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北省唐山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时间:2017-04-25

河北省唐山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序》文本价值散论
马世年
《新序》是西汉后期学者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其读者对象是西汉的高层执政者。全书基本出发点就是期望君主能宽惠养民,尚贤授能;臣下能忠于国事,善于谋划。这些思想大多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编选而体现出来的,而且是为执政者所陈的“法戒”,更是他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此书的文本价值应着眼于文献史料与文学成就两个层面。作为呈献给执政者的“谏书”,《新序》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史书;作为一部有着特定受众的读物,《新序》不能像一般的史书那样长篇大论、深奥晦涩,而是要尽可能短小精炼、生动有趣,执政者不必正襟危坐即可愉快地接受历史知识及其内在的劝谏意蕴。
刘向对历史资料所做的甄别与筛选无疑是非常认真的。《新序》基本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其中的一些文字更为原始,包含着更多的历史信息。如《新序·杂事第三》中的“燕惠王遗乐毅书”一篇,《史记·乐毅列传》作“燕王喜与乐间书”,与《新序》不同,马骕《绎史》、梁玉绳《史记志疑》均以《新序》为是,亦可见其史料价值。即使是汉初的材料,《新序》也有一些是他书所无或记载不足的。如《新序·节士》“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一章,是现存苏武材料中最早的一篇,且较之于《汉书·苏武传》为详。
对于《新序》文献来源问题,前人将该书看作是“采摭诸书”而成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刘向“校理群书”,文献数量十分浩繁,文献类型多种多样,很难确定《新序》的某条就是采某书某篇。再者,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公共素材”,本来就有多种存在样式,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典籍中自然会有不同的叙述。作为“采传记行事”的《新序》,是对与此类事件的另一种记载,呈现的是另一种形态,而不是对某一书的征引或采拾。
《新序》的文学性,取决于独特的撰述目的与特定的读者对象。全书汇集了许多“公共素材”中的精彩故事,再经过刘向的精心撰构,“弃取删定”,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新序》风格非常独特,全书几乎都是客观事件的陈述,除了一些为数不多的评论之外,文本中很少有撰述者的声音。然而,读者又时时会感受到撰述者的存在,这便是“谏书”的话语方式。徐复观说:“诸子百家表达思想,有一种方式,可以说是属于《春秋》的系统。把自己的思想,主要用古人的言行表达出来。”《新序》显然属于此。
     不过,《新序》受先秦子书的影响更为显著。一个直接的例证就是《韩非子》的《说林》与《储说》六篇。“说”在先秦时期是一种特殊文体,本身便具有故事性。《说林》与《储说》将其汇集起来,分门别类予以编排,使其成为寓言故事的汇编,其编排形式便直接启发着《新序》与《说苑》的体例结构。进一步说,编撰形式也与《新序》的话语方式以及“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的劝谏功用是一致的。
(摘编自2017年01月14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序》是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它的目的是向君主陈述值得效法或值得警戒之事。
B.《新序》既是一部严肃的历史性著作,又是一部有着明确的读者对象、内容赋有针对性的实用性读物。
C.《新序》具有很强的史学价值,书中的一些文字保存了更为原始的先秦历史信息,也弥补了汉初史料的不足。
D.《新序》的一些记载更能令学者信服,连史学家马骕、梁玉绳都认同《杂事》中关于“乐毅与燕王”的记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明确指出《新序》的某条就是采自某书某篇是很难的,前人简单将《新序》看作是“采摭诸书”而成的说法有失准确。
B.《新序》撰述的历史故事,几乎都是客观事件的陈述,很少撰述者的评论,但是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撰述者的情感态度。
C.无论是在编排形式、话语形式方面还是在劝谏功用方面,《说林》与《储说》都为刘向编撰《新序》提供了直接启发。
D.《新序》的说话方式不仅与先秦诸子百家表达思想的方式有着历史关系,也与春秋时期孔子编撰的《春秋》遥相呼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更好地实现劝谏的目的,刘向非常注意特定阅读对象的愉悦感受,精心拣选了短小精炼、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
B.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是一种“公共素材”,存在样式本来就有多种,刘向只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式记载了历史。
C.《新序》中的历史故事,虽然与其他文献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已经过刘向的精心虚构加工,呈现出了独特的形态。
D.《新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除了表现在故事的精彩,还表现在叙述方式的委婉含蓄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