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时间:2017-04-24
语文参考答案
1.C(3分)(文中说的是“《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反映了战争的内容,邮驿无法直接体现战乱带来的灾难)
2.A(3分)(“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错误,文章引用诗歌主要是为了说明传递军书的紧急状况。)
3.B(3分)(“最重要的部分”错误,.原文说的是“大部分”
4.B E【B项“就是怕这门技艺失传”的原因解说错,原文有“李永革明白,戴师傅觉得台上讲得不对路子”;E项“原材原料”、“原有工序”、“修旧如旧”错误,这些既不能从文中看出,也不符合实际。】【4分,答对一个给2分。】
5.①从业巧合:他一入职就进故宫工作,成为了一个木匠,从事了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②学习努力:他创造机会从不同的师傅那里学本事,课堂记下的笔记回家后还要誊写一份;③经验丰富:他参与和主持过故宫的多次大修,掌握了古建营造的极复杂的技艺;
④热心传承:在挑选年轻人,让老工匠负责教授古建技艺的过程中,他是积极的组织者。【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①持之以恒:毕生倾注于一门技艺,李永革就在故宫当了一辈子木匠;
②遵循传统:依照传统方法施工,不随便更改,李永革他们在修复太和殿时就是如此做法;③严守规则:遵守和尊重规则才能实现专业化的操作,戴季秋当年传授的和李永革想要传续下去的也正是这个;
④责任心强(或答注重传承):致力于留住一门技艺,使它不至于失传,李永革后来多方培养年轻人,就是出于这个目的。【5分,四点中任答三点即可,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7.AC【A项,“结论武断”,原文中是“似乎,民国的基础教育没别的科目,就是识字写字”,带有调侃之意,并非对民国教育做判断、下结论;C项, “主观臆断”,选项中“对日本鬼子的仇恨”错。】【4分,答对一个给2分。】
8.心理活动:①吴书田的字,艺术质量很高,但人品有缺,珍藏这种人的书法作品,好像不太合适,良心上也难以接受。【1分】
②吴书耕的字,艺术质量也很高,但人品怎样,更是无从得知,于是便无法决定是否继续往上叫价。【1分】
作用:①从情节上看,设置悬念,为下文老人的愤然出手做铺垫。【1分】
②从关照主题上看,表现出人们在民族大义、大是大非面前,是有着发自良心的取舍的。【1分】
9.(一)我认为拍卖师没把小锤敲下去。
①情节设置上:虽然老人摆出了一副竞拍的架势,但自己跟自己竞价,明显不符合拍卖的规则;
②环境氛围上:掌声表明大家已经一致公认了这幅字的价值,不需要拍卖师一锤定音了;
③主题呈现上:这锤不必落下,就已经敲在了人们心上,人们已经用自己的良心为这幅字标出了它应有的价值;
④人物心理上:拍卖师已经被老人的举动和现场的气氛所感染,没必要非落锤成交,让老人出这笔钱。【6分,任选三点,每点2分。没有表明观点态度的语句应适当扣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二)我认为拍卖师把小锤敲下去了。
①人物身份上:落锤符合拍卖师的身份,是体现职业素养的行为;
②环境场合上:符合拍卖会场的规矩,作品价值的体现具有公信力;
⑧主题显现上:对得住英雄,对得住老人,对得住大家,也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④环境氛围上:掌声表明这幅字值那么高的价,也含有让拍卖师一锤定音之意。【6分,任选三点,
每点2分。没有表明观点态度的语句应适当扣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D(3分)
11.B(3分)
12.C(3分)(“诬告”错误;“被罢免官职”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叹”“求解职”)
13.(5分)(1)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知1分;制敕1分;封驳1分;句意2分)
(2)(5分)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祀汾阴”状语后置1分;“留跸河中”译为“驻留河中”或“把出行的车驾驻留河中”1分;咸1分)
【参考译文】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宫做到兵部员外郎。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峡州军事推宫。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殿中侍御史。太乎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历任果、豫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入朝为户部判官,升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
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拘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他们信服了,此事记在《高丽传》中。淳化二年,任京东转运使。恰逢宋州黄河决口,柴成务上书说:河水冲过的土地比较肥沃,希望免掉租税,劝民耕种。朝廷采纳。召入京中任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当时吕蒙正任宰相,曾和他结为姻亲,因此柴成务避嫌辞职,皇帝没有批准。不久与魏库共同负责任京朝官的政务考核。淳化四年,柴成务又与魏库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
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峡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常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府城中街道相当狭窄,柴成务说:国家太平已久,如果皇帝来到,怎么能驻扎下干车万马呢?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真宗即位后,升任给事中、梓州知州。不久任满回朝,又派他担任青州知州,他上表请求等永熙陵完工后再赴任。不久接受诏命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编成后,任扬州知州。入朝判尚书刑部,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笞之,这名官员击登闻鼓诉冤,皇帝下诏查问。柴成务叹道:作为一个长官,杖责一名小吏也要查问,有什么脸面在大堂上处理事务!就请求辞职。景德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有文集二十卷。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1.C(3分)(文中说的是“《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反映了战争的内容,邮驿无法直接体现战乱带来的灾难)
