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山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10-15
1.C项,表意不准确,孔子“遇水而观”许慎“道法自然”,体现了阅读自然是人类进化进程中的起点。
2.D(A项,知识增长并不代表见识的增长;B项,意在说明阅读是对人类历史真实的旅行;C项,原文是“只有……才能”)
3.C项,“培育宽容的德性”文中无据。
4.答案:C项,不是“补叙”,应为“这些插叙起到了补充、衬托的作用”
5.答案:(1)刚强骁勇、不屈不挠:面对地位和势力远远超过自身的强大仇敌,他绝不屈服,而是果敢地以暴力抗击暴虐。(2)执着追求、坚持到底:把复仇视为天经地义的壮举,而且把它当作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一点给2分,两点给5分)
6.原因:福尔恭太因的复仇所带来的不只是快感与满足,同样也要为他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他像狗一样的被人追踪,没有生活的目标,失去了生活的意义,那种复仇所带给他的活力与精力再也找不回了,在意识里他认为自己活着该完成的都做完了!这是导致他最终精神崩溃的根本原因。(3分)
看法一:“复仇”肯定不是唯一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在巴金看来其它的途径是有的,不过是军官和福尔恭太因都不愿意走罢了,或者弱者和强者在发生对立时,永远都不可能用平等的方式去解决,那些占据强势地位的人总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而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而导致像福尔恭太因这样的贫民只能选择暴力的方式来复仇。
看法二:在面对别人的欺侮、压迫以及剥削致使自身不幸,幸福破灭时,我们不能只考虑“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还有其它解决的方式,或者说我们也可以把宽恕别人,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3分,两种看法,答出任何一点即可,其它思考合理可酌情给分)
7.D项(“多数网友并未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理解不准确,不能说“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就一定不是孩子的选择)
8.BD(A项,“以天津为例”错,材料二的调查只是针对天津网友。C项,《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只是使游学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并不能限制商业因素对游学的渗入。E项,材料一没有评论)
9.(1)根据家庭经济情况,量力而行,合理设计。(2)正确认识游学的意义和价值,有针对性地开展游学活动。(3)把游学活动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4)遵从孩子的意愿,更好地锻炼孩子,促进其成长。
(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出2条即可)
10.B项(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11.B项(不是《孝》,应为《乐》)
12.A项(八世祖王仲得到的是吕后当政时两个意欲谋反的亲王的重视;父亲王闳得到的是光武帝的欣赏与征用)
13.(1)黄河决口这么久了,一天天地侵蚀毁坏堤岸,济渠所淹没的有几十个县。(“积久”“日月”“漂”各1分,句意2分)
(2)况且国家刚刚遭受战乱,正在动用民力,老百姓十分疲惫、积怨很多,已经忍受不了朝廷征发的命令。(“被”“劳怨”“堪”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景字仲通,是乐浪人。八世祖王仲,喜好道术,明晓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刘襄谋划发兵,多次向王仲咨询求教。等到济北刘兴居谋反,想要请王仲统帅军队,王仲害怕祸患波及自身,于是渡海向东逃奔乐浪山中,于是定居在这里。父亲王闳,是郡里的三老。更始之变失败,当地人王调杀了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建武六年,光武帝派太守王遵率军攻打王调。到了辽东,王闳与郡曹共同杀了王调迎接王遵。王闳与郡曹都被封为列侯,只有王闳退让爵位,光武帝欣赏他并征召他为官。
王景年少时学习《易》,后又博览群书,并喜好天文术数一类的知识。王景性格沉稳,多才多艺,被征召到司空伏恭府内任职。当时有人举荐他能治理水患,显宗便下诏命他与将作谒者王吴共同修凿浚仪渠。王吴采用王景的“堰流法”,黄河才不再构成灾害。
起初,在西汉平帝时,黄河、汴水决口,没来得及修治。建武十年,阳武县令张汜上书说:“黄河决口这么久了。一天天地侵蚀毁坏堤岸,济渠所淹没的有几十个县。修理的花费和操办并不困难,应当改筑和修理堤防,来安定百姓。”张汜的上书送达朝廷,光武帝立即为此调集差役,正要进行治理黄河的工程。浚仪县令乐俊又上书说:“从前在汉武帝元光年间,黄河两岸人口众多,沿堤开垦种植。然而瓠子地段的黄河决口长达二十多年,也没有立即兴工堵塞。现在黄河沿岸住家稀少,田地宽广,即使河堤没有加以修理,目前水患也还过得去。况且国家刚刚遭受战乱,正在动用民工,老百姓十分疲惫、积怨很多,已经忍受不了朝廷征发的命令。应该等到社会安定了以后,再商议这件事情。”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便中止了修治黄河的计划。
