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年级2016年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时间:2016-12-29
唐山一中高三年级2016年12月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B  原文“即使遭遇酷暑天气时也是如此”强调监管的全面与细致,而不是这样的天气影响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2.  原文“同样会影响其收成之多寡”换成“决定其收成的多寡”,夸大其词;“定额租”对富民收成的多寡没有影响。
3. D  选项绝对化,剥削程度与“定额”的高低有关。
4.B正确。A、“从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彻底转变为文化遗产的保卫者”错,原文说“他来回在这些领域穿梭”。C、“他就不可能着手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说法错误。D、错误,冯骥才说他收集的本地奇人素材足足有一百来个,在脑袋里“闹腾”,说明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没有过时。
5.C。文章主体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不是“逻辑顺序”。
6.①邀请诸多专家对天津进行采风和考察,编成了《旧城遗韵》一书,建议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②提出关于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议并通过,给法国人作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果展示。③提出文化普查口号 “大到村落,小到荷包”,和他的团队进行田野调查,整理出非遗名录,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④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谈论古村落保护,大力推动了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人称“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答出3点即得满分,一点2分。)
7. A、D(B项全文从作者的感悟到爱德华的死,回忆之前的事情,是倒叙。C项不只是因为伦尼赢了他“不少钱”,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嫉妒,“他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有那么点漂亮。女人家很欣赏他。”,而爱德华“矮小,细瘦文弱,一头白发,一脸皱纹”。)
8. ①题目与人物形象的反讽效果,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人面兽心的伪君子形象
②题目与内容的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悬念。
③题目“患难之交”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是置朋友于死地,讽刺了资本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对人性的扭曲:爱德华为了失去的金钱可以置朋友于死地。
9. ①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人心不古的伪君子。外表和善,却置朋友于死地。
②虚伪冷酷、残忍无情的凶手。明知伦尼根本应付不了“灯塔的潮流”,却让他去送死,还说要接伦尼一起吃饭这类看似体贴周到的空话。
③以追逐“金钱”为目标、丧失人性的人。对伦尼赢他钱一事却耿耿于怀,设计报复。
10. C(“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ABD,答案为C。)
11.B(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3分)
12.C(耽病之,不是贾耽生病,而是担忧。)(3分)
13.(1) 贾耽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空缺,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有反对有拥护,士兵一定不安。(正确翻译“以”、“谋”、“下”、“背向”、“固”各1分)
   (2) 贾耽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以及亲信的人,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是德行淳厚有规矩的人。(正确翻译“归第”、“倦”、“近习”、“喜愠”、“有常”各1分)
14. A、C(B“孤寂”应该为“宁静”。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E“淡淡的忧伤”错。)
15.“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2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
16.(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万里悲秋常作客(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7.C
18.A(B成分残缺C句式杂糅D“表现…故事”搭配不当)
19.C(试题分析:④中的“貌”与上文“形”照应,⑦中的“勇”与下文的“力”照应,先第⑤的“心”再到⑥的“理”,⑥中的“理”与①的“智”照应。)
20. ①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隐患) ②就会泄露许多(相关)个人信息 ③切莫轻易(胡乱)去扫(对一空给1分,对两空给3分,对三空给5分。意思对即可)
21.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月亮的轮廓。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充分显示了该标志的中国特色,象征了中国人的探月梦想。(2分)一双脚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2分)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2分)【或者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22.作文要求
本题的作文任务是“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选择哪一则更合适?更合适得有一个标准?题目中第一句就是: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
具体说这里有三个标准:1、有温度,2、有人情味,3、温暖。
只要我们用这三个标准,去衡量,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个更符合这些标准,就选择哪一个。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都必须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内,否则偏题。
议论说理、比较分析的范围是“材料内容及含意”,所以,三则材料的内容、含意必须揭示出来。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中功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调任东道。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贾耽说:“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
  不久做了东都留守。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他度量很大,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