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淮海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3)
时间:2017-09-08
淮海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阶段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答案
1.解析 防治:预防和治疗(疾病等);预防和治理(灾害等)。防止: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节操:气节操守。情操: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答案 B
2.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全球化”与“频繁”搭配不当。B项,“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语序不当,应为“尽管有人质疑这种方式”。C项,“深受广大乘客所喜爱”句式杂糅,可改为“深受广大乘客喜爱”或“深为广大乘客所喜爱”。
答案 D
3.解析 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这里称呼的是对方,因此错误。
答案 B
4.解析 ⑥句中的“各地先民”承接上文,指出文化发展的地理跨度,②紧接⑥叙述发展的方位,④谈文化交流发展的意义,①谈“中华文明不断丰富”的表现,⑤谈政治、经济、文化表现不一的结果,③得出历史结论。答案 D
5.解析 从图画中可以看出右边一个人蒙着眼睛站在高凳上,左边的人想踢倒凳子,两个人的脖子上都套着绳索,中间有滑轮将绳子相连。A项,强调蒙上眼睛,只关注了右边的人,理解片面。C项,“尔虞我诈”表示两人都想加害对方,不符合右边人的做法。D项,强调相连是对的,但说利益相连不对,图画中显然强调的是生死。B项,侧重于左边人的行为,方向正确,害人最终害己符合绳套的寓意。答案 B
6. 解析 B项,“亦已过矣”的“过”意为“错误,荒谬”; D项,“后世之谬其传”中的“谬”意为“弄错,使……错误”,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因此题中的解释错误。
答案 B、D
7. 解析 A项,……的原因。B项,主谓之间,取独;结构助词,的。C项,却;是。D项,相当于“而”,并且,又;表目的的连词,来。
答案 A
8. 解析 A项,“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事。“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B项,“夷”,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平坦的地方。“臣妾”,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臣妾。C项,“舍”“家”,名词活用为动词,筑室居住;安家。D项,“深”,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深度。“羽衣” 名词作状语,穿着羽衣。
答案 C
9. 解析 B项,古今义相同,“亲自;亲身从事”。A项,博士:古义,一种传授经学的官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C项,挟持:古义,怀有。今义,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D项,前人:古义,职位在自己之上的人。今义,古人或以前的人。
答案 B
10. 解析 例句为被动句,“见……于”表被动。D项,被动句,“录”,语意含被动。A、B、C三项,都是倒装句,分别是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答案 D
11.B(损,减少)
12.D(D都是连词,表转折,但是。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B代词,他;副词,表揣测,恐怕。C都是介词,被;从)
13.(1)至于他跟一般人交往,尤其温和而庄重,不随便与他们谈论。(每句1分,妄1分,“胡乱、随意、随便”均可)
(2)能够用对待婆婆的礼节侍奉我嫂子的女子,就可以做我妻子了。(第一句定语后置1分,姑1分,事1分,第二句“妇”1分)
(3)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险阻、僻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到那里。(“而”、“非常”、“ 险远”、“焉”各1分)
14. 他的友人都敬畏他的严正;喜爱他的坦诚(都愿意和他交游);他死后,友人陈惇出力使他归葬;作者为他作铭。(答对一点得1分)
【参考译文】
张先生姓张氏,名持,字久中,一开始名为伯虎。庆历三年,从曲江来,进入太学府。在这时候,天子正诏令学官每年推荐读书人两人,求学的有成百上千的人,只推举你,恰逢太学府解散,没有批复。在这个时候,我大概还不认识你呢。二年后,路过我居住的临川时,才认识你。
先生为人深沉大度,喜好气节操守,重视交往游历,一时间是与你交往的人很多。而你特别称道的人,是广汉张贲,认为年轻可以接近并学习的,是莆阳陈惇。大概你的学问大多是张贲启发的,而和陈惇以师友身份相处。凡是您与人交往,喜欢追究其中的得失,他的正义足够用来使人品行端正,而他的行为正直不曾随便停止改变。至于他跟一般人交往,尤其温和而庄端,不随便与他们谈论。和别人说话,必须根据其才智所到,不说他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先生的朋友们都害怕你的严厉,却喜欢倾其所有与之相处。那些与先生一同游览各地山川的人,也对先生很敬爱却从未有过失望的。先生说道:“士人活在今天,没有威望可以维持社会,只能游览于世间,应当这样做。”在临川,拿出他的文章,就与我谈论古今治理天下是非的道理,一直到修身养性人生得失的关系,对他的观点,我不能改变。后二年死在兴国军职任上,某月某日。
