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7-07-07
第 Ⅱ 卷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20题。共16分。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踰月,而国莫之服。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①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②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晏子坐,酌者奉觞进之曰:“君命浮子。”
晏子曰:“何故也?”田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
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
晏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婴3非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非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困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 ,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此臣之罪也。兵革之不完,战车之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弊车驽马以朝,意者非臣之罪乎?且以君之赐,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者,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公曰:“善!为我浮无宇也。”
(取材于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
注释:①浮:同“罚”。②无宇:即田桓子。3晏子 ,名婴。
15.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裂其衣,断其带                裂:撕裂
B.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    过:过错,过失
C.若有离散,在于野鄙            鄙:边邑、偏远之地
D.若有播亡,在于四方            播:逃亡
1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②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原毁》)
B.①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
C.①今子衣缁布之衣  
     ②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D.①若夫弊车驽马以朝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1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您为什么不命令宫廷内的女子不要佩戴男子的饰物
B.意者非臣之罪乎 
大概不是臣的罪过吧
C.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
母亲的亲族都对吃穿条件感到不满足
D.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
国家贫寒的士人等待我的救助才能维持生计的有几百家
18.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
②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19.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下列人物在文中的表现。(任选两人评价即可)(2分)
①景公______ ②晏子______ ③田桓子______
20.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4分)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3题。共12分。
落日
  杜甫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
注:本诗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落日在帘钩”写出诗人眼中所触之景,既显自然巧妙,又不失雄健之意。
B.“溪边春事幽”不但写明了时令与环境,更点出了下联中画面中的神韵“幽”。
C.颔联中“缘”字与“花径不曾缘客扫”中的“缘”字相同,都是“因为”之意。
D.“飞虫满院游”表面写草堂院中满是飞虫,也隐隐地写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烦忧。
22.杜甫所作的诗中多次写到了“酒”。下列诗句中诗人饮酒的用意与本诗尾联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独酌》)
B.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徐步》)
C.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朝雨》)
D.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可惜》)
23.“啅”字有两解:一解通“啄”;一解拟鸟鸣声,音(照zhào)。你认为在本诗中取哪种解释为好?请结合诗歌分析作答。(6分)
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4~29题。共22分。
瓦解
①一屋子碎瓷。
②主人开始指点,每一枚碎瓷的背后,都有可以言说的过程——一开始肯定不是属于他的,经过了某些曲折,或者来了运气,才进入他的囊中。
