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宁夏平罗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09-19
参考答案
1.B ( “从而显现出了诗文具备的自身价值和意义”说法有误,“确认而非显现出了”,原文表述为“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
2.B ( “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写出传世的文章比位居帝王将相更有价值”表述不当,曹丕的观点仅仅就人生的不朽来谈,不能笼统地说“人生价值”。)
3.D(司马迁的《史记》虽然具备极高的文学成就,但是从其创作动机——经邦济世来看,并非“为艺术而艺术”的刻意为文。)
4. [答案]A
[分析]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该题4个选项中的3个选项考查的是鉴赏,能力层级为E级,只有A项兼有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的作用,能力层级为C级。
A是正确选项,本文确实是“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A的表述和分析是恰当的。B项的错误在于“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的说法明显与原文“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的表述矛盾。C项的错误在于“具体”和“细致人微”,文章的结尾不是细节描写,就不宜用“具体”和“细致入微”一类的词语来赏析。D项的错误比较明显,“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几乎是家喻户晓,根本谈不上什么“旧典活用”,更谈不上什么“极富新意”;至于说“为中华民族安 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也极不恰当,正确的表述应为“形象化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传统”。
5[答案] 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
[分析] 第5题在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的同时,也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以及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考查的重点偏向后者,能力层级为C级。
本文的主旨是歌颂乡土情结,乡土情结贯穿于全文,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华是本文的主线。而童年是人生的起点站,“童年的烙印”在人们乡土情结的形成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否搞清“童年的烙印”这一重要词语所包含的内容是能否读懂全文的关键。所谓“童年的烙印”,就是童年时代留给人们的那些最深刻的记忆。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  印”呢?答案就在第二段。但作者对“童年的烙印”的描写是艺术化、形象化的,生动具体、细致入微,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就需要考生在理解“童年的烙印”这一词语内涵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筛选整合,然后归纳出“童年的烙印”包括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 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等四方面的内容。
6.[答案]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分析] 第6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分析归纳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层级主要为C级,也涉及E级。
作者在第4段中,花了不少笔墨来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呢?如果不结合乡土情结,只笼统回答深化主题、丰富内容之类,就没有太大的意思。只有结合乡土情结,才能深入地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联系全文来看,前面所写都是对个人家乡的思念眷恋,到了这一段,才把对乡土的思念眷恋与对祖国的思念眷恋融为一体,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这就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第四段中“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的叙述,则是对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的具体说明,也是对第一段中“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的照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乡土情结已升华为民族凝聚力,对乡土情结的歌颂就是对民族凝聚力的歌颂,本文的主题自然得到深化。
7.答D得3分,E得2分答A、B、C不得分。
