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时间:2017-09-23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用稹荫,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乃大索,得谍者三人,斩以徇。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至城破无一人逃者。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智高怒,并贵害之。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节选自《宋史•忠义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B.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C.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D.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 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子,指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这里指的赵师旦是赵稹的侄儿。
B. 荫,是恩荫之意。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这里指赵师旦因赵稹的恩荫而得以任官。
C. 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审判复核案件的官署名。因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
D. 赠,本义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后来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也叫赠,文中就是此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师旦年少之时,尤其钻研刑名方面的学问,并因叔父赵稹的恩荫,试任将作监主簿,多次升迁为宁海军节度推官。
B. 等到邕州被侬智高率兵攻破,城中守兵没有一个人逃走。守兵弹尽箭竭,赵师旦与监押马贵一起回到府衙,据厅堂而坐。
C. 敌贼已经逼近邕州城下,赵师旦仅仅有士兵三百人,打开城门迎战敌贼,歼灭敌贼几十个人。
D. 赵师旦与侬智高作战被抓住,责骂贼敌不已,最终不屈而死,被朝廷追赠为信州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
(2)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恰逢夜幕降临,敌贼稍微有些退却,赵师旦告诉他的妻子说,把我的州印拿来你佩戴在身上,让妻子背着儿子藏匿起来。
(2)天刚刚亮,敌贼攻打城墙越来越急,身边的人请求他稍微躲避一下,赵师旦说:“作战而死与被敌贼杀戮而死有什么区别呢?”
【解析】
10. 试题分析:画线句子的上文写了赵师旦被害的情况,据此可推知画线句子写了赵师旦被害后百姓和朝廷的反应,百姓也就是“州人”,故“贼既去州”断句不合理,可排除AD两项。“赠”“赐”“录”是朝廷的反应,这三个动词支配的宾语应分别是“光禄少卿”“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其子弟并从子三人”,据此可正确断句。
点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2)察对话:如 “曰”“云”等;(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必、皆”等。本题解答时可先根据语境从内容上思考,然后抓住动词确定答案。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C 项,“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审判复核案件的官署名”这一说法错,因为根据后面的解释,大理寺仅是“复审机关”,审判是刑部之责。所以选C。
12. 试题分析:D项张冠李戴。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原文为“同时有王从政者,……终不屈而死。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据此可知,“被朝廷追赠为信州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的人是王从政,而不是赵师旦。所以选D。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的关键词有:(1)“会”,恰逢;“却”,退却;“语”,告诉;“负”,背着。(2)“迟明”,天刚刚亮;“左右”,身边的人;“少避”,稍微躲避;“何如”,有什么区别。
参考译文: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使赵稹的侄儿,他的容貌仪表俊美,身高六尺。少年时学习了很多书籍历史,对刑名之学尤其刻意研究。利用找赵稹的荫庇,试用将作监主簿,多次升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自己作出决断处理,管理不能取得百姓的一文钱,东西扔在路上,没有人敢拿走。他因此被举荐改任大理寺丞,知彭城县,升任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攻破邕州,顺江东下,赵师旦派人去侦察敌情,手下回来报告说:“各州守臣都丢弃城池逃跑了。”赵师旦斥责他说:“你也想让我逃跑。”于是进行大规模搜索,抓捕到三个间谍,斩了他们来示众。这时乱贼已经逼近城下,赵师旦只有三百名士兵,打开城门迎战,杀了几十人。正好天黑下来,敌贼稍微退却了一点。告诉他的妻子,拿出州里的大印佩在她的身上,让她背着自己的儿子藏匿起来,说:“明天敌贼一定大举来到,我知道抵抗不住,但是不能离去,你留在这里,死了对我也没有什么益处。”随即和监押马贵部署士兵固守州城。招呼马贵一同吃饭。马贵吃不下去,唯独赵师旦还像平时一样吃得饱饱的;到了晚上,马贵躺在那里不能安然入睡,赵师旦一躺下就鼾声大作。黎明时,敌贼攻击城池更加紧急,左右的随从都请他稍微躲避一下,他说:“你们是愿意战死呢还是愿意被杀死呢?”众人都说:“愿意为国家而死。”直到城池被攻破没有一个逃走。箭射完了,和马贵一起回来,靠着大堂面坐。侬智高指挥士兵叫嚷着争相进来,威胁赵师旦。赵师旦大声斥骂:“饿獠,朝廷有什么事情对不起你们,竟敢谋反呢!如果天子发出守兵交战,你们就没有活着下来的了。”侬智高大怒,把他与马贵一同杀害了。敌贼离去之后,州里的人为他建庙。事情平息之后,他被 赠为光禄少卿,赐他母亲王氏为长安县太君和帽子披肩,录用他的子弟和侄子三人做官。赵师旦遇害的时候,年龄才四十二岁。他的灵柩经过江山县,江山的百姓迎接赵师旦的灵柩,在路上哭祭他,连绵几百里都不断断绝。