③从这些碎瓷片的形态,可以看出是某一件瓷器的边、底、腹,倘若专业一些可以由微见著,在眼前还原出是某一个瓷窑的产品,龙泉窑、耀如窑,还是建阳窑、湖田窑……也可以还原一个瓷器的完整状,像我喜爱的梅瓶、玉壶春瓶或者水盂、镜盒、压手杯……这就需要有一些专业的功夫了。可以说有还原能力的人无多,除开专业知识外,他的想象力要极其丰富,可以从一片落叶想到它的正常色泽,再还原成一棵当风有声的大树,这是一件费力的事。碎片上毫无图案、标志的,为人所轻视,而那些标志明显者则为藏家哄抢——开裂使一瓶之碎片分出了等级,这是完好时想不到的——碎片使人们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所谓传奇,常常是细节引发的。一个完好的瓷瓶也许只是一个故事,而碎为数十片,它们在各自的行旅中的丰富遭遇,不是一个瓷瓶所能承载的。
④这些边角,更能让人不安地揣测其不幸碎身的缘由。就像是漆黑的小道上,听到一串不知从何而来的呻吟,会让人一路花费心力去琢磨,以至于这一路走得挺吃力。为它在暗处,是个局部。那些不明之物,模糊、朦胧,或者暧昧吧,会让人更提起精神。到瓷器厂看成捆簇新的瓷器堆放着,那是一丁点悬疑都没有的。
⑤瓷器的洁净是让很多人喜爱的,它有一种莫名的力量,让人的目光在光洁如绸的面上滑过,有时就收不住。如果没有来自外面的撞击,一件瓷器在地底的泥泞中取出,无论埋藏多久,都是冰清玉洁的。在这一点上它胜过了青铜器,青铜是以身上自然形成的锈迹说明身世的久长,而瓷器则还是一身的清朗。它们都必须过火而后重生,最终却因瓷脆而铜坚,在漫长的行程中,出现了差别,一个是金刚不败之身,一个却是娇羞薄弱之体,它们对于外物的挤压,态度和结局全然不同了。一件灵性之物,大抵都有自己的脾性,或突然迸裂,或突然落下,最终由完好而为片段。经过火的铜器变得坚固无比,对于任何的硬物撞击可以毫发无损,而瓷器则十分脆弱,以碎片的方式瓦解了自己。
⑥和一件完好的瓷器所不同的是,完好者的线条之美是一目了然的。你看那个元青花梅瓶,瓶口短小沿面平厚,夸大肩腹部的浑圆,又敛约下腹部的瘦长,站立起来时,端庄中含飘逸清高。手指在上边抚过,柔和清明。婉转的部分,有一些世俗的亲和成分。碎片是挤压碰撞之后的结果,很像人生的历程,有一些压力使人透不过气来,最终瓦解。碎片都是峥嵘毕露,场面奇崛,和完整者比照,才见雨荷烟柳的江南,忽而铜爵春残战沙秋冷,已是塞上烽火了。瓷器由全而碎,也算是命数不济。只是碎片的尖锐茬口,凌厉的圭角,连同闪动的寒光,都在张放着兀傲之气,有所不甘。人们必须戴上手套,避开它的锋刃,才能捏住它,捡拾清楚。
⑦现在,这个宅院里充满了兀傲之气,这是我进得门来时就察觉到了的,尽管瓷片
们都站不起来,躺在绸布上边,也不会像搭上机关的暗器突然射将出来。我还是有了一些戒备——这和参观一个旗袍馆全然不一样啊。硬朗——这就是碎片对于世界的表情,风雨磨不钝它们,酷热锉不化它们。如果说艺术品都是有灵性的,那么这些没有资格为大博物馆收藏的碎片,它的灵性就更加隐蔽了。因为它完美过,也破碎过,因此含纳的信息更密集、更不可知。
⑧在得到允许后,我拈起一枚碎片细审,它是宋时笔筒的碎片,是一枚筒壁。笔筒
是我所需要的,用过的不少,摔过了几个,所以很快根据底部在眼前还原成好几个样式。碎片图案简单,有两道交错的墨线,我猜想是垂下来的兰叶,垂到一半断了。一杆毛笔搁在笔架上是没有什么气派的,一定要把它投入笔筒,它们的神气才出得来。它们如剑戟朝天,或如芦苇花蓬松打开,刚柔兼具,是靠一个站立着的圆形笔筒把它们圈在一起才有这等效果。一个笔筒破碎之后就再也站不起来,它很像一个腿脚缺失的人,不再与站有缘,而是卧着,或者坐着,成了平面之姿。对于卧姿和坐姿我没有什么好感,我乐意站着,站着临摹古帖,站着大笔纵横,即便写小楷也必如此。我很早以前看过一枚修长的梅瓶,静静站立给它带来无比的雅气、雍容、高贵,只是站着,无声响,就已足够。像这些躺下来的碎片,它看到了窗外挺立的银杏,会不会有一种很隐秘的期待,能否有第二次站起来的机会?
⑨冰冷是碎片的特征,不管出自哪一口窑,窑火灭后温度骤降,成为毫无温度的物
体。在这个走向萧索的秋日,捏住碎片时,的确有一点点寒意从远处传来了。一个瓷器馆总是很冷清的,配合着清寒的瓷。即便从柜子里取出来,也没有几个人爱去碰它,真有点拒人无声的傲慢。欣赏瓷器,当然也不会对欣赏者提什么要求,只是瓷的凝固、澄明、光洁,使氛围骤变,欣赏者自然也就轻了脚步,断了声响。静着读、净着赏,这是我以为要恪守的两个原则。如果一枚印花笔洗没有破碎,它那弯曲的弧度里,可以储存多少水,浸泡多少羊毫狼毫?一枚白龙纹梅瓶,可以在严冬来时,插入多少橙黄的蜡梅,香破几代人的鼻子?而一枚酱釉小品瓶,它鼓起的腹部,主人又有多少秘密隐藏其内?这些都需要静下来、净下来才能想、才有趣味。不同质地的物件对于人的情绪导引多有差别,即使是瓷之碎片,还是使人安和下来,和它们共同持守着整个展馆的阴柔、清肃。瓷器是有一些清高气味的,尤其是碎片,更不可小觑,千百年锋刃不泯,是那时的风骨撑到了现在。
⑩不妨说,那些有幸至今完好的,支持了我们对于美好的向往;而不幸成为碎片者,依然让人看到了瓷的本质的守护;正是由于残破,它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出色。
(取材自朱以撒散文《瓦解》)
24.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微见著:又作“见微知著”,看到小的局部,就能推断整体。
B.暧昧:不光明正大;不可告人。
C.峥嵘毕露:本意是山峰高耸,文中用来形容碎瓷尖利的特点。
D.不泯:“泯”读音mǐn。不泯,没有丧失的意思。
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要有足够的专业功夫,就能从碎瓷的形态还原出瓷器原本完整的形态。
B.作者将瓷器与青铜器比较,写瓷器遇压力而崩碎,是为体现其脆弱的性情。
C.文章挖掘、呈现碎瓷的特点,是为了表达作者对这种独特品性特征的赞美。
D.作者在创作书法作品时习惯站姿,是因为站着可以大笔纵横,方便施展。
26.结合③④两段内容,概括碎瓷能带给人的“悬疑”有哪些。(4分)
27.你如何理解文章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的含义?(4分)
28.作者为什么将“静着读、净着赏”作为自己欣赏碎瓷要恪守的两个原则?(4分)
29.文章结尾处,作者说碎瓷在对“瓷的本质”的守护上表现得“尤为出色”,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
第 Ⅲ 卷
八、作文。50分。
30.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成长史。这个成长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
是事业上的。好的阅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不良的阅读会为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结合你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积累,讲一讲阅读是如何促进一个人成长的,或者谈谈你对上面这段话的感受或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