   解析:B“古今中外的漫画偏重于幽默”不正确,应为“中外古今的漫画大都偏于幽默 以及所谓黑色幽默”。A被称为“浓缩的百年中国史”的是廖冰兄的所有漫画作品,而并非廖冰兄。C《猫国春秋》应为一组画的名字, 是“人间画会”举办了“风雨中华”大型漫画联展,反映了中国“遍地哀鸿,弥天战火;金风钞雨,动荡中华”的现状而非《猫国春秋》组画。
8.分五个历史阶段。①20世纪30年代初期:批判人世的冷酷、虚伪和不公平,甚至试图穷究这些社会现象的根蒂。②抗战时期:宣传抗日,表达抗战必胜的决心。③内战时期:揭露蒋介石独裁政权丑态,抒发激愤之情。④建国初期:时政漫画,讽刺教条主义。⑤“文革”以后:对十年浩劫进行深刻反思。
9.①廖冰兄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宽广的人文胸怀和“硬汉”精神,他致力于“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而“悲愤漫画”能更为直接有效地实现他的这一创作目的。②廖冰兄充满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漫画是一种责任”,“悲愤漫画”可以成为他承担社会责任、代千万人发声的最好工具。③古今中外的漫画以使人感到轻松的幽默以及所谓黑色幽默为多,“悲愤漫画”能独树一帜,更易引人关注,迅速直接地起到针砭时弊、振聋发聩的作用。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 D
11. C( 杖刑是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五刑没有宫刑,应该是“流刑”。)
12. D( 世祖赐死江谧,是因为江谧的挑拨离间)
13.(1)僧遵道人与江谧交情深厚,跟随江谧一起到郡上任所,因小事犯了过错,就被关进郡狱让他挨饿。 (5分)
(译出大意给 2 分;"款" "莅 ""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江谧是个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确实不能和贵族这类人竞争高低等第。然而他很有才干, 可以托付重任,可提升他执掌吏部。 (5 分)
(译出大意给 2 分;"诚" “侪”“委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分)
【参考译文】
江谧字令和,是济阳考城人。祖父江秉之,曾任临海太守,是宋代有名的清正官吏。父亲江徽,任尚书都官郎,吴县县令,被刘劬所杀。江谧当时被关押在尚方署,孝武帝平定京城后,才被放出来。初仕任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县令,为官精干称职。宋明帝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身侍奉,明帝对他很是亲信。明帝做皇帝后,任江谧为骠骑参军。
江谧转任尚书度支郎,不久迁任右丞,兼比部郎。泰始四年,江夏王刘义恭的第十五个女儿死掉了,其时十九岁,尚未行笄礼。礼官讨论应按成人行葬礼,诸王着“大功”丧服。左丞孙特别上奏说:“《礼记》上说女子十五而笄,郑玄解释为此是针对已许嫁的女子而言的。至于未许嫁的女子,则二十岁行笄礼。射慈说十九岁死仍然属于殇。因此礼官的决定不合经典,没有根据。”朝廷决定对博士太常以下礼官都检讨认错。江谧因此受到杖责五十,并停职百日。江谧又上奏说:“孙事先没作研究辨析,混同谬议。按照惯例,也应受责罚。”皇上下诏“可以”。
后来江谧出任建平王刘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为政苛刻。僧遵道人与江谧关系密切,随江谧到郡里,只因犯些小事,便被他下到郡狱里,僧遵撕衣为食,三件衣都吃完了,便被活活饿死。此事被有关部门揭发,江谧被调回京城听候处理。明帝驾崩后,江谧遇赦幸免。后任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萧道成统领南兖州时,任江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都任游击将军。江谧品性流俗,善于趋利附势。元徽末年,朝野都有心拥戴建平王刘景素,江谧便使劲巴结景素,后来景素失败,江谧差点丢了命。苍梧王被废以后,人心还没安定,江谧便竭诚归服太祖,被任命为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任左民尚书。诸位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都让江谧来安排。不久皇上下敕说:“江谧本为寒门,按说不应和贵族平等使用。但他甚有才干,卖力称职,可以让他主持吏部工作。”
江谧长于刑法诉讼,他分管的部门很有成绩。太祖驾崩时,江谧推说有病不入内殿,众人都推测他是因没被参予顾命而心怀不满。世祖萧赜做皇帝后,江谧没有 被升官,因此更加怨恨。后来世祖生病,江谧去见豫章王萧嶷,鼓动说:“皇上这病是没指望了,太子又没什么才能,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呢?”世祖知道后,让江谧出京去任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还没出发,皇上又命御史中丞沈冲揭发江谧前后罪行,下诏赐死,当时江谧五十二岁。
14、BD   (选D2分,选B3分B项“兼旬”是二十几天;D项“小儒”是代指自己)
15、首联通过写初夏燃香昼眠,表现了显示清雅的心情;颔联通过写久病初愈闻听流莺鸣啭表达了欣喜愉悦之情;最后两联通过对宋孝宗重振朝纲、自己为此而感动表现出诗人拳拳爱国之情。(每点2分)
16.(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学而不思则罔。
