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7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4)

时间:2017-03-21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豫让论
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①,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②。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注]①赵襄子出外,豫让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没有成功。被捕后,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然后自杀。②越人视秦人之肥瘠:意思是好像毫无关系的人。越在东南,秦在西北,相距遥远,秦国人的胖或瘦,与越国人毫不相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俾身全而主安    俾:保护
    B.眩世炫俗    眩:迷惑
    C.而独死于智伯    独:唯独
    D.伯虽顽冥不灵    冥:愚昧
11.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B.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C. 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D. 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豫让本来是中行氏的部下,后投身智伯为其臣子。中行氏和智伯以不同的态度对待豫让,豫让也以不同的态度予以回报。
    B.豫让因为舍身为主报仇而被视为忠义之士,为人颂扬;但作者认为豫让不能帮助智伯“销患于未形”,他的处死之道还有不忠的地方。
    C.作者列举了段规、任章的例子,用实例论述了人主既以国士之礼待臣下,臣下就该为人主“扶危于未乱之先”的道理。
    D.文章开头先泛论“士君子立身事主”的要求,第二段中对豫让的言行进行了简短的概括,并提出了作者的初步评价,第三段充分论证了豫让不配“国士”之称,观点独到,评论有分寸,抑扬得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5分)
  (2)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11分)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毂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首句直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结果,着意展现了醉而醒、醒而复醉的求醉之举,表现出诗人非饮酒无以寄情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中的“三更”说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仿佛”则形象表现出诗人醉意朦胧、恍恍惚惚的情态。
    C.上片后三句以夜为背景,通过鼻息声、敲门声和江声三种声音的巧妙对比,突出了夜的静谧和诗人渐复平静后的超然了悟。
    D.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免不了劳苦奔波,从而达不到真正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感伤。
    E.“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两句写诗人希望自己在余生里能像眼前江面上飘逝的小舟一般,不被世事萦怀,而在自然之中获得精神解脱。
15.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上下片均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以幼子雨夜难眠的情景来表现生活艰辛的诗句是:    ,    。
(2)《离骚》中作者以荷叶莲花为服饰,表明自己品行高洁的诗句是    ,    。
(3)韩愈在《师说》篇首即给“师者”的职能作用作出明确界定的一句是    。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