”的宾语;B不合逻辑,应改成“防止…再发生”,D句式杂糅,“因为……,”或“……导致的”。
4.【试题解析】选C:思路:有一种信念——这个信念——还要加上一点——在古代——发展到现代。
5.【解析】答题符合行车文明安全的得1分,有修辞手法且合理的得1分,朗朗上口简明生动再得 1分。例如:心头常记红绿灯, 文明交通伴我行
路好, 车好, 文明最好; 快行, 慢行, 安全才行。
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
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
6.【试题解析】这是一则寓言。简单的话语里隐藏了深刻的道理 :人生,不在表面的浮华,而在生命的本质上。领悟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哲理内涵。“花”与“果”是跟“表象与实质”相对应的。示例:舍弃表面的浮华,追求生活的真谛。
7.【试题解析】(1)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3)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4)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共9分)
8.【试题解析】A(不是“每个器官都将平均得到水分”,而是“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
9.【试题解析】C(A. 人们用化学药品对付人体缺水以此来治疗疾病,最终有害无益。B. “口干”是身体缺水的表现,但“口不干”,并不就说明人体内水分充足,不需要补充水分。D.在体育课后,喝些可乐、雪碧对人体“解渴”无效果,甚至会有反作用。)
10.【试题解析】(1)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2)身体出现了局部干旱,急需补充水,但人们却用化学药品对付这些缺水信号。(3)人们普遍认为“口干”是身体缺水的表现,进而推断只要“口不干”,就说明人体内水分充足。(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给满分)
(二)文学类阅读(共20分)
11.【试题解析】颜色翠绿且透明、果实很瘦、形状像翡翠雕成的铃铛、坚实香脆。(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试题解析】1句采用了想象(联想/虚写)的手法,写出了莲雾树被砍倒、莲雾满地乱滚的画面;②以明媚的阳光反衬青色的莲雾满地乱滚的画面,表现了工程队砍树的残忍;(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试题解析】①内容上,二 三两段由莲雾树被砍引出对水果和萝卜品种改良的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分)②主旨上,将新品种与老品种的味道进行对比,突出了原有品种的味道的纯正,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事物的眷恋,同时也对品种改良的做法提出了含蓄的批评,丰富了文章的主题。(3分)③在结构上,也与前文翡翠莲雾的消失形成照应。(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4.【试题解析】①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眷恋,对外祖母等亲人的怀念,②对承载着人们美好情感的事物的消失的无奈,③对社会片面追求物质丰富而不断改良品种从而使田园风味逐渐丧失的现象感到担忧。(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5.【试题解析】选C:“颜色”在文中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脸色”。
16.【试题解析】选 C:A项中“转徙于江湖间”的“于”解释为“在”,“圣人不凝滞于物”中“于”解释为“被”;B项中“歌以赠之”中的“以”解释为“用来”,“是以见放”中的“以”解释为“因为”;C项中“然”解释为“……样子”;D项中“渔父见而问之曰”中的“而”表承接,“渔父莞尔而笑”中“而”表修饰。
17.【试题解析】选 D:第一段没有屈原的心理描写。
18.【试题解析】1为此作了这首七言诗,作歌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2屈原说:“全世上全都污浊(或人人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流放。
19.【试题解析】(共4分)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1分),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1分),为杜鹃出场作铺垫(1分),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1分)
20.【试题解析】(共3分)运用反衬手法(1分),好处是以莺燕的无声反衬出杜鹃啼声的悲切。(2分)
21.【试题解析】孔子所说的择益友标准是正直(1分)、诚实(1分)和博学多闻(1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作文(40分)
【试题解析】很显然,我们必须明白“一年只结一次果”和“一年可以结五次果”这两句 话的内在意蕴,而意蕴又可以从这个寓言的结局中明显地解读:以前葱葱,后来却疯。这就是肯定了以前的果树,否定了后来的果树。那么文章的立意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
第一角度:“一年只结一次果”。写作时,各有侧重,以下论点可以选用。
(1) 万物皆有自己的生命节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 坚守自我,做最真实的自己。
(3) 无欲则刚,抵制诱惑。
(4) 成功在久不在速。
(5) 脚踏实地,知足者常乐。
第二角度:“一年可以结五次果”。写作时,各有侧重,以下论点可以选用。
(1) 量力而行。
(2) 生命不可承爱过重的压力。
(3) 速度过快,“车”翻事败。
(4) “速食时代”的毛躁和虚浮。
(5) 不可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