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荥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09-27
参考答案
1、【答案】D(分析不属于文中所说的好诗歌的标准)
2、【答案】 C(“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错,文中有“‘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3、【答案】A(把必要条件误解为充分条件)
4、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
A,“暗示性格成因”理解不够准确全面,根据上下文来看,莱利怯弱的性格成因可能有多种,对妈妈过于依赖只是其中一种.
B“旨在说明…提醒…”理解错误,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温良文雅与粗野蛮横的对比,表现道理在暴力面前的无能为力.
C,“对愚蠢、卑鄙之徒的愤恨”理解错误,这个比喻不能表现她内心的愤恨.
5、①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适当的背景.②情节方面,照应题目;描写小操场的隐蔽清静和两个男孩一起玩沙子的情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也使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显得更真实自然.③人物方面,小说开头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的环境,营造一幅和谐美好的悠闲画面,与后文情节发展和人物之间紧张的冲突形成强烈反差,有以乐衬悲、以美衬丑的艺术效果.(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二点即可)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级.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外乎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三个方面,然后根据其所在的语言环境去具体理解和分析即可.本文中环境描写在开头,所以一定与题目相照应,这是必须的.其次在文章的开头就交代了环境,势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的环境,如此美好的休闲画面,与后文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做对比.
6、①工作敬业、尊重呵护学生.终日埋头于大学里的工作,很少外出.当面指出学生的错误时带着羞涩、歉意的微笑.②性情温文尔雅、谦逊平和.平日里不生气,很少发火,面对男人的粗野无礼时,能心平气和地讲道理.③性格懦弱、隐忍退让.当遭受大块头的侮辱威胁时,不是奋起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是忍辱离开;妥协之后又为自己的怯懦辩解.(该点如答“理性、知难而退,为了避免打斗受伤而忍辱离开”也可) ④在暴力面前屈服而在弱者面前威风,对孩子和妻子表现得不耐烦,威胁要去管理孩子。(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二点即可)
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来了解人物形象.
7、B分析A“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文中依据不足;C“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错误,原文是“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D原文是“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而不是“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8、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②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③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二点即可)【解析】这题是概括局部文意,答题时注意找准答题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分条作答。此题的答题区位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开头,注意关键词语:“科学巨人”“背后是”“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
9、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二点即可)
【解析】这题是概括局部文意,答题时注意找准答题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分条作答。此题的区位在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注意文章的重点词语“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研究风格”“学术精神”。
10、D
11.C分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项错误在于,长子继承制。
12.C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C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13.(1)(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译出大意给2分;“微”“因”“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译出大意给2分;“凶逆”“令”“泉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试题分析:题中,第(1)句中的“微”是没有之意;“因”是凭借、借助之意; “敝”即伤害、损害。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叛贼;“令”是“让”“使”的意思;“泉壤”即地下、九泉、黄泉;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不记事时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关怀教育,给予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他从小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替国家剿灭叛贼来博取功名!”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话感到吃惊,认为他志向宏大。长大以后,他的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护儿有战功,晋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
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被文帝慰劳勉励。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牵车拦路恋恋不舍,连续几天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先前国家还没有安定的时候,你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刺史,可以说是兼得其美了。”大业六年,炀帝来到江都,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是古人所看重的,你现在就是啊。”就赐给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请同乡的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家,畅饮一整天,朝廷上下都很羡慕他。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停留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那是我的家乡,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炀帝听后,变色而起,好几天不让护儿进见。后来怒气消解了,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你心中既然这样,我还有何指望!”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甚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住,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呢?”身边的人说:“现在已经被捉住了。”护儿叹息说:“我是大臣,担负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