17.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考生应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全面把握用法,从词语意义、感情色彩、使用对象等角度思考,特别注意近义成语细微差别的辨析。A.“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原成语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含贬义。应为“人人皆知”。B. 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一般形容自己。指专心地倾听,态度谦卑。注意近义成语的差别。应为“倾耳而听”(侧着耳朵,细心静听的样子)。 C. “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使用正确。D.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望文生义。应为“风风雨雨”。
18.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会使矛盾更加复杂”应放到“无助于朝鲜半岛局势的改善”后;C项,成分残缺,“出现了”缺少宾语,应在“措施”后添加宾语“的呼声”;D项,搭配不当,“提 振”和“决心”不搭配,应该是“信心”。
19. ①你在创作上花的功夫太少。②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该放在卖画上。
②答案示例一你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
答案示例二  我为你演奏,您应该倾听。
20. ①工匠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 ②还体现在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上 ③更在于他们所具有的的创造性品质(写出一处给1分,两处给3分,三处给5分。意思相近即可。)
21. ①请改文章说斧正  ②自己住所说寒舍  ③送人照片说惠存  ④老人年龄说高寿
22. 【解析】
试题分析: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本题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立意:
从“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句话出发,可以写人应有敬畏之心;
“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则强调人应有勇敢无畏之心;
“应该有所怕,有所不怕”则应辩证地看待“怕”与“不怕”的关系。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 级 为表达运用E。

参考范文
人:应该有所畏惧
在当今大谈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时代,“人定胜天”这一信念似乎早已深 入人心,让人总感觉只要努力,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远方,不用畏惧、顾虑一切,因此许多人心里早已没了“怕”这个字。然而我认为,人应当有所畏惧。
几年前北大登山队山鹰社五名队员在一次登山中不幸遇难。经仔细分析,当时所有的条件都不适合攀登,而这些学生“无所畏惧”的攀登行为是酿成悲剧的最终后 果。山鹰社团的精神是要“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颠”,虽然有着如此的雄心壮志,但终究应对不了山峰的险恶,这种“毫不惧怕”的勇气竟让前途似锦的 学 生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难道还不够警示我们应当有所畏惧吗?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技术工具越来越发达,改造和利用自然的频率也愈加提高,大片森林被砍伐了,众多河流被污染了,野生动物快濒临绝种了;然而贪 婪的人们无视着这些,怀着“人定胜天”的想法进行着更大规模的破坏。于是,大自然终于发怒了,印度洋海啸一个浪打来,几万人丧生,几千万人流离失所,这无 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都是一场无法预言,无法计量的灾难。汶川大地震,让千千万万的人们为遇难者哭泣。的确,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太渺小了。倘若大 自然要报复人们对它进行种种破坏的行为,那人类必定处于无限危险之中。因此,我们都须有有所畏惧的心态,而不是肆意地任意妄为,最终落得两败俱伤。
当然,人所畏惧的,并不是金钱、权利,而应是因对生命渺小而脆弱的畏惧,这也是真正对生命敬重的体现。
已故的著名作家,学者戴英在遗篇文章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人,应当有所畏惧。”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自我理性的约束。畏流言蜚语,从而提高自身修养;畏落魄苦难,从而不断勉励自己奋勇前行。我认为这是对自身真正负责的体现。
能有所畏惧是一剂良药,它在很多时候,抑制了我们冲动卤莽的行为,让我们保持头脑的理性和清醒,在不断的自我警示和自我约束中提升自我价值,远离某些不必 要的伤害。倘若北大学生对生命,对自然能再“有所畏惧”一点,那他们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不会只给亲人流下无限的痛苦;倘若整个人类对大自然存有一分畏 惧和敬重的态度,那我们的家园才能永远常青下去而不是蓄意地被无限污染,只有这样,我想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吧。
因此,人应当有畏惧之心,把“怕”这个字时刻揣在心里,才是真正对自我,对生命,乃至对自然的负责和敬重。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