第二年,先生的弟弟来江南, 尽管没有能力,还是要将你的骨头带回。这时陈惇正以进士出身,阻止你的弟弟说:“我难道不想让我的朋友落叶归根吗,到第二年我补任为吏时,我一定尽我能力让他回家 。”先生的弟弟才停下。
先生年纪不详。祖辈不详,父辈不详。先生年幼的孤儿,被兄嫂抚养,先生曾说:“嫂子对我如同母亲,能够用对待婆婆的礼节侍奉我嫂子的女子,就可以做我的妻子了。”但最终也没有了。你本来就很难结交,但不改变自己的喜好。而陈惇,和你交往最深的。我曾看惇和您的相处,忧愁不得志遭遇挫折,没有不共同分担的,在他们内心难道有利益使他们这样吗,世上的交友之道被废弃了很久了,就是他们有,或许不是这样的。既然这样,那么久中的事迹,难道有从世俗的教育中获取错误的交友之道吗 ?惇在某年某月某日回到您的丧葬地,而嘱托我写铭记。他说的是:
唉,久中,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孟子都是这样,难道仅仅是你一人吗?活着却没实现大志,上天本来就让你这样 。这种事常发生在人身上,从这里可以看到的。
15.(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2分)
(2)“浮”和“动”。(1分)“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 波动;(2分)“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2分)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4分)
16.【答案】(1)恐美人之迟暮(2)故不积跬步(3)寄蜉蝣于天地(4)江州司马青衫湿(5)雕阑玉砌应犹在 (6)伛偻提携(7)语不惊人死不休(8)千淘万漉虽辛苦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记忆性默写题,要结合文意填写正确的句子。默写时要注意字形正确,不多字,不漏字。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有:暮、跬步、蜉蝣、衫、伛偻、提携、阑、休、淘、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7.(6分)内容:点明自己的喜好,设置悬念,让读者思考为何作者喜欢乘车时临窗观风景。(2分)结构:呼应标题,开篇即明确文章写作话题。为结尾处的主旨句“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作铺垫。(2分)
18.(4分)“白日梦”是指作者在长途旅行中,随着窗外掠过的景物,在自己的心灵窗户里不召自来的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受、无暇顾及的思想。(2分)是平时遭到我们忽略的心灵景观,表明作者对于乘火车临窗看风景的喜爱。(2分)
19.(4分) 从另一种更漫长、更无聊的旅行角度,说明作者喜欢在车窗前观赏风景,在寂寞中触发出神遐想的心境。(2分)表明作者的旅行与现代人的不同,他不讲究效率和舒适,他讲究的是享受。(2分)
20.(6分) 作者艺术性地看到现代人在喧嚣的世界里,忙于种种所谓必要的工作。一方面在人生的工作车厢里拼命干活和挣钱,一方面却又在娱乐车厢里拼命享受和把钱花掉。(3分)作者由此反思每个人都曾经拥有的童趣和闲心,呼吁人们经常敞开心灵的窗户,用心鉴赏人生旅途和心灵世界的美好风景,不能辜负人生这趟美好的旅行。(3分)
1.解析 防治:预防和治疗(疾病等);预防和治理(灾害等)。防止: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节操:气节操守。情操: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答案 B
2.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全球化”与“频繁”搭配不当。B项,“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语序不当,应为“尽管有人质疑这种方式”。C项,“深受广大乘客所喜爱”句式杂糅,可改为“深受广大乘客喜爱”或“深为广大乘客所喜爱”。
答案 D
3.解析 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这里称呼的是对方,因此错误。
答案 B
4.解析 ⑥句中的“各地先民”承接上文,指出文化发展的地理跨度,②紧接⑥叙述发展的方位,④谈文化交流发展的意义,①谈“中华文明不断丰富”的表现,⑤谈政治、经济、文化表现不一的结果,③得出历史结论。答案 D
5.解析 从图画中可以看出右边一个人蒙着眼睛站在高凳上,左边的人想踢倒凳子,两个人的脖子上都套着绳索,中间有滑轮将绳子相连。A项,强调蒙上眼睛,只关注了右边的人,理解片面。C项,“尔虞我诈”表示两人都想加害对方,不符合右边人的做法。D项,强调相连是对的,但说利益相连不对,图画中显然强调的是生死。B项,侧重于左边人的行为,方向正确,害人最终害己符合绳套的寓意。答案 B
6. 解析 B项,“亦已过矣”的“过”意为“错误,荒谬”; D项,“后世之谬其传”中的“谬”意为“弄错,使……错误”,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因此题中的解释错误。
答案 B、D
7. 解析 A项,……的原因。B项,主谓之间,取独;结构助词,的。C项,却;是。D项,相当于“而”,并且,又;表目的的连词,来。
答案 A
8. 解析 A项,“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事。“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B项,“夷”,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平坦的地方。“臣妾”,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臣妾。C项,“舍”“家”,名词活用为动词,筑室居住;安家。D项,“深”,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深度。“羽衣” 名词作状语,穿着羽衣。
答案 C
