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县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06-28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21分)
张以宁,字志道, 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者十年。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玄、揭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
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侍讲学士,特被宠遇。帝尝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
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遣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事竣,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中国行顿首稽首礼。天子闻而嘉之,赐玺书,比诸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
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襆被外无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史稿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门人石光霁,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选自《明史》,有删改)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 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B.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C.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D.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9.下列对文中有关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春秋》是儒家典籍“五经”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
B. “三年丧”是古代丧服中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这是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
C. 玺即印,古时尊卑通用,秦汉以后唯皇帝印称玺;“玺书”是指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也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为“有司”。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以宁颇富才能,名声传扬一时。他八岁时为伯父之事进县衙,奉县尹之命赋《琴堂诗》救伯父而出名;元顺帝时因有杰出之才,博学强记,而在当时享有盛名。
B. 张以宁历经两代,官场几番变动。他在元朝考取进士,担任过黄岩判官、六合县县尹,因事免官后再任国子监助教和翰林院侍读学士;明朝时又被任命为侍讲学士。
C. 张以宁奉命出使,深受天子赏识。刚到安南国边境,该国就发生了不测之事,他因处事得体而受到天子嘉奖;他在返途中不幸去世,天子下诏让有司将他的灵柩运回。
D.张以宁廉洁清正,学问研究专一。他为官不谋求财物,出使往来只携带简单的生活用品;在学说上只专攻《春秋》,并写下《胡传辨疑》和《春王正月考》两部研究专著。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与现代汉语。(12分)
(1)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6分)
译文:
(2)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6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9分)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①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衹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①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2.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阕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视听结合、以动衬静,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无论虚实景物其描写都富含情感。
B. “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 “暮去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C. “眉来眼去”的是眼前山水的美好,词人把无生命的山水写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以乐写哀,表达了浓重的离别愁绪。
D. 诗歌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在叙事时使用了抒情手法,有时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3. 诗歌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分析。(6分)
(三)默写。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声声慢》中,表现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的句子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一句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表达主旨的句子 。
(4)《水龙吟》中 用以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5) 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通过描写人们在祠庙前频繁迎神赛社慨宋人早已忘却战败历史的两句 ,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21分)
张以宁,字志道, 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者十年。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玄、揭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
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侍讲学士,特被宠遇。帝尝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
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遣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事竣,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中国行顿首稽首礼。天子闻而嘉之,赐玺书,比诸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
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襆被外无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史稿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门人石光霁,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选自《明史》,有删改)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 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B.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C.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D.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命/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9.下列对文中有关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春秋》是儒家典籍“五经”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
B. “三年丧”是古代丧服中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这是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
C. 玺即印,古时尊卑通用,秦汉以后唯皇帝印称玺;“玺书”是指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也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为“有司”。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以宁颇富才能,名声传扬一时。他八岁时为伯父之事进县衙,奉县尹之命赋《琴堂诗》救伯父而出名;元顺帝时因有杰出之才,博学强记,而在当时享有盛名。
B. 张以宁历经两代,官场几番变动。他在元朝考取进士,担任过黄岩判官、六合县县尹,因事免官后再任国子监助教和翰林院侍读学士;明朝时又被任命为侍讲学士。
C. 张以宁奉命出使,深受天子赏识。刚到安南国边境,该国就发生了不测之事,他因处事得体而受到天子嘉奖;他在返途中不幸去世,天子下诏让有司将他的灵柩运回。
D.张以宁廉洁清正,学问研究专一。他为官不谋求财物,出使往来只携带简单的生活用品;在学说上只专攻《春秋》,并写下《胡传辨疑》和《春王正月考》两部研究专著。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与现代汉语。(12分)
(1)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6分)
译文:
(2)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6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9分)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①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衹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①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2.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阕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视听结合、以动衬静,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无论虚实景物其描写都富含情感。
B. “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 “暮去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C. “眉来眼去”的是眼前山水的美好,词人把无生命的山水写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以乐写哀,表达了浓重的离别愁绪。
D. 诗歌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在叙事时使用了抒情手法,有时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3. 诗歌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分析。(6分)
(三)默写。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声声慢》中,表现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的句子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一句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表达主旨的句子 。
(4)《水龙吟》中 用以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5) 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通过描写人们在祠庙前频繁迎神赛社慨宋人早已忘却战败历史的两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