同时有一个叫王从政的人,凭借东头供奉官、阁门祗侯的身份,与侬智高在太平场作战,被逮住,不停地大骂乱贼,乱贼甚至用滚烫的开水来浇他,最终不屈而死。赠他为信州刺史。录用他的孙子两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①,云霞生薜帷②。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①茅茨:茅屋。②薜帷bì:薜荔墙帷。
14. 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了谷口书斋的清幽雅致,这一特点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来实现的。
B. 首句中的“带”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描绘了山泉萦绕着小屋、云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的景象,起笔不凡,境界雄浑。
C. 颔联先突出了竹林山色让人心生同情,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色彩感。
D. 颈联中“闲”和“迟”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白鹭的悠闲和山花的迟落,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写鸟、花表现了书斋的清新宜居。
E. 诗歌将山、水、竹、鹭、花人格化,写得极富感情。全诗均为写景,句法工整,静中有动,幽而不寂,体现出新奇清淡的诗风。
15.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E 15. (1)欣喜愉悦的心情。前三联写了书斋附近幽静清新的美景,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隐居生活的愉悦。(2)对友人来访的期盼。尾联写家童打扫着满是松萝的小径,突出表现诗人的诚意和盛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及手法赏析。B项“雄浑”概括不当,应为“清新雅致”。C项“竹林山色让人心生同情”分析不当,“怜”是“怜惜、恋爱”的意思。E项“全诗均为写景”分析不当,尾联为叙事。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前三联写了书斋附近幽静清新的美景,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隐居生活的愉悦。“寄杨补阙”,对友人来访的期盼。“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家童打扫,突出表现诗人的诚意和盛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时期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陚》中杜牧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2)覆压三百余里 (4). 隔离天日 (5).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赞叹刘裕北伐时期的赫赫战功”“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总结宋濂求学生涯”,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覆”的写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用稹荫,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乃大索,得谍者三人,斩以徇。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至城破无一人逃者。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智高怒,并贵害之。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节选自《宋史•忠义一》)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B.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C.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D. 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 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子,指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这里指的赵师旦是赵稹的侄儿。
B. 荫,是恩荫之意。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这里指赵师旦因赵稹的恩荫而得以任官。
C. 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审判复核案件的官署名。因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
D. 赠,本义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后来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也叫赠,文中就是此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师旦年少之时,尤其钻研刑名方面的学问,并因叔父赵稹的恩荫,试任将作监主簿,多次升迁为宁海军节度推官。
B. 等到邕州被侬智高率兵攻破,城中守兵没有一个人逃走。守兵弹尽箭竭,赵师旦与监押马贵一起回到府衙,据厅堂而坐。
C. 敌贼已经逼近邕州城下,赵师旦仅仅有士兵三百人,打开城门迎战敌贼,歼灭敌贼几十个人。
D. 赵师旦与侬智高作战被抓住,责骂贼敌不已,最终不屈而死,被朝廷追赠为信州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
(2)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恰逢夜幕降临,敌贼稍微有些退却,赵师旦告诉他的妻子说,把我的州印拿来你佩戴在身上,让妻子背着儿子藏匿起来。
(2)天刚刚亮,敌贼攻打城墙越来越急,身边的人请求他稍微躲避一下,赵师旦说:“作战而死与被敌贼杀戮而死有什么区别呢?”
