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4)
时间:2017-02-02
2016年秋学期无锡市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附加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則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节选自萧统《< 文选 > 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21.材料涉及了“汉陚四大家”中除班固外的其他三位,这三位分别是 ▲ 、 ▲ 、 ▲ (3 分)
22.根据材料,概括“赋”这种文体的发展过程。(4分)
二、名著阅读(15分)
23.下列对名著的有关解说,是(5分)
A.《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棚屋墙上挂着妻子的三样遗物:《耶稣圣心图》《科伯圣母图》和妻子的着色照,表现了他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B.《子夜》写了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三个方面,前两者描写得比较生动真实,而描写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则不够充分。
C.《欧也妮葛朗台》中庭长德•蓬风和银行家德•格拉桑争着去巴黎替葛朗台的弟弟纪尧姆的商号清偿债务,葛朗台让德•蓬风前去办理,这一行为很符合吝啬鬼的性格。
D.《边城》中掌水码头的顺顺讨了一个白脸黑发的小寡妇做妻子,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天保像父亲,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老二傩送像母亲,不爱说话,为人聪明又富于感情。
E.《哈姆莱特》中的乔特鲁德可以说是一个善与恶的混合体,这个形象保持了人物性格不可缺少的客观真实性。
24.简答题(10分)
(1)诸葛亮在平定南方和北伐中原之前都采纳了马谡的计谋。请说出两条计谋的名称和目的。(4分)
(2)请简述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后,宝玉为她做了哪几件事?体现了宝玉何种性格特征?(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5-27题。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日知录》是一部亨"之书,是他学术和思想的结晶。“ 日知”,出自“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至于成书过程,顾炎武说:"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复改定……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曰知录》初刻本完成后,他仍不断新写札记,充实内容,纠正讹误。他说著书当如“采铜于山”,而不可“废铜锜钱”,急于求成。他看到了明朝末年社会弊病丛生,风气日益衰敗,民生凋敝的景象,于是将自己的“经世”见解—— “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寄于书中。他引古人言论,必加“立言之人”,还说 ‘古人又述古人之言,则两引之,不可袭以为己说也” 。他在《曰知录》中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论点。他认为改朝换代、权力更替,属于“亡国”,肉食者谋之,与百姓没有大的干系;而败义伤教、无君无父、道德沦丧則会使整个民族陷于衰敗,属于“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里提出的“天下兴亡”其实已不再是针对反清复明,而是在于捍卫社会的道德、公平与正义,事关民族的命运。他认为以天下之大,仅靠君主一人是管理不好的,而应该扩大民间百姓的权力,重视民众的力量,突出民众的地位,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他以“封建”和“郡县”制度为例,说封建制变为郡县制,这是历史的必然,当郡县制的弊端又到了极点,就必须顺应时势进行变革,否则,危机将一天比一天严重。“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則教化纪纲为不可阔矣。”这是他历史盛衰思想的又一基本观点。他还说:“国家之所以长治而不乱者,人才也。”缺乏人才,就预示着国家的褎亡。
(节选自钟岳文《< 日知录 >:一部讲求经世之学的“资治之书”》,有删改)
25.请解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文中的意思。(4分)
26.请简要概括顾炎武的治学态度。(5分)
27.请结合材料,分析《日知录》中“资治”的意义。(6分)
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