2.A(3分)(“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错误,文章引用诗歌主要是为了说明传递军书的紧急状况。)
3.B(3分)(“最重要的部分”错误,.原文说的是“大部分”
4.B E【B项“就是怕这门技艺失传”的原因解说错,原文有“李永革明白,戴师傅觉得台上讲得不对路子”;E项“原材原料”、“原有工序”、“修旧如旧”错误,这些既不能从文中看出,也不符合实际。】【4分,答对一个给2分。】
5.①从业巧合:他一入职就进故宫工作,成为了一个木匠,从事了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②学习努力:他创造机会从不同的师傅那里学本事,课堂记下的笔记回家后还要誊写一份;③经验丰富:他参与和主持过故宫的多次大修,掌握了古建营造的极复杂的技艺;
④热心传承:在挑选年轻人,让老工匠负责教授古建技艺的过程中,他是积极的组织者。【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①持之以恒:毕生倾注于一门技艺,李永革就在故宫当了一辈子木匠;
②遵循传统:依照传统方法施工,不随便更改,李永革他们在修复太和殿时就是如此做法;③严守规则:遵守和尊重规则才能实现专业化的操作,戴季秋当年传授的和李永革想要传续下去的也正是这个;
④责任心强(或答注重传承):致力于留住一门技艺,使它不至于失传,李永革后来多方培养年轻人,就是出于这个目的。【5分,四点中任答三点即可,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7.AC【A项,“结论武断”,原文中是“似乎,民国的基础教育没别的科目,就是识字写字”,带有调侃之意,并非对民国教育做判断、下结论;C项, “主观臆断”,选项中“对日本鬼子的仇恨”错。】【4分,答对一个给2分。】
8.心理活动:①吴书田的字,艺术质量很高,但人品有缺,珍藏这种人的书法作品,好像不太合适,良心上也难以接受。【1分】
②吴书耕的字,艺术质量也很高,但人品怎样,更是无从得知,于是便无法决定是否继续往上叫价。【1分】
作用:①从情节上看,设置悬念,为下文老人的愤然出手做铺垫。【1分】
②从关照主题上看,表现出人们在民族大义、大是大非面前,是有着发自良心的取舍的。【1分】
9.(一)我认为拍卖师没把小锤敲下去。
①情节设置上:虽然老人摆出了一副竞拍的架势,但自己跟自己竞价,明显不符合拍卖的规则;
②环境氛围上:掌声表明大家已经一致公认了这幅字的价值,不需要拍卖师一锤定音了;
③主题呈现上:这锤不必落下,就已经敲在了人们心上,人们已经用自己的良心为这幅字标出了它应有的价值;
④人物心理上:拍卖师已经被老人的举动和现场的气氛所感染,没必要非落锤成交,让老人出这笔钱。【6分,任选三点,每点2分。没有表明观点态度的语句应适当扣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二)我认为拍卖师把小锤敲下去了。
①人物身份上:落锤符合拍卖师的身份,是体现职业素养的行为;
②环境场合上:符合拍卖会场的规矩,作品价值的体现具有公信力;
⑧主题显现上:对得住英雄,对得住老人,对得住大家,也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④环境氛围上:掌声表明这幅字值那么高的价,也含有让拍卖师一锤定音之意。【6分,任选三点,
每点2分。没有表明观点态度的语句应适当扣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D(3分)
11.B(3分)
12.C(3分)(“诬告”错误;“被罢免官职”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叹”“求解职”)
13.(5分)(1)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知1分;制敕1分;封驳1分;句意2分)
(2)(5分)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祀汾阴”状语后置1分;“留跸河中”译为“驻留河中”或“把出行的车驾驻留河中”1分;咸1分)
【参考译文】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宫做到兵部员外郎。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峡州军事推宫。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殿中侍御史。太乎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历任果、豫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入朝为户部判官,升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
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拘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他们信服了,此事记在《高丽传》中。淳化二年,任京东转运使。恰逢宋州黄河决口,柴成务上书说:河水冲过的土地比较肥沃,希望免掉租税,劝民耕种。朝廷采纳。召入京中任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当时吕蒙正任宰相,曾和他结为姻亲,因此柴成务避嫌辞职,皇帝没有批准。不久与魏库共同负责任京朝官的政务考核。淳化四年,柴成务又与魏库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
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峡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常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府城中街道相当狭窄,柴成务说:国家太平已久,如果皇帝来到,怎么能驻扎下干车万马呢?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真宗即位后,升任给事中、梓州知州。不久任满回朝,又派他担任青州知州,他上表请求等永熙陵完工后再赴任。不久接受诏命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编成后,任扬州知州。入朝判尚书刑部,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笞之,这名官员击登闻鼓诉冤,皇帝下诏查问。柴成务叹道:作为一个长官,杖责一名小吏也要查问,有什么脸面在大堂上处理事务!就请求辞职。景德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有文集二十卷。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