【解析】
10. 试题分析:画线句子的上文写了赵师旦被害的情况,据此可推知画线句子写了赵师旦被害后百姓和朝廷的反应,百姓也就是“州人”,故“贼既去州”断句不合理,可排除AD两项。“赠”“赐”“录”是朝廷的反应,这三个动词支配的宾语应分别是“光禄少卿”“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其子弟并从子三人”,据此可正确断句。
点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2)察对话:如 “曰”“云”等;(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必、皆”等。本题解答时可先根据语境从内容上思考,然后抓住动词确定答案。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C 项,“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审判复核案件的官署名”这一说法错,因为根据后面的解释,大理寺仅是“复审机关”,审判是刑部之责。所以选C。
12. 试题分析:D项张冠李戴。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原文为“同时有王从政者,……终不屈而死。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据此可知,“被朝廷追赠为信州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的人是王从政,而不是赵师旦。所以选D。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的关键词有:(1)“会”,恰逢;“却”,退却;“语”,告诉;“负”,背着。(2)“迟明”,天刚刚亮;“左右”,身边的人;“少避”,稍微躲避;“何如”,有什么区别。
参考译文: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使赵稹的侄儿,他的容貌仪表俊美,身高六尺。少年时学习了很多书籍历史,对刑名之学尤其刻意研究。利用找赵稹的荫庇,试用将作监主簿,多次升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自己作出决断处理,管理不能取得百姓的一文钱,东西扔在路上,没有人敢拿走。他因此被举荐改任大理寺丞,知彭城县,升任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攻破邕州,顺江东下,赵师旦派人去侦察敌情,手下回来报告说:“各州守臣都丢弃城池逃跑了。”赵师旦斥责他说:“你也想让我逃跑。”于是进行大规模搜索,抓捕到三个间谍,斩了他们来示众。这时乱贼已经逼近城下,赵师旦只有三百名士兵,打开城门迎战,杀了几十人。正好天黑下来,敌贼稍微退却了一点。告诉他的妻子,拿出州里的大印佩在她的身上,让她背着自己的儿子藏匿起来,说:“明天敌贼一定大举来到,我知道抵抗不住,但是不能离去,你留在这里,死了对我也没有什么益处。”随即和监押马贵部署士兵固守州城。招呼马贵一同吃饭。马贵吃不下去,唯独赵师旦还像平时一样吃得饱饱的;到了晚上,马贵躺在那里不能安然入睡,赵师旦一躺下就鼾声大作。黎明时,敌贼攻击城池更加紧急,左右的随从都请他稍微躲避一下,他说:“你们是愿意战死呢还是愿意被杀死呢?”众人都说:“愿意为国家而死。”直到城池被攻破没有一个逃走。箭射完了,和马贵一起回来,靠着大堂面坐。侬智高指挥士兵叫嚷着争相进来,威胁赵师旦。赵师旦大声斥骂:“饿獠,朝廷有什么事情对不起你们,竟敢谋反呢!如果天子发出守兵交战,你们就没有活着下来的了。”侬智高大怒,把他与马贵一同杀害了。敌贼离去之后,州里的人为他建庙。事情平息之后,他被 赠为光禄少卿,赐他母亲王氏为长安县太君和帽子披肩,录用他的子弟和侄子三人做官。赵师旦遇害的时候,年龄才四十二岁。他的灵柩经过江山县,江山的百姓迎接赵师旦的灵柩,在路上哭祭他,连绵几百里都不断断绝。
同时有一个叫王从政的人,凭借东头供奉官、阁门祗侯的身份,与侬智高在太平场作战,被逮住,不停地大骂乱贼,乱贼甚至用滚烫的开水来浇他,最终不屈而死。赠他为信州刺史。录用他的孙子两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①,云霞生薜帷②。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①茅茨:茅屋。②薜帷bì:薜荔墙帷。
14. 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了谷口书斋的清幽雅致,这一特点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来实现的。
B. 首句中的“带”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描绘了山泉萦绕着小屋、云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的景象,起笔不凡,境界雄浑。
C. 颔联先突出了竹林山色让人心生同情,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色彩感。
D. 颈联中“闲”和“迟”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白鹭的悠闲和山花的迟落,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写鸟、花表现了书斋的清新宜居。
E. 诗歌将山、水、竹、鹭、花人格化,写得极富感情。全诗均为写景,句法工整,静中有动,幽而不寂,体现出新奇清淡的诗风。
15.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E 15. (1)欣喜愉悦的心情。前三联写了书斋附近幽静清新的美景,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隐居生活的愉悦。(2)对友人来访的期盼。尾联写家童打扫着满是松萝的小径,突出表现诗人的诚意和盛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及手法赏析。B项“雄浑”概括不当,应为“清新雅致”。C项“竹林山色让人心生同情”分析不当,“怜”是“怜惜、恋爱”的意思。E项“全诗均为写景”分析不当,尾联为叙事。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前三联写了书斋附近幽静清新的美景,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隐居生活的愉悦。“寄杨补阙”,对友人来访的期盼。“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家童打扫,突出表现诗人的诚意和盛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时期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陚》中杜牧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2)覆压三百余里 (4). 隔离天日 (5).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赞叹刘裕北伐时期的赫赫战功”“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总结宋濂求学生涯”,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覆”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