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时间:2017-01-13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24分)
1.(2分)B    2.(2分)A  
3.(2分)二、古典家具的科学价值(或科学性)   三、古典家具的历史价值
4.(3分)D    5.(3分)C     6.(3分)A
7.(6分)
①体现在设计理念方面,能充分反映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
②体现在装饰图案的设计方面,是语言、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③体现在整体形式与风格方面,明清家具具有质朴纯正、简洁明快的艺术禀性和优美形式。
8.(3分)C
二、(24分)
9.(3分)C    10.(3分)D   11.(3分)C
12.(6分)
①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再三装它都没成功。
②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给我吃掉,从而让我保全小命呢?
【评分标准】
①句4分,②句2分。两句的关键词为“空”“实”“纳”“克”“啖”“全”,每个关键词1分,句子翻译意思对即可。
13.(3分)
【答案示例】
中山狼: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过河拆桥、易反易复小人心
东郭先生:妇人之仁、善恶不分、心慈手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好了疮疤忘了痛
丈人:足智多谋、除恶务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评分标准】
答对一处得1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
【答案示例】
东郭先生明知狼“性贪而狠”还去救它,此谓善恶不分;在丈人将狼骗入囊中并示意他杀狼时,东郭先生还心怀“仁慈”,此谓“好了疮疤忘了痛”。因此“实愚”。东郭先生的行为不是因为“仁”或“兼爱”,而是因为没有原则的“滥善”,因为他不能明辨是非的愚蠢。因此“非仁”。
左伯桃“绝食”“解衣”是为了成全朋友而主动选择牺牲自己,他对处境及自身行为的后果有清醒的判断。因此“非愚”。面对困境,他没有自私自利,而是舍己为人;这种行为源自友情,也源自“仁爱”这种高尚的道德。因此“实仁”。
【评分标准】
东郭“非仁实愚”2分;善恶不分、好了疮疤忘了痛、无原则的滥善,答出这三点中的任两点即可得此2分。左伯桃“非愚实仁”2分;对自己的行为有清醒的认识、源自友情、源自舍己为人的高尚道德,答出这三点中的任两点即可得此2分。联系具体内容2分。意思对即可。
三、(18分)
15.(3分)A     16.(3分)B
17.(6分)
【答案要点】
①钱诗主要写当时的情景;王诗还写到对往昔山中生活的回忆和对钱起回去后生活的想象。
②王诗写了对钱起回蓝田后生活闲适的羡慕,表达了自己对官宦生活的厌倦。钱诗还写了离别时的景象,抒发了离别的惆怅。
【评分标准】
①2分,②4分。意思对即可。未结合具体诗句,酌情扣分。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18.(6分)
①渔舟唱晚    ②雁阵惊寒   ③熊咆龙吟殷岩泉
④栗深林兮惊层巅   ⑤狗吠深巷中   ⑥鸡鸣桑树颠
【评分标准】
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24分)
19.(2分)C
20.(3分)C(选B得1分,作者认为“仪式”很重要,应该郑重其事地举行,仅仅有仪式是不够的。)
21.(4分)
①“庄重”指对人生的一些场景(或际遇)怀揣庄严和深重之心。
②面对生命的到来或逝去,持有最基本的肃穆、郑重之情;
面对艰苦的生活、坎坷的命运,依然保持感恩之心;
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畏之心;
对于已逝的英灵,要永远铭记与崇敬。
【评分标准】
本题4分。第①问1分。第②问任选其中三点作答,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
朱熹提出“敬”的重要性(1分),作者以此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庄重的高级表现是一种敬畏之心(1分)。引朱熹的话,既是对上文“庄重”表现的总结深化(1分),也引出下文——即对当代人缺乏敬畏之心、世界越来越娱乐化的反思与批判(1分)。
【评分标准】
朱熹的观点,1分;作者的观点,1分;承上总结深化,1分;启下引出反思,1分。意思对即可。
23.(5分)
【答案示例】
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作者将遗留在树干上的蝉壳比喻为空屋,表现出蝉壳被抛弃后仿佛人去屋空的无奈怅然(1分),流露出作者对人们抛弃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的隐忧与伤感(2分)。此处用语,形象又含蓄,令人思索与回味(1分)。