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在行军用兵方面,计谋特多,每次阅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有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14、【答案】B E (详见2017金考卷全国卷乙卷答案)
15、【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比喻)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16、①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7、【答案】 D(①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②年轻有为: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作为了,形容一个人很年轻但是很优秀。③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18【答案】 A(B项,成分赘余,“目标”与“为了”重复,去掉“为了”;C项,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国”不能与宾语“大事”相搭配,把“崛起的中国”改为“中国的崛起”;D项,概念上的包含与被包含不合逻辑,各种公共设施包含了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等)
19【答案】 D(先确定首句为②,第⑦句承第②句,其他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南宋朱熹、张栻讲学→元代宗教文化兴盛→清朝曾国藩操练湘军→近代长沙开埠→现代毛泽东发出天问)
20【答案】 ①沙砾
示例1:没有金子夺目的光芒,/也没有雨花石古朴的典雅。/但风雨中的那声沙沙,/是你心曲的流淌。
示例2:没有高山巍峨的身躯,/也没有怪石嶙峋的姿态。/但路基下的那份坚定,/是你沉默的奉献。
②星星
示例1: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也没有月亮皎洁的银辉。/但夜空里的那点闪烁,/是你迷人的笑脸。
示例2:没有夜空浩瀚的胸怀,/也没有明天圣洁的光辉。/但苍穹中的那点闪烁,/是你跳跃的足迹。
③蜡烛
示例1:没有华灯炫目的瑰丽,/也没有星光迷人的柔情。/但烛光中的那点摇曳,/是你人生不懈的追求。
示例2:没有旭日耀眼的光芒,/也没有夕阳绚丽的余晖。/但黑暗中的那点火光,/是你燃烧的希望。
21、【答案】本次远足活动由团委和政教部联合举办,团委任总负责。团委负责活动前的策划组织,到达目的地的文艺表演及表演评比活动;政教部负责活动前的路线勘察、整个活动的安全保卫和摄影报道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图片类,图片有解说和描述,解说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同时注意一些修辞的要求,此题属于概括图片类的题目,注意要素要全,理清要素之间的关系。
22、写作
【解析】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本题从要求“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看出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中的几个同学讨论传家宝,小张家的传家宝是一个有年头有故事的青花罐,小杜家的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家的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必须对这三种传家宝做出分析与权衡。
(1)如果我们只知把物质财富传给子孙,不仅不利于子孙创造自己的价值和财富,反而容易滋长其坐享其成的观念,最终导致坐吃山空、富不过三代的后果。君不见多少富一代正在这样害着自己的孩子。反过来说,作为子孙,我们不能只知享受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
(2)祖辈的荣誉对子孙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但一味地骄傲自豪于祖先的荣誉,也是不行的。一来,在中国的环境下,绝大多数人往上数三代,都是默默无闻的农民,没多少荣誉可数;二来,祖辈的荣誉不代表自己的荣誉,躺在祖辈的荣誉里骄傲自满,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语境下,有时候就是个笑话。
(3)相比物质财富和荣誉财富,祖辈父辈把精神财富传给子孙后代则更有价值。作为子孙,我们不能躺在祖先创造的财富里坐享其成,也不能沐祖宗之荣誉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应学习祖辈为人做事的优秀卓越的思想和精神。
我们应当感恩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但我们更应继承祖先创造这些财富的智慧、精神与思想;我们自豪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我们更应学习这些文化创造者们的经验。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即题目中的提示语:“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据此,考生可以展开思考、权衡与选择。当然,考生所写的文章必须是反映正能量的,因为“传家宝”是家中世代相传,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珍贵物品、宝贵的品质、优良的思想作风。“传家宝”既有物质的(材料中所说的“青花罐”、“勋章”),又有精神的(材料中所说的“祖训”)。因此考生所写的内容必须权衡是写物质的“传家宝”,还是精神的“传家宝”。考生应该着重思考并集中笔墨去阐明为什么它是“我们家的传家宝”。选择写记叙文题材的考生必须详写“我们家传家宝”的来历、故事,写作过程必须符合记叙文的要素,尽力写得生动,感人,并注重抒情议论;选择写议论文题材的考生必须阐明之所以成为“我们家传家宝”的道理,写得条分缕析,有理有据。不管是选择写记叙文,还是选择写议论文都必须集中笔墨阐述好“为什么”。必须深刻阐明“传家宝”对人生、修身、齐家、待人处世、生儿育女……所产生的良好作用和价值。在阐述“为什么”的基础上,文章还必须拓展开来,去阐述如何使“传家宝”可以世代相传、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比如,写“信誉是我们的传家宝”,可以写必须以赤诚之心,坦荡之怀,宽宏之量……来使信誉之传家宝永世相传;写“淡泊是我的传家宝”可以拓开写“淡泊”与“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是决然不同,坚守淡泊必须有满足感,更重要的是拒绝诱惑。总之,要写好这道作文题必须有清晰的思路:什么是“我”的传家宝——为什么它是我的传家宝——如何使传家宝发扬光大。当然,考生还可以设置悬念,讲求叙述顺序,注重遣词造句等,力求把文章写得有真情实感。
1、【答案】D(分析不属于文中所说的好诗歌的标准)
2、【答案】 C(“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错,文中有“‘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3、【答案】A(把必要条件误解为充分条件)
4、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
A,“暗示性格成因”理解不够准确全面,根据上下文来看,莱利怯弱的性格成因可能有多种,对妈妈过于依赖只是其中一种.
