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周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6-11-30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畅,字少微,吴郡人。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起家为太守徐佩之主簿,佩之被诛,畅驰出奔赴,制服尽哀,时论美之。弟枚尝为猘①犬所伤,医者云食嘏蟆可疗,枚难之。畅含笑先尝,枚因此乃食,由是遂愈。孝武镇彭城,畅为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七年,魏主托跋焘南征,太尉江夏王刘义恭统诸军出镇彭城。虏众近城数十里,彭城众力虽多,而军食不足,义恭欲弃彭城南归,计议弥日不定。时历城众少食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议欲以车营为函箱阵精兵为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趋历城分城兵配护军将军萧思话留守太尉长史何勖不同,欲席卷奔郁洲,自海道还都。
    二议未决,更集群僚议之。畅曰:“若历城、郁洲可至,下官敢不高赞。今城内乏食,人无固心,但以关扃严密,不获走耳。若一摇动,则溃然奔散,虽欲至所在,其可得乎!令食虽寡,然朝夕未至窘乏,岂可舍万全之术,而即危亡之道。此计必行,下官请以颈血污君马迹!”孝武闻畅议,谓义恭曰:“张长史言,不可违也。”义恭乃止。时魏声云当出襄阳,故以畅为南谯王刘义宣司空长史、南郡太守。元凶。弑逆,义宣发哀之日,即便举兵。畅为元佐,举哀毕,改服著黄裤褶,出射堂简人,音仪容止,众皆瞩目,见者皆为尽命。事平,征为吏部尚书,封夷道县侯。及义宣有异图,蔡超等以畅人望,劝义宣留之,乃解南蛮校尉以授畅,加冠军将军,领丞相长史。畅遣门生荀僧宝下都,因颜竣陈义宣衅状。僧宝有私货,止巴陵不时下。会义宣起兵,津路断绝,遂不得前。义宣将为逆,使嬖人翟灵宝告畅,畅陈必无此理,请以死保之。进号抚军,别立军部,以收人望。 畅虽署文檄,饮酒常醉,不省其
事。及义宣败于梁山,畅为军人所掠,衣服都尽。遇右将军王玄谟乘舆出营,畅巳得败衣,遂排玄谟上舆,玄谟甚不悦。诸将请杀之,队主张荣救之得免。执送都下,付廷尉,见原。孝建二年,出为会稽太守。卒,谥曰宣。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六》)
    【注】①猘(zhì):疯狂的。②元凶:即元凶劭,宋文帝太子。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历城众少食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议/欲以车营为函箱阵/精兵为外翼/奉二王及妃嫒直趋历城分城兵/配护军将军萧思话留守/
  B.时历城众少食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议欲以车营为函箱阵/精兵为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趋历城/分城兵配护军将军萧思话留守/
  C+时历城众少/食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议欲以车营为函箱阵/精兵为外翼/奉二王及妃嫒直趋历城/分城兵配护军/将军萧思话留守/
  D.时历城众少/食多安北中兵/参军沈庆之议/欲以车营为函箱阵/精兵为外翼/奉二王及妃嫒直趋历城分城兵/配护军将军萧思话留守/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制服在古代可指丧服,可按与死者亲疏关系分类,比如“期”指的是穿一年的丧服。
  B.射堂是古代习射的场所,近似的词还有一个“射官”,这是天子行大射礼之处。
  C.尚书: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隋唐前后确立六部,尚书为各部副长官。
  D.嬖人既指男子受宠爱但身份卑微的侧室,又指君主宠幸的臣子。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畅重情重义。主君被杀,他没有避嫌,反而前去奔丧;弟弟受伤不肯服药他亲为弟弟试药。
   B.张畅有勇有谋。彭城被围形势危急,他分析形势以死进谏,成功反对了弃城转移的计划。
  c.张畅忠君为主。太子杀官反叛,他辅助南谯王举兵平叛,发现刘义宣造反又派亲信报信。
  D.张畅也有胆小保命的时候。南谯王造访,他不愿跟附,以醉避事,事败时又逃跑保命。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今城内乏食,人无固心,但以关扃严密,不获走耳。(5分)
  (2)畅遣门生苟僧宝下都,因颜竣陈义宣衅状。(5分)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再过金陵①
[唐]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金 陵 怀 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③渚,日斜征虏亭④。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冶城:东吴当年冶铸之地,位于金陵府冶西北。④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8.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景物描写的不同之处。(5分)
9.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师说》中“              ,             ”这一观点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异曲同工。
(2)《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光线明暗变化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               ,               ”
(3) 《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               ”。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