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二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3)

时间:2017-02-17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忽然想到(其二)
鲁迅
校着《苦闷的象征》的排印样本时,想到一些琐事——
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所以付印的时候,一定明白地注明。但待排出寄来,却大抵一篇一篇挤得很紧,并不依所注的办。查看别的书,也一样,多是行行挤得极紧的。
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或者也许以这样的为质朴罢。但质朴是开始的“陋”,精力弥满,不惜物力的。现在的却是复归于陋,而质朴的精神已失,所以只能算窳败,算堕落,也就是常谈之所谓“因陋就简”。在这样“不留余地”空气的围绕里,人们的精神大抵要被挤小的。
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上述的那两样,固然是比牛毛还细小的事,但究竟是时代精神表现之一端,所以也可以类推到别样。例如现在器具之轻薄草率(世间误以为灵便),建筑之偷工减料,办事之敷衍一时,不要“好看”,不想“持久”,就都是出于同一病源的。即再用这来类推更大的事,我以为也行。
17.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9.请概括鲁迅在文中想到的问题所带来的坏处。(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7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1月正式发布,语文科目将《红楼梦》等6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而此前,从2008年开始,江苏省语文高考也将中外十部文学名著列入文科加试内容。
有人说,高考考名著,有助于促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经典作品进行阅读。
也有人说,用试题的方式考查同学们的名著阅读,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还有人说,如果双赢的局面能够出现,那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附加题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