B“旨在说明…提醒…”理解错误,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温良文雅与粗野蛮横的对比,表现道理在暴力面前的无能为力.
C,“对愚蠢、卑鄙之徒的愤恨”理解错误,这个比喻不能表现她内心的愤恨.
5、①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适当的背景.②情节方面,照应题目;描写小操场的隐蔽清静和两个男孩一起玩沙子的情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也使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显得更真实自然.③人物方面,小说开头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的环境,营造一幅和谐美好的悠闲画面,与后文情节发展和人物之间紧张的冲突形成强烈反差,有以乐衬悲、以美衬丑的艺术效果.(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二点即可)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级.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外乎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三个方面,然后根据其所在的语言环境去具体理解和分析即可.本文中环境描写在开头,所以一定与题目相照应,这是必须的.其次在文章的开头就交代了环境,势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的环境,如此美好的休闲画面,与后文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做对比.
6、①工作敬业、尊重呵护学生.终日埋头于大学里的工作,很少外出.当面指出学生的错误时带着羞涩、歉意的微笑.②性情温文尔雅、谦逊平和.平日里不生气,很少发火,面对男人的粗野无礼时,能心平气和地讲道理.③性格懦弱、隐忍退让.当遭受大块头的侮辱威胁时,不是奋起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是忍辱离开;妥协之后又为自己的怯懦辩解.(该点如答“理性、知难而退,为了避免打斗受伤而忍辱离开”也可) ④在暴力面前屈服而在弱者面前威风,对孩子和妻子表现得不耐烦,威胁要去管理孩子。(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二点即可)
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来了解人物形象.
7、B分析A“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文中依据不足;C“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错误,原文是“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D原文是“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而不是“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8、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②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③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二点即可)【解析】这题是概括局部文意,答题时注意找准答题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分条作答。此题的答题区位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开头,注意关键词语:“科学巨人”“背后是”“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
9、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二点即可)
【解析】这题是概括局部文意,答题时注意找准答题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分条作答。此题的区位在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注意文章的重点词语“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研究风格”“学术精神”。
10、D
11.C分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项错误在于,长子继承制。
12.C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C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13.(1)(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译出大意给2分;“微”“因”“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译出大意给2分;“凶逆”“令”“泉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试题分析:题中,第(1)句中的“微”是没有之意;“因”是凭借、借助之意; “敝”即伤害、损害。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叛贼;“令”是“让”“使”的意思;“泉壤”即地下、九泉、黄泉;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不记事时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关怀教育,给予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他从小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替国家剿灭叛贼来博取功名!”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话感到吃惊,认为他志向宏大。长大以后,他的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国的战役,护儿有战功,晋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
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被文帝慰劳勉励。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牵车拦路恋恋不舍,连续几天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先前国家还没有安定的时候,你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刺史,可以说是兼得其美了。”大业六年,炀帝来到江都,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是古人所看重的,你现在就是啊。”就赐给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请同乡的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家,畅饮一整天,朝廷上下都很羡慕他。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停留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那是我的家乡,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炀帝听后,变色而起,好几天不让护儿进见。后来怒气消解了,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你心中既然这样,我还有何指望!”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甚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住,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呢?”身边的人说:“现在已经被捉住了。”护儿叹息说:“我是大臣,担负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