【评分标准】
本题5分。可从修辞手法、细节描写、想象、象征等方面来赏析。语用特点,1分;具体表现,1分;效果分析1分;情感表达2分。
24.(6分)
【答案示例】
①在文章的1至8段,作者总体上使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论述,便于以自己的想象、经历和感受来阐释“庄重”在不同场景下的内涵(1分),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1分);②文章第9段使用了第二人称“你”,加强了与读者的直接对话(1分),更加令人警醒、引人反思(1分);③文章最后一段则使用了第一人称“我们”,作者与读者便融成一体(1分),使结尾的反思和批判更有说服力、感染力(1分)。总之,人称的变化旨在与读者构成交流或互动(1分),有利于文章观念、思想深入人心(或“符合作者论述的重心,有利于实现作者说理意图”)(1分)。
【评分标准】
本题6分。在三种人称中任选两种加以比较即可。每种人称的作用、效果,各1分。总结“有利于与读者的交流互动”“有利于作者的情感表达”,各1分。人称作用与效果能言之成理即可。
五、(60分)
25.(10分)
①以7分为基准分。要求与旅行有关,能够结合书的内容或艺术特点。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语言流畅则酌情加分;反之则酌情减分。
②以7分为基准分。对“灼热”的理解准确,能恰当结合书的具体内容,突显人物形象。抒情文字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诗歌符合诗歌的特点。语言流畅则酌情加分;反之则酌情减分。
26.(50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赵简子在中山声势浩大地打猎,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简子一箭射到狼,箭羽陷入狼肉中,狼号叫着逃跑,简子驱赶着车子追赶它。当时墨家学者东郭先生要到北方的中山谋官。赶着跛脚驴,袋子装着图书,清晨赶路迷了路,望见扬起的尘埃非常害怕。狼突然来到(他面前),(对他)说:“先生是否有志于帮助天下之物呢?今天这情景,何不让我赶紧待在袋子里,得以苟延残喘呢?将来什么时候(我)如果能出人头地,先生的恩德,是把死救活让白骨长肉(一样的)啊,我怎敢不付出诚心(报答)呢!”
先生说:“墨家的宗旨,以博爱为本,我终究会有办法救你的。即使有灾祸,我也一定不会推辞。”便(从袋子里)拿出图书,空出袋子,慢慢地将狼装入其中,再三装它都没成功。狼请求道:“情况紧急啊!希望先生赶紧想办法啊!”于是蜷缩起四肢,(让东郭先生)拿绳子(把自己)绑起来,像蛇一样盘曲,龟一样屏息,来听凭先生(处置)。先生将狼装在袋子中,退避到路旁,候赵简子的人过去。
不久简子到了,寻找狼没找到,非常生气。拔出剑斩断车辕的顶端,并指给东郭先生看,骂道:“隐瞒不报狼的去向的人,就和这车辕一个下场!”先生趴到了地上,匍匐着前进,长跪着说:“(你找不到狼,)(我这)过路的人有什么罪啊?鄙人虽然愚钝,难道不知道狼吗?它生性贪婪而狠凶狠;您能除掉它,我本就应当献出微薄之力,又怎么会隐瞒着不说呢!”简子无言以对,回车上路。
狼估计简子去远了,就在袋子里面发出声音说:“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走啊!”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先生既然是墨家学士,想着为天下作贡献,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于是张开利嘴舞动尖爪,向先生(进攻)。
先生慌忙用手和它搏斗,边反抗边后退,躲避在驴子后面,说:“狼辜负了我!”狼说:“我本来不想辜负你的,但老天生下你们,本来就是需要我们吃的啊!”相持已经很久,远远望见一个老者拄着木杖走过来,胡子眉毛雪白。先生又喜又惊,丢下狼迎上前去,哭着下跪拜倒,说道:“乞求老人一句话来救我活命!”老人询问原故,先生于是讲述了事情的始末,在老人的手杖前磕头。老人听了,用手杖敲打狼说道:“别人对你有恩而背叛他,没有比这更不好的啊!儒家说,受人恩而不忍心背叛的人,他作为儿子也一定孝顺;又说虎狼也知道父子之情。如今你背叛有恩的人到如此的地步,就是连父子之情也没了啊。”狼说:“当初,东郭先生救我的时候,捆绑我的脚,把我关在袋子里,用诗书压我,我曲着身子不敢喘息。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吃他?”老人说:“这都不足以令人信服。试着再把狼装到袋子里,我看那情状果然是困苦不。”狼欣然按照他说的做。先生又绑了狼放进袋子里。老人用眼神示意先生拿匕首刺狼。先生说:“这不是害狼吗?”老人笑道:“禽兽背叛恩德如此,还不忍心杀它,您的确是仁者,然而也够愚蠢的啊!脱下衣服救活朋友,在对方角度来考虑是好,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先生大概就是这类人吧!仁慈得陷入愚蠢,本来就是君子所不赞成的啊。”说完大笑。先生也笑了。于是老者便抬手帮先生操刀一起杀死了狼,(将狼)丢弃在路上后离去。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