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河北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7-05-2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4-6题。
    在“人人以文学为荣”的20世纪80年代,广裘乡村兴起无数文学社。经过时光浪潮的淘洗.如今还能活得有个样子的文学社寥若晨星。在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上.有这晨星中的一颗—滴翠文学社。滴翠文学社自成立31年来,历经4任社长,会员200余人。发表、出版文学作品5000余件,其中长篇小说13部、中篇小说40余部。基于此,青木关镇被重庆市作协命名为“农民文学创作基地”。
这个户籍人口仅2.7万,加上流动人口也就6万多人的西部小镇,为何能挺立这样一个文学社?阳春时节.我们邀请几位当年的文学青年、如今的文学中老年。讲述他们自己的坚守与困顿.讲述他们用命运书写的文学情缘和被文学书写的人生命运。
罗成友,今年64岁,滴翠文学社第一任社长。他说:
  我是青木关镇关口村人,“文革”期间上的初中,喜欢写东西。有一次学校组织拉练,步行去红岩村参观,回来让每个学生写作文。结果语文老师在我的作文本上批:作文还是要自己写,不能抄袭。那一刻,我既感到委屈,因为一字一句都是自己写的,也感到骄傲,因为他的批评也可以“理解”为表扬。
  到了镇上,有条件看到多种报刊。有空的时候我就写点东西,两年写了40多篇。一篇都没发表搞得单位尽人皆知。这时,一个领导背后说:“他的稿子要能变成铅字,我拿手板心给他煎鱼吃。”
  说实话,屡投不中,我也打算洗手不干了,但别的同事转告我的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出个名堂来。当我写到60多篇的时候,终于有篇五六百字的影评变成了铅字,发在区电影公司主办的四开小报上。
  后来,我在温室成功培育出香菇,这在重庆是最早的,兴奋得搬起香菇就往镇上的照相馆跑,抱着香菇拍了照,将照片和消息一起寄给重庆日报。三天后,重庆日报在第二版图文并茂刊出,这是我的第一篇新闻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986年1月18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青木关地区42名文学爱好者,成立了滴翠文学社,我被推举为首任社长。这个文学社的家可不好当:没有一分钱的经费,没有一块刊登作品的阵地,更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于是,大家商定:每位会员每年交两元会费,一年有80多元来买纸张办刊物。靠着一块刻蜡纸的钢板,一部文化站的油印机,文学社开张了,我们办起了每月出一期的《滴翠报》,每季度出一期的《滴翠》文学杂志。
  给予这个文学“婴儿”呵护的人太多太多,尤其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社会的关爱。为鼓励文学社会员创作,青木关种花专业户钱发科、餐饮个体户周丽华、私营企业主苟正义,先后为文学社设立了“滴翠文学奖”和“滴翠新闻奖”。钱虽不多,总共几百块,但在清苦的日子里,几块钱奖金也是莫大的激励。
  “有个问题我一直没搞懂:钱发科文化程度不高,当时为什么拿出钱来赞助文学社?”发此疑问的是青木关镇党委书记王泓维。翻开罗成友的剪报,一篇发表在30年前《重庆工人报》上题为《小镇上的文学奖》的文章,有王泓维要找的答案:
  那是初冬的一个上午,也是在这间办公室,老钱走进来,屁股还未落座就问道:“罗老师,听说你们组织了一个滴翠文学社,宣扬好人好事,是吗?”
  “是呀!”
  “有哪些人参加呢?”
  “都是我们这个小镇上的工人、教师、干部,还有农民,你也喜欢文学?”
“不,我文化低,与文学没缘,我想了很久,想为你们设立一个文学奖,为繁荣文学创作出点力!”
……
  去年12月30日,青木关镇举办滴翠文学社成立30周年座谈会,又有10名新会员加入,他们中间不仅有70后,还有80后、90后。
(节选自《一个小镇文学社的坚守》.记者:王斌来孔祥武。有侧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成友是滴翠文学社第一任社长,他刚担任社长时,困难重重,没有经费,没有刊物,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一切问题全靠社员自行解决。
B.罗成友读初中时文笔就很不错,有一次作文被老师误认为是抄袭.这个误解iL他委屈,也让他骄傲,至少肯定了他的写作能力。
C.罗成友屡次投稿未被采用.打算洗手不干一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冷嘲热讽让他重新焕发了斗志.最后他取得了成功.洗清了耻辱.
D.罗成友是重庆最早在温室培育出香菇的人.他将成果拍成照片并附上消息,后刊登在《重庆日报》上,成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新闻稿。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20世纪80年代文学兴盛.滴翠文学社在青木关镇42名文学爱好者的努力下成立.出版月刊《滴翠报》和季刊《滴翠》文学杂志。
B.青木关镇被重庆市作协命名为“农民文学创作基地”,很大原因是滴翠文学社31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社员生生不息。
C.钱发科、周丽华、苟正义等人先后设立的“滴翠文学奖”和’‘滴翠新闻奖”,为文学社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运作经费.功不可没.
D.小镇人们为什么热心赞助文学社?钱发科的回忆提供了答案:文学社的成员来自小镇各个行业.他们宣扬好人好事,仇得赞助。
E.这则新闻材料语言朴实。娓娓道来。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交错使用。使得材料的行文脉络分明,又给人亲切感.富有感染力。
6.滴翠文学社能够坚守31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5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