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在行军用兵方面,计谋特多,每次阅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有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14、【答案】B E (详见2017金考卷全国卷乙卷答案)
15、【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比喻)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16、①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7、【答案】 D(①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②年轻有为: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作为了,形容一个人很年轻但是很优秀。③年富力强: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18【答案】 A(B项,成分赘余,“目标”与“为了”重复,去掉“为了”;C项,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国”不能与宾语“大事”相搭配,把“崛起的中国”改为“中国的崛起”;D项,概念上的包含与被包含不合逻辑,各种公共设施包含了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等)
19【答案】 D(先确定首句为②,第⑦句承第②句,其他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南宋朱熹、张栻讲学→元代宗教文化兴盛→清朝曾国藩操练湘军→近代长沙开埠→现代毛泽东发出天问)
20【答案】 ①沙砾
示例1:没有金子夺目的光芒,/也没有雨花石古朴的典雅。/但风雨中的那声沙沙,/是你心曲的流淌。
示例2:没有高山巍峨的身躯,/也没有怪石嶙峋的姿态。/但路基下的那份坚定,/是你沉默的奉献。
②星星
示例1: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也没有月亮皎洁的银辉。/但夜空里的那点闪烁,/是你迷人的笑脸。
示例2:没有夜空浩瀚的胸怀,/也没有明天圣洁的光辉。/但苍穹中的那点闪烁,/是你跳跃的足迹。
③蜡烛
示例1:没有华灯炫目的瑰丽,/也没有星光迷人的柔情。/但烛光中的那点摇曳,/是你人生不懈的追求。
示例2:没有旭日耀眼的光芒,/也没有夕阳绚丽的余晖。/但黑暗中的那点火光,/是你燃烧的希望。
21、【答案】本次远足活动由团委和政教部联合举办,团委任总负责。团委负责活动前的策划组织,到达目的地的文艺表演及表演评比活动;政教部负责活动前的路线勘察、整个活动的安全保卫和摄影报道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图片类,图片有解说和描述,解说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描述图片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内涵等,同时注意一些修辞的要求,此题属于概括图片类的题目,注意要素要全,理清要素之间的关系。
22、写作
【解析】试题分析: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本题从要求“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看出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中的几个同学讨论传家宝,小张家的传家宝是一个有年头有故事的青花罐,小杜家的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家的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必须对这三种传家宝做出分析与权衡。
(1)如果我们只知把物质财富传给子孙,不仅不利于子孙创造自己的价值和财富,反而容易滋长其坐享其成的观念,最终导致坐吃山空、富不过三代的后果。君不见多少富一代正在这样害着自己的孩子。反过来说,作为子孙,我们不能只知享受祖先留下的物质财富。
(2)祖辈的荣誉对子孙来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但一味地骄傲自豪于祖先的荣誉,也是不行的。一来,在中国的环境下,绝大多数人往上数三代,都是默默无闻的农民,没多少荣誉可数;二来,祖辈的荣誉不代表自己的荣誉,躺在祖辈的荣誉里骄傲自满,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语境下,有时候就是个笑话。
(3)相比物质财富和荣誉财富,祖辈父辈把精神财富传给子孙后代则更有价值。作为子孙,我们不能躺在祖先创造的财富里坐享其成,也不能沐祖宗之荣誉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而应学习祖辈为人做事的优秀卓越的思想和精神。
我们应当感恩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但我们更应继承祖先创造这些财富的智慧、精神与思想;我们自豪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我们更应学习这些文化创造者们的经验。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材料所蕴含的主旨即题目中的提示语:“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据此,考生可以展开思考、权衡与选择。当然,考生所写的文章必须是反映正能量的,因为“传家宝”是家中世代相传,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珍贵物品、宝贵的品质、优良的思想作风。“传家宝”既有物质的(材料中所说的“青花罐”、“勋章”),又有精神的(材料中所说的“祖训”)。因此考生所写的内容必须权衡是写物质的“传家宝”,还是精神的“传家宝”。考生应该着重思考并集中笔墨去阐明为什么它是“我们家的传家宝”。选择写记叙文题材的考生必须详写“我们家传家宝”的来历、故事,写作过程必须符合记叙文的要素,尽力写得生动,感人,并注重抒情议论;选择写议论文题材的考生必须阐明之所以成为“我们家传家宝”的道理,写得条分缕析,有理有据。不管是选择写记叙文,还是选择写议论文都必须集中笔墨阐述好“为什么”。必须深刻阐明“传家宝”对人生、修身、齐家、待人处世、生儿育女……所产生的良好作用和价值。在阐述“为什么”的基础上,文章还必须拓展开来,去阐述如何使“传家宝”可以世代相传、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比如,写“信誉是我们的传家宝”,可以写必须以赤诚之心,坦荡之怀,宽宏之量……来使信誉之传家宝永世相传;写“淡泊是我的传家宝”可以拓开写“淡泊”与“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是决然不同,坚守淡泊必须有满足感,更重要的是拒绝诱惑。总之,要写好这道作文题必须有清晰的思路:什么是“我”的传家宝——为什么它是我的传家宝——如何使传家宝发扬光大。当然,考生还可以设置悬念,讲求叙述顺序,注重遣词造句等,力求把文章写得有真情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