9. 解析 B项,古今义相同,“亲自;亲身从事”。A项,博士:古义,一种传授经学的官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C项,挟持:古义,怀有。今义,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D项,前人:古义,职位在自己之上的人。今义,古人或以前的人。
答案 B
10. 解析 例句为被动句,“见……于”表被动。D项,被动句,“录”,语意含被动。A、B、C三项,都是倒装句,分别是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答案 D
11.B(损,减少)
12.D(D都是连词,表转折,但是。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B代词,他;副词,表揣测,恐怕。C都是介词,被;从)
13.(1)至于他跟一般人交往,尤其温和而庄重,不随便与他们谈论。(每句1分,妄1分,“胡乱、随意、随便”均可)
(2)能够用对待婆婆的礼节侍奉我嫂子的女子,就可以做我妻子了。(第一句定语后置1分,姑1分,事1分,第二句“妇”1分)
(3)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险阻、僻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到那里。(“而”、“非常”、“ 险远”、“焉”各1分)
14. 他的友人都敬畏他的严正;喜爱他的坦诚(都愿意和他交游);他死后,友人陈惇出力使他归葬;作者为他作铭。(答对一点得1分)
【参考译文】
张先生姓张氏,名持,字久中,一开始名为伯虎。庆历三年,从曲江来,进入太学府。在这时候,天子正诏令学官每年推荐读书人两人,求学的有成百上千的人,只推举你,恰逢太学府解散,没有批复。在这个时候,我大概还不认识你呢。二年后,路过我居住的临川时,才认识你。
先生为人深沉大度,喜好气节操守,重视交往游历,一时间是与你交往的人很多。而你特别称道的人,是广汉张贲,认为年轻可以接近并学习的,是莆阳陈惇。大概你的学问大多是张贲启发的,而和陈惇以师友身份相处。凡是您与人交往,喜欢追究其中的得失,他的正义足够用来使人品行端正,而他的行为正直不曾随便停止改变。至于他跟一般人交往,尤其温和而庄端,不随便与他们谈论。和别人说话,必须根据其才智所到,不说他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先生的朋友们都害怕你的严厉,却喜欢倾其所有与之相处。那些与先生一同游览各地山川的人,也对先生很敬爱却从未有过失望的。先生说道:“士人活在今天,没有威望可以维持社会,只能游览于世间,应当这样做。”在临川,拿出他的文章,就与我谈论古今治理天下是非的道理,一直到修身养性人生得失的关系,对他的观点,我不能改变。后二年死在兴国军职任上,某月某日。
第二年,先生的弟弟来江南, 尽管没有能力,还是要将你的骨头带回。这时陈惇正以进士出身,阻止你的弟弟说:“我难道不想让我的朋友落叶归根吗,到第二年我补任为吏时,我一定尽我能力让他回家 。”先生的弟弟才停下。
先生年纪不详。祖辈不详,父辈不详。先生年幼的孤儿,被兄嫂抚养,先生曾说:“嫂子对我如同母亲,能够用对待婆婆的礼节侍奉我嫂子的女子,就可以做我的妻子了。”但最终也没有了。你本来就很难结交,但不改变自己的喜好。而陈惇,和你交往最深的。我曾看惇和您的相处,忧愁不得志遭遇挫折,没有不共同分担的,在他们内心难道有利益使他们这样吗,世上的交友之道被废弃了很久了,就是他们有,或许不是这样的。既然这样,那么久中的事迹,难道有从世俗的教育中获取错误的交友之道吗 ?惇在某年某月某日回到您的丧葬地,而嘱托我写铭记。他说的是:
唉,久中,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孟子都是这样,难道仅仅是你一人吗?活着却没实现大志,上天本来就让你这样 。这种事常发生在人身上,从这里可以看到的。
15.(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2分)
(2)“浮”和“动”。(1分)“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 波动;(2分)“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2分)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4分)
16.【答案】(1)恐美人之迟暮(2)故不积跬步(3)寄蜉蝣于天地(4)江州司马青衫湿(5)雕阑玉砌应犹在 (6)伛偻提携(7)语不惊人死不休(8)千淘万漉虽辛苦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记忆性默写题,要结合文意填写正确的句子。默写时要注意字形正确,不多字,不漏字。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有:暮、跬步、蜉蝣、衫、伛偻、提携、阑、休、淘、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7.(6分)内容:点明自己的喜好,设置悬念,让读者思考为何作者喜欢乘车时临窗观风景。(2分)结构:呼应标题,开篇即明确文章写作话题。为结尾处的主旨句“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作铺垫。(2分)
18.(4分)“白日梦”是指作者在长途旅行中,随着窗外掠过的景物,在自己的心灵窗户里不召自来的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受、无暇顾及的思想。(2分)是平时遭到我们忽略的心灵景观,表明作者对于乘火车临窗看风景的喜爱。(2分)
19.(4分) 从另一种更漫长、更无聊的旅行角度,说明作者喜欢在车窗前观赏风景,在寂寞中触发出神遐想的心境。(2分)表明作者的旅行与现代人的不同,他不讲究效率和舒适,他讲究的是享受。(2分)
20.(6分) 作者艺术性地看到现代人在喧嚣的世界里,忙于种种所谓必要的工作。一方面在人生的工作车厢里拼命干活和挣钱,一方面却又在娱乐车厢里拼命享受和把钱花掉。(3分)作者由此反思每个人都曾经拥有的童趣和闲心,呼吁人们经常敞开心灵的窗户,用心鉴赏人生旅途和心灵世界的美好风景,不能辜负人生这趟美好的旅行。(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