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安徽省涡阳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10-05
参考答案
1.A项,“通过分析仕与隐的不同明确本文的讨论重点,即为何有人‘居朝廷’有人‘处江湖’”与原文意思不符,本文的重点在于讨论儒家的为官思想(居朝廷)。
2.B项把几个不同的概念等同起来的说法是错误的。结合文本第四段“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可知,“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并非等同于原始儒家追求的忧乐观,更不能和“孔颜之乐”划等号。
3.C项结合文本第五段“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可知,“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开始异化并逐渐衰退”不合文意。
4.B(对莹的刻画,文中没有肖像描写。)
5.温柔多情,孝顺善良,善解人意,有牺牲精神,有责任担当。(每点1分。)
6.①白菜、玫瑰自然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②小说分别以白菜、玫瑰设置亲情、爱情两条线索,展开故事,题目有提示概括小说情节的作用;(1分)③莹为了阿嬷选择白菜、放弃玫瑰,阿嬷将平凡的白菜制作成宽慰失恋孙女的高雅玫瑰,白菜玫瑰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凝聚着感人的情感力量;(1分)④白菜玫瑰将莹置于亲情爱情的两难选择中,内涵丰富,发人深思,有助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主题。(1分)
7.BE(寿:敬酒并祝人长寿;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8.A (《资治通鉴》《清史》非二十四史) 
9.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②入见沛公,约为婚姻;③私自定下鸿门宴;④为项羽扣上义的紧箍咒;⑤破坏项庄舞剑。(1点1分,4点满分。)
10.C 
11.A  (“迁”指官职的变动。)
12.B  (表述错误,由原文“宁王宸濠令内竖假饭僧……,邦奇诘之曰:‘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可以推测。)
13.(1)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群臣,一并涉及到韩邦奇。(重点词语“会”“劾”“及”)(2)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而有法度,部门的官员给他提供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自己每隔一天拿出禄米换一斤肉。(重点词语“严肃”“有司”“间日”“易”)
参考译文:
韩邦奇,字汝节,陕西朝邑人。父亲韩绍宗,曾做过福建副使。韩邦奇考中正德三年进士,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后晋升为员外郎。正德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震,韩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的过失。违背皇帝的心意,皇帝未予答复。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群臣,一并涉及到韩邦奇。吏部已经商量决定继续留任,皇帝最终因为之前那篇奏疏的原因,把他贬为平阳通判。后来升为浙江佥事,管理杭、严二府的事务。宁王朱宸濠派遣宦官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上千人,韩邦奇立即遣散了他们。朱宸濠的女婿假托进贡要从衢州借道,韩邦奇质问说:“到京城上贡应当沿江而下,为什么要从此处借道?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可欺骗的。”当时在浙江的宦官共四个人,王堂当镇守,晁进管织造,崔珤管市舶,张玉管建筑。他们的爪牙四处搜刮,百姓都无法生活下去了。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又多次遏制王堂。韩邦奇忧虑宦官采办富阳的茶鱼为害百姓,写了一首诗歌表示感伤。王堂于是上书说韩邦奇阻止对皇上的供给,写诗歌埋怨、诽谤。皇帝大怒,把韩邦奇逮到京城,关进了钦犯监狱。朝中大臣上书挽救,皇帝都不允许,最后韩邦奇被罢官为民。嘉靖七年,韩邦奇被起任为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查安抚宣府。入朝协助管理督察院的事务,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查安抚辽东。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韩邦奇一向很有声望,请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事变。世宗当时一味采取姑息政策,没有答应,而是让韩邦奇与山西巡抚任洛做了对调。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而有法度,部门的官员给他提供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自己每隔一天拿出禄米换一斤肉。他在山西当了四年巡抚,后告病回乡。居家期间,朝廷内外不断有人推荐,他又以原有官职出来主管河道事务。后来升任刑部右侍郎,又改当吏部左侍郎。后被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提升为兵部尚书,参与朝廷的军政大事。最后退休回家。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发生大地震,韩邦奇在地震中丧了生。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恭简。韩邦奇曾经住在墓旁结庐服丧,病了一年多不能起床。他的弟弟韩邦靖送药一定亲自尝过,饮食都是亲手奉送。后来韩邦靖病重,韩邦奇日夜抱着弟弟哭泣,三个月不解衣休息。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一直到守丧完毕也不懈怠。乡里人为他们兄弟设立了一块“孝悌碑”。
14.CE(C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E项“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错)
15.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
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分)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2分)
16.(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其余心之可惩?(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7.B(①不堪卒读: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贬义,不合语境。②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③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④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⑤抛砖引玉:谦敬失当。⑥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8.D(A项,搭配不当,“录取”和“名额”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按着”后面没有中心词;C项,句式杂糅,“究其原因,主要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删去“究其原因,”。)
19.B(A项,“鄙人”虽是自谦之辞,但不符合语体风格,这类文言词语不适合用在日常“启事”中;C项,“璧还原物”是敬辞,表示完好无损地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不能用于对自己;D项,寄呈是谦辞,将书信等恭恭敬敬地给对方看。)
20.①与血型无关   ②蚊子才能锁定目标   ③更容易招蚊子
21.荆轲 一剑,承载国之重负;一歌,咏尽生死离别;一笑,彰显英雄本色。他有勇有谋,重诺守信;他睿智沉着,智对危局;他忠义刚直,视死如归。然而纵使他豪情万丈,终逆不过历史潮流。时势造英雄,亦能亡英雄。
22.略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