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江西省瑞昌一中2017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时间:2017-03-13
参考答案
1.C.  (C项错在“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原文第三段“到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下诏将五月初五日定为‘端午节’,谕令各地官府组织纪念诸如赛龙舟之类的活动,以纪念屈原”)
2.C.  (C项错在“他们不断在楚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楚顷襄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原文第二段“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3.C.  (C项错在“变成了‘波涛之神’”,原文第五段“传说中伍子胥变成了‘波涛之神’”)
4.B  D(牟宗三评价熊十力所谓“真”,是指熊氏绝无伪饰的真性情。A项主要体现的是熊十力生活的贫穷,C项主要体现的是熊十力生活的拮据,E项主要体现的是熊十力避世治学的态度)
5.C(熊十力所说的“逐臭之徒”并非针对章太炎)
6.①虽生处乱世,颠沛流离,常陷衣食无着、一贫如洗之境,求学治学从不懈怠。② 人格上有孤傲之气,蔑视当权者,厌恶善于周旋、迎合他人的浮华名士,抨击追逐时尚风气的“逐臭之夫”,一心想保持学术的独立自由。③治学敢于坚持己见,不墨守师说,不随便依从他人,即便自己的学说已被边缘化,仍坚守绝学。(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满分。三点一从生存处境说,一从人格精神说,一从治学立场说,大意对即可)
7.B  E (B项“这是因为奶奶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表述不当,语气过重。E项“这一结尾使前后文的衔接不够通畅,使故事情节显得有些突兀,让读者一时难以接受”表述不当,这一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
8.奶奶是一位勤劳善良、和蔼可亲、关爱子孙、爱唠叨的长者。①勤劳善良:奶奶的手工活儿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但她的手艺从不保守,随到随教,教会随走。②和蔼可亲:大树下给我讲故事,用零花钱给我买东西吃。③关爱子孙:临终前为了保佑子孙兴旺,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和爷爷葬在一起。④爱唠叨:常唠叨:“死了,坚决不和那老骗子合葬”等等。(每点1分,)
9.奶奶心事的关键:①小说开篇点题“爷爷定过娃娃亲,女方六岁就夭折了。奶奶过门前不知道,没想到,这个事成了她一辈子的心事”。②奶奶常唠叨:“死了,坚决不和那老骗子合葬,我可不给别人当小老婆”,叮咛我千万别把我跟你爷爷葬在一起,这始终是奶奶的心事。主旨的关键:③为了保保佑子孙兴旺,奶奶去世前却愿意和爷爷葬在一起,结尾点明奶奶的心事其实是保佑子孙兴旺。④结尾升华了主题,更能表达奶奶对子孙无尽的关爱和诚挚的祝福,这一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0.D.
11.B. (“上书房是清朝皇帝办公的地方的地方”错误,上书房是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
12.A. (A项错在“乾隆皇帝认识他”,原文内容是“高宗熟视字体如素识”,意思是“乾隆皇帝仔细看了他的字迹,就觉得好像是平日里很熟悉的人(写的)”,后文还有“及引见,风度凝然,上益喜”,意思是“等到新科进士晋见皇帝时,(看到)王杰风度稳重端庄,皇帝更是高兴”,说明乾隆皇帝以前不认识王杰)
13.(1)不久,王杰开始到南书房当值,并且屡次掌管科举事务。后经五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关键词:“寻”“直”“司”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王杰所说的切中时弊,皇上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向皇上辞行时,皇上赐给他先皇用过的御用玉鸠杖和皇上亲自写的诗,以使他的行为显得荣耀。(关键词:“纳”“陛辞日”“宠”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杰,字伟人,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王杰中进士。殿试考卷呈送给皇帝时他名列第三。乾隆皇帝仔细看了他的字迹,就觉得好像是平日里很熟悉的人(写的),因他过去给尹继善誊写奏章,皇帝邀请过他进宫游玩,就向人询问他的人品,于是将王杰的名次提为第一。等到新科进士晋见皇帝时,(看到)王杰风度稳重端庄,皇帝更是高兴。又因为陕西自清朝开国以来从未出过状元,这一年西部边境的战争又取得了胜利,而新科状元又恰是陕西人,于是乾隆皇帝就作了一首诗纪念这件事。不久,王杰开始到南书房当值,并且屡次掌管科举事务。后经五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母亲病逝,王杰回乡守孝。刚到家,就接到提升他为兵部尚书的任命。守孝期满,王杰回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管理礼部。王杰在中央十几年,遇到有争议的事情不管赞成还是反对,没有不委婉地向皇帝报告的。当时和珅权势显赫,遇到事情经常擅自决定,同僚大都克制忍耐不发表意见,而王杰碰到不同意的事情,就一定要尽力争辩。皇帝很了解王杰,和珅虽然讨厌他,但是不能把他排挤出朝廷。王杰每每议政完毕后,都会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一天,和珅握着他的手开玩笑说:“你的手多柔软细腻啊。”王杰正言厉色道:“我王杰的手虽然柔细,只是不能要钱啊。”和珅羞得面红耳赤。自从嘉庆帝亲政以来,王杰出任首辅大臣,遇事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向皇帝进谏总是不遗余力,皇帝对他优待尊敬。嘉庆七年,王杰请求告老还乡,升任太子太子太傅。嘉庆八年的春天,王杰上疏给皇上,奏疏中说:“各地国库亏空的弊端,是从乾隆四十年以后开始的,各州各县都在想方设法送礼,把国库里的钱财都用来拉拢关系巴结上司。他们的上级因此被抓住弱点受其控制,想要弥补(国库的)亏空,遥遥无期。后任的高级官员知道崇尚廉洁的操守,可是下属有的州县的境况仍然还很窘迫。由于各地的苦乐不很平均,他们中的好坏也分辨不清,应该寻求整顿的方法。按过去的体制,驿丞是专门管理驿站的,没有什么可以征索的财物。自从决定归属各州县里之后,毫无限制的开销,苛刻的摊派,使各级官员和百姓都困苦不堪。应该先清理整顿驿站,以便杜绝国库的亏损。现在正是军中诸事务完毕的时候,朝廷尽力寻求治理的办法,再没有比这两个更大的了。请(皇上您)考虑自行决断,以便扭转长期形成的不良局面”。王杰所说的切中时弊,皇上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向皇上辞行时,皇上赐给他先皇用过的御用玉鸠杖和皇上亲自写的诗,以使他的行为显得荣耀,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当时人都认为,这句诗足以概括王杰一生的成就。回乡后,皇帝每年按时给他的赏赐不断,王杰每次上书,皇帝都亲自批奏回答,语气就像对家里人一样。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