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下学期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时间:2017-02-17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级高三2月月考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1、答案 D(解析 “驱动文明车马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各不相同逐渐趋同”错,参见原文“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变“已然”为“未然”。)    2、答案 C(解析 “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错,应是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曲解文意。)  3、答案 B(解析 “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使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逻辑关系颠倒,应当是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才能使小麦大面积种植。)
(二)4、答案 C,D,各2分。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涉足摄影艺术的时间大体相同”错误。文中说陈复礼看到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后开始对摄影着迷,可以看出郎静山比陈复礼涉足摄影艺术的时间要早;而关于吴印成的涉足时间文中没有提及。B项,“不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错误。文中有“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E项,“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是“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错误。文中说着重体现“美”的是陈复礼的风光摄影,而体现“真”“善”的是陈复礼的写实性较强的作品。   5、答案 ①在风光摄影中彰显中国画意,使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②将传统艺术如书法、篆刻、诗词等融入摄影,高扬起“中国气派”的旗帜;③在兼具各种文化元素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有了“影画合璧”的发明与独创。(一点1分)    6、答案 ①有家学渊源,具有天然的艺术禀赋;②醉心丹青,诵读古籍,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民间艺术的影响;③热爱国家和人民,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④人生阅历丰富,视野开阔,因而能获得永不枯竭的创作素材;⑤具有艺术创新的自觉精神,终生矢志不移追求艺术的新境界、高格调。(一点1分)
(三)   7、D、A,各2分(C.“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述不准确,只是写了特殊感受,没有运用夸张手法。B.T来到没有光的用餐区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声音里有些许惊慌”。见第7段。也没有“与‘我’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我”也曾经被“吓了一跳”。见第8段。E.作品并没有表现“作者对生活在这里的弱势群体的同情”,不合文意。)     8、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一家没有光的餐厅作为故事的背景,容易引发读者的好奇心。③叙写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在这里的就餐体验,能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通过简洁而精彩的对话展现一个动人的爱情画面,使故事富有诗意,耐人寻味。(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答出任意三点4分。)    9、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一个求婚的情节来结尾,使叙述顿起波澜,激发了读者的想象。②思想内容上,从对黑暗中用餐的感受到一个浪漫事件出现,给人以黑暗挡不住爱情的感觉,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③情感表现上,以一个美好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作为“黑夜里”用餐的主要情节,强化了作者对这个餐厅以及服务于这个餐厅的盲人所寄予的美好情感。(每点2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   10.C         11.D  “汉武帝”是谥号。
12.B  “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与文中内容不符。
13.(1)与其骚扰平民,征税至于鸡猪,还不如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稍为增加田赋,共同成就大殿工程。(“榷”“曷若”“襄”各1分,句意2分)(2)不久奸臣张纳污蔑诋毁讲学各位大臣,其中以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为首,于是,余懋衡等被削职。(“既而”“丑诋”“遂”各工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余懋衡,字持国,江西婺源人。万历二十年(15 92)中进士,授职永新知县。升为御史,当时因为修建大殿,矿税使被派往各地,骄横异常。余懋衡上奏说:“与其骚扰平民,榷税至于鸡猪,还不如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稍为增加田赋,共同赞助大殿工程。现在避开增加赋税的名声,实际上是竭泽而渔的办法,这样的害处比增加赋税要大十倍。”违背圣旨,余懋衡被停发俸禄一年。
巡按陕西,税监梁永将私人财产运到畿辅,役使人马甚众。余懋衡上奏弹劾他,梁永恨得要命,唆使其帮凶乐纲贿赂厨师想毒死余懋衡。两次中毒,余懋衡都没死,拷问厨师,获取乐纲给予的贿赂和剩下的毒药,于是,上疏极力弹劾梁永,御史官也争相弹劾梁永,皇上都不讯问。梁永害怕军民为难他,召进一些亡命之徒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梁永一定会造反,将梁永杀掠官吏、百姓的事一一陈上。巡抚顾其志为梁永隐讳,梁永干是为自己辩护。皇帝怀疑御史说的不是实话。可咸宁、长安二个知县与梁永的对立更加厉害。梁永党徒王九功等多私人武装,怕被有关官吏察觉,托词说是梁永调遣,拉帮结伙乘马驰走。县吏在华阴追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战斗,不久都被抓住,余懋衡于是以谋反之罪控告梁永。梁永很害怕,他的爪牙也逃散了,只有乐纲还在,他教梁永诬告成宁知县朝荐,朝荐被逮捕。梁永不久也被撤回京城,关中才安宁下来。余懋衡不久后因家人去世回到家乡。后被起用掌管河南道。升为大理右寺丞,声称有病归家。
天启元年(1621)他又被起用为大理左少卿,官至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同管理京城军队政事。又任右副都御史,改做兵部右侍郎,都是管理军队。三年八月朝官推举南京吏部尚书,李三才为第一人选,余懋衡为第二人选;推举吏部左侍郎,以冯从吾为第一人选,以曹于汴为第二人选。皇上都用第二人选。大学士叶向高等极力认为不行,皇上不听。余懋衡、曹于汴也认为自己资历不及李三才等,极力推辞新的任命,声称有病回到家乡。
第二年十月,余懋衡又被授予前职。他看到宦官势力正大,坚决不肯就任。不久奸臣张纳肆意诋毁讲学各位大臣,其中以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为首,于是,余懋衡等被削职。崇祯初年,方又官复原职。
(二)   14.BD(答对一个2分,全对5分。B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D项,颔联是叙事和抒情。)    15.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
(三)16.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升烟(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三、17.B(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用错对象。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不合语境。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望文生义。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18.D  A.语序不当。应为“不仅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而且是其走向世界的桥梁”。B.句式杂糅。“目的是……”和“是为了……”两种句式杂糅。C.语意重复。“让人”和“利令智昏”中的“令”重复。   19.C      20.①对待收藏的态度不尽相同  ②并不是幅幅十全十美  ③对藏品进行“二次创作”(答出一句1分,两句3分,3句5分)
21、(6分)示例: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教学中课堂与课外的功能和顺序进行了倒置,即把识记、理解难度比较小的目标放在课外学习,而把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难度比较大的目标放在课堂中进行,老师给予学生比较多的帮助。
(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22、作文参考立意
1.守规矩,传递正能量。
材料中风靡网络的《金星脱口秀》,除了金星的“毒舌”让观众暗爽,更打动人的是她从不吝与人分享她的个人奋斗经历。金星的“毒舌”,是以“守规矩”为条件和前提的,是以传递正能量为主导的,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像金星一样的“毒舌”。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深入挖掘“毒舌”的内涵,分析“毒舌”的价值取向,从纵向展开,深入分析。
2.亮慧眼,远离“溢美之词”。
“良药苦口利于病”,“毒舌”虽然让人无所适从,但往往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如果我们将“毒舌”比作良药,苦得让人难受,那么,称赞则是蜜酒,让许多人爱不释手,不知不觉中被它迷失了自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从“如何看待溢美之词”来展开做辩证分析。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