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7-06-1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手 艺
孙如静
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暗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
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补锅啰——”。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又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用补好的盘子舀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一阵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
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
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
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的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的补锅小摊又开张了。
原以为一切恢复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又被老罗头听到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阵急火攻心,老罗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一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详实、细腻,这既表明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B.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让老罗头心中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状。
C.从当年“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停留”,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
D.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们的闲聊而使老罗头一命呜呼,小说借此表明了人言可畏。
E.死了要把自己装在“补好的锅里”,因为“那里暖和”,老罗头的临终遗言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对补锅手艺的自信。
8.文章写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
9.小说以“手艺”命名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B.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C.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D.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文中加点的词语“迁”“徙”“拜”分别表示升职、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
B.食货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纪传体史书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
C.“丁内艰”文中指遭遇母丧。古代父母去世要为其守丧,守丧是一种孝顺的礼仪,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D.篆、籀:文中指书体。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八大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粱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流放了萧甲;皇帝赏识他,他得到皇帝不一样的赏赐。
B.梁鼎关心民生,体恤百姓。他建议兴修水利,利用水利开垦荒地;他被朝廷派去核查拖欠赋税的情况,免除了很多赋税。
C.梁鼎力除弊政,遭遇挫折。他建议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舆论也认同他的意见,朝廷下令照办,后来朝廷下令通盐商,他遭到处罚。
D.梁鼎文才突出,为政有声誉。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书法,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文章;他光明磊落,为官严厉,声名很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不从规画。
(2)鼎奏运成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E.“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到浔阳城中,很难听到琵琶女弹奏的这样优美的音乐,其间早晚只能听到“ ”。
(2)荀子的《劝学》中用一系列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 , ”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喜欢莲的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手 艺
孙如静
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暗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
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补锅啰——”。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又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埚,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用补好的盘子舀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一阵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
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
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来了活。
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的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的补锅小摊又开张了。
原以为一切恢复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又被老罗头听到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阵急火攻心,老罗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一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详实、细腻,这既表明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B.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让老罗头心中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状。
C.从当年“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停留”,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
D.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们的闲聊而使老罗头一命呜呼,小说借此表明了人言可畏。
E.死了要把自己装在“补好的锅里”,因为“那里暖和”,老罗头的临终遗言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对补锅手艺的自信。
8.文章写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
9.小说以“手艺”命名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B.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C.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D.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文中加点的词语“迁”“徙”“拜”分别表示升职、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
B.食货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纪传体史书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
C.“丁内艰”文中指遭遇母丧。古代父母去世要为其守丧,守丧是一种孝顺的礼仪,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D.篆、籀:文中指书体。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八大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粱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流放了萧甲;皇帝赏识他,他得到皇帝不一样的赏赐。
B.梁鼎关心民生,体恤百姓。他建议兴修水利,利用水利开垦荒地;他被朝廷派去核查拖欠赋税的情况,免除了很多赋税。
C.梁鼎力除弊政,遭遇挫折。他建议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舆论也认同他的意见,朝廷下令照办,后来朝廷下令通盐商,他遭到处罚。
D.梁鼎文才突出,为政有声誉。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书法,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文章;他光明磊落,为官严厉,声名很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不从规画。
(2)鼎奏运成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朦胧凄迷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E.“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贬到浔阳城中,很难听到琵琶女弹奏的这样优美的音乐,其间早晚只能听到“ ”。
(2)荀子的《劝学》中用一系列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 , ”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喜欢莲的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