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广东揭阳市三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时间:2017-08-24
二、古诗文阅读 (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覃宏,字士英。景泰三年,中進士,授监察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宏。帝重违王意,逮宏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宏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宏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宏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从其请。宏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宏,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宏不已。诏并逮宏,廷鞫卒无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宏亦罢归。大臣王恕等请留宏,不纳。廷臣复连章言宏可大用。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引疾去。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言者谓宏有威名,虽老可用。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宏 驰 至 固 原 按 行 败 所 躬 祭 阵 亡 将 士 掩 其 骼 奏 录 死 事 指 挥 朱 鼎 等 五 人 恤 军 士 战 殁 者 家 劾 治 败 将 杨 琳 等 四 人 罪 更 易 守 将 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遂大败寇。十七年,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
10.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宏驰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 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
    B.宏驰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
  C.宏驰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
    D.宏驰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更易守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贯”本指穿钱的绳子,与“缗”都可作钱的计量单位,一般一千钱为一贯。
    B.漕运是我国古代向京城运输粮食的重要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方式。
    C.保甲是旧时统治者推行的户籍编制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
    D.月廪专指朝廷发给退休官员的禄米,其中“廪”本指米仓,亦可泛指粮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覃宏居官清廉,勇于弹劾。他曾弹劾傅锁儿、奇涧、柳景等人罪过,也因过于清贫而被皇帝表彰赏赐。
    B.覃宏统兵有方,抗敌建功。他曾受总兵周玉等邀请出兵抗敌,连战连捷,追回敌人所抢,受到朝廷慰劳。
    C.覃宏直陈弊端,见解不凡。他指出镇守官乱用职权受理民诉,赏功所费用支出不合常规等弊端,请求加以整治。
    D.覃宏老当益壮,卫国扬威。他临危受命,妥善处理军务,练军屯田,申明号令,军队声威大振,击败敌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5分)                              
(2)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宏不已。诏并逮宏,廷鞫卒无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
陈克 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南京)。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反面点提形势,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和对造成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
   B.“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的遗恨,以及因国事而涕泪不止的忧虑之情。
   C.“送老”一词,上承“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吴兴”“别愁”“孤影”,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
   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
   E.结尾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环境描写来寄托难言的苦衷,创造出清新优雅的气氛。
15.本词中寄寓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劝学》中,荀子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引出了“            ,            ”的论断。
   (2)《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京剧梅派传人魏海敏先生说,传承梅派艺术的同时,也要传承梅派创新的精神,京剧的发展不可固步自封。
    ②社会舆论对名人有求全责备心理,是因为名人常常充当着精神领袖的角色,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③老刘兴趣广泛,喜欢棋牌运动,擅长打篮球,能欣赏通俗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④齐白石先生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他笔下的青虾、鲇鱼、斗鸡、蟋蟀等都栩栩如生,如跃纸上。
    ⑤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给人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鱼龙混杂,一方面直播平台中教唆犯罪等违法违规内容并不少见,另一方面侵权问题也屡屡被诟病。
    A.②③    B.①④    C.③⑤    D.②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参加和研制嫦娥二号卫星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嫦娥二号卫星终于在 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
    B.如今“喜大普奔”“女汉子”这类流行语已遍布汉字的文化圈内,不但活跃在各大虚拟网站中,而且进入了报刊杂志。
    C.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方面,部分展会论坛过于奢华,三个报社的领导勤俭节约意识不强,铺张浪费现象比较突出。
    D.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校安排学生课外活动每周不少于3天,每天不少于1小时,开展体育、文艺、歌舞、科普等社团活动。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     ,    。    。     。     。 窗花的张贴,一般在扫尘之后进行。
    ①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喜气洋洋
    ②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③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
    ④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⑤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⑥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A.⑤③④②⑥① B.①⑤③④⑥② C.①⑤④ ③②⑥ D.⑤④③①②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 分)
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①        ,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古建筑能激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认同感,每个民族的人民都会为拥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而感到无比自豪。然而,②         比如,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古建筑常常受到惊人的破坏,因此,③         。
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三八妇女节前后,不少人认为“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个名称让人觉得老气横秋,土得掉渣,纷纷建议把名称改为“女神节”“丽人节”“女士节”等。
    对于改名一事,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简要说明理由,不超过80字。
    (1)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据网上消息,林雁行是广州某理工大学的在读博士研究生,也是大学附近一家快递网点的老板。从事快递工作时,部分大学同学表示理解,但也有人反对,有人说,真是世风日下,高学历去送快递,有什么前途?
对此,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上一页                 下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