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2017年高三5月份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4)
时间:2017-05-24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人也。出自寒素,雅志公亮。仕魏,历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多所纠正,皇帝惮之。出为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受禅,封堂阳子。入为司隶校尉,转尚书。时秦、凉为虏所败,遣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坐论功虚伪免官。后为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坐讨吴贼虚张首级。诏曰:“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鉴备大臣,吾所取信。往者西事,公欺朝廷,以败为得,竞不推究。中间黜免未久,寻复授用,冀能补过,而乃与下同诈。所谓大臣,义得尔乎!有司奏是也,顾未忍耳。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勿削爵土也。”久之,拜光禄勋,复为司隶校尉,稍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太康末,拜司空,领太子太傅。
武帝崩,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统山陵。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劭,骏甥也,便率所领催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视亮,已别道还许昌,于是骏止,论者称之。山陵讫,封昌安县侯。
元康初,为太尉。年八十余,克壮慷慨,自遇若少年,时人美之。寻薨,谥日元。
(选自《晋书·石鉴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B.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C.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D.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 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文中指接受禅让。在中国古代,皇帝把帝位让给别人称为禅让。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有时也指上级下达的文书,是一种命令文体。
C.爵土,官爵和封地,古代分封给皇室贵族或有功之臣的名位和土地。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鉴志高秉正,皇帝都忌惮他。石鉴出身于贫寒家庭,志趣高雅,对时政人事屡有纠正,皇帝都畏惧他 , 所以调遣他外出做官。
B.石鉴历任要职,其间多有反复。石鉴曾担任尚书左丞、尚书、右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尉等重要职务,其间也曾被降职甚至免职。
C.石鉴弄虚作假,很令朝廷失望。石鉴监督陇右军事时,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将军,又因虚报战绩被治罪,皇帝对他很失望。
D.石鉴做事稳重,受到人们称赞。张劭率兵催促石鉴赶快出兵讨伐汝南王司马亮,但石鉴按兵不动,只是派人监视,事后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5分)
(2)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定风波[注]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14.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定风波”为词牌名。词牌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的,但随着不断的演变,同一词牌可能有多种格式,且与词的内容相关。
B.上片一、二句,词人用“满城罗绮”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春天尚未消逝的美好景色。
C.“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的无边无际,也为下片词人作出“山翁聊逸豫”的议论积蓄了相应的情感。
D.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一面,但偏豪放。
E.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围绕百花洲上“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15.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的两句是“ ▲ , ▲ ”。
(2)韩愈《师说》中作者以孔子曾拜郑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来说明— 个道理:“ ▲ ”。
(3)《诗经·氓》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孤援无助,即使在夫家被虐待,回娘家又无法跟兄弟叙说的处境的两句是“ ▲ , ▲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人也。出自寒素,雅志公亮。仕魏,历尚书郎、侍御史、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多所纠正,皇帝惮之。出为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
武帝受禅,封堂阳子。入为司隶校尉,转尚书。时秦、凉为虏所败,遣鉴都督陇右诸军事,坐论功虚伪免官。后为镇南将军、豫州刺史,坐讨吴贼虚张首级。诏曰:“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鉴备大臣,吾所取信。往者西事,公欺朝廷,以败为得,竞不推究。中间黜免未久,寻复授用,冀能补过,而乃与下同诈。所谓大臣,义得尔乎!有司奏是也,顾未忍耳。今遣归田里,终身不得复用,勿削爵土也。”久之,拜光禄勋,复为司隶校尉,稍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太康末,拜司空,领太子太傅。
武帝崩,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统山陵。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劭,骏甥也,便率所领催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视亮,已别道还许昌,于是骏止,论者称之。山陵讫,封昌安县侯。
元康初,为太尉。年八十余,克壮慷慨,自遇若少年,时人美之。寻薨,谥日元。
(选自《晋书·石鉴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B.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C.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D.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 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文中指接受禅让。在中国古代,皇帝把帝位让给别人称为禅让。
B.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有时也指上级下达的文书,是一种命令文体。
C.爵土,官爵和封地,古代分封给皇室贵族或有功之臣的名位和土地。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鉴志高秉正,皇帝都忌惮他。石鉴出身于贫寒家庭,志趣高雅,对时政人事屡有纠正,皇帝都畏惧他 , 所以调遣他外出做官。
B.石鉴历任要职,其间多有反复。石鉴曾担任尚书左丞、尚书、右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尉等重要职务,其间也曾被降职甚至免职。
C.石鉴弄虚作假,很令朝廷失望。石鉴监督陇右军事时,因虚报战功被免官;后任镇南将军,又因虚报战绩被治罪,皇帝对他很失望。
D.石鉴做事稳重,受到人们称赞。张劭率兵催促石鉴赶快出兵讨伐汝南王司马亮,但石鉴按兵不动,只是派人监视,事后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武牙将军田顺以诈增虏获自杀,诬罔败法,古今所疾。(5分)
(2)自魏末已后,废不复行。至鉴,有诏令会,遂以为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定风波[注]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14.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定风波”为词牌名。词牌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的,但随着不断的演变,同一词牌可能有多种格式,且与词的内容相关。
B.上片一、二句,词人用“满城罗绮”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春天尚未消逝的美好景色。
C.“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的无边无际,也为下片词人作出“山翁聊逸豫”的议论积蓄了相应的情感。
D.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一面,但偏豪放。
E.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围绕百花洲上“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15.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观沧海》中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的两句是“ ▲ , ▲ ”。
(2)韩愈《师说》中作者以孔子曾拜郑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来说明— 个道理:“ ▲ ”。
(3)《诗经·氓》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孤援无助,即使在夫家被虐待,回娘家又无法跟兄弟叙说的处境的两句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