后来汴渠向东溢流,一天天地被洪水淹没的地方越来越多,原来设水闸的地方,如今都已经淹没在黄河中了。兖州、豫州的老百姓忧怨叹息,认为县官们总是征发其他劳役,而不把民众急需的事放在首位。永平十二年,朝廷商议修治汴渠,于是召见了王景,向他询问了治理水患的形势和利弊得失。王景便陈述了治河的利与害,对答敏捷。
皇帝大为赞赏。又因为王景曾经修过浚仪渠,有功绩,于是赏赐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和钱帛衣物。 这年夏天,征发差役数十万,派王景与王吴修渠筑堤,渠堤从荥阳以东到千乘海口一千多里。王景于是勘察地形,开凿山阜,破除水中沙石,径直截断沟涧支流,筑堤阻遏冲要之处,疏通河道中堵塞之处,每隔十里立一个闸门,使河水回旋灌注,不再有堤岸决口、渗漏的祸患。王景虽然节约费用,然而还是耗费百亿之多。第二年夏天,水渠修成。皇帝亲自巡行,下诏滨河郡国按照西京旧有制度,设置河防官员。王景由此而闻名天下。王吴和各个从事掾史都增加官秩一等。王景连升三级为侍御史。十五年,跟从皇帝巡行诸国,到了无盐,皇帝褒奖他的功绩,授予他河堤谒者,赏赐车马缣钱等物。
建初七年,升任为徐州刺史,先前杜陵杜笃禀奏呈上《论都赋》,想要让皇帝迁都回长安。年老士绅听说这件事,都触动了怀念故土的情感,没有不满怀依恋伫立向西遥望的。王景认为宫庙已经建立,担心人心疑惑,适逢当时有神雀诸瑞出现,于是写作《金人论》,赞颂洛邑之美好,天降符瑞,文章很有文采。
建初八年,王景升为庐江太守。庐江郡到处流传着王景的文辞。王景最终死在官任上。
14.CE(C项,“写出了自己的恐慌和无奈”有误,将鱼儿诡谲可爱的形态描摹得活灵活现。E项,“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感慨”有误,应是怀才不遇的感慨:你我还追求什么功名利禄呢,那都是不现实的,悠悠乎天地之间,垂钓于绿川之上,岂不快哉
15.(1)表面写鱼儿贪食侥幸,实则包含贪得利禄者,难免要被世网所牵的寓意。(2分)(2)夹叙夹议,描摹出鱼儿抢食的神态,写出了观鱼人专心致志。(2分)(3)照应题目,收结全篇,展现了一幅鱼跃人欢,谐趣横生的游乐图。(2分)
16.(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3)小学而大遗
17.C((1)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作用很大,不合语境。(2)山长水阔,比喻道路遥远艰险,使用正确。(3)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此处应改为“不由自主”。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4)海晏河清,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形容天下太平,望文生义。(5)工力悉敌,形容双方的功夫和才能全都相等。不相上下,使用正确。(6)让枣推梨,喻指兄弟之间友爱谦让,使用正确)
18.B(A项,句式杂糅,“围绕……为中心”应改为“围绕……”或“以……为中心”;C项,搭配不当,“注视”与“报告”不能搭配;D项,中途易辙,“苏联”是前部分的主语,后部分主语成了“俄罗斯知识分子”
19.A项((1)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2)令郎,指称对方儿子的敬词,此处正确。(3)多答,一般不指问老人家年龄,问老人家年龄一般用“高寿”。(4)舍下,谦辞,用于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家。(5)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此处正确。)
20.(1)到室内家具的各项布局 (2)所以对家具和家电的选择也就更加谨慎挑剔 (3)也不单单只是为了增强机身美感(每句2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21.(2)在共享医院,患者看病不一定便宜。(3)医疗事故发生时,责任划分不一定不清楚。
22.参照2017高考评分标准
2.D(A项,知识增长并不代表见识的增长;B项,意在说明阅读是对人类历史真实的旅行;C项,原文是“只有……才能”)
3.C项,“培育宽容的德性”文中无据。
4.答案:C项,不是“补叙”,应为“这些插叙起到了补充、衬托的作用”
5.答案:(1)刚强骁勇、不屈不挠:面对地位和势力远远超过自身的强大仇敌,他绝不屈服,而是果敢地以暴力抗击暴虐。(2)执着追求、坚持到底:把复仇视为天经地义的壮举,而且把它当作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一点给2分,两点给5分)
6.原因:福尔恭太因的复仇所带来的不只是快感与满足,同样也要为他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他像狗一样的被人追踪,没有生活的目标,失去了生活的意义,那种复仇所带给他的活力与精力再也找不回了,在意识里他认为自己活着该完成的都做完了!这是导致他最终精神崩溃的根本原因。(3分)
看法一:“复仇”肯定不是唯一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在巴金看来其它的途径是有的,不过是军官和福尔恭太因都不愿意走罢了,或者弱者和强者在发生对立时,永远都不可能用平等的方式去解决,那些占据强势地位的人总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而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而导致像福尔恭太因这样的贫民只能选择暴力的方式来复仇。
看法二:在面对别人的欺侮、压迫以及剥削致使自身不幸,幸福破灭时,我们不能只考虑“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还有其它解决的方式,或者说我们也可以把宽恕别人,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3分,两种看法,答出任何一点即可,其它思考合理可酌情给分)
7.D项(“多数网友并未给予孩子自主选择权”理解不准确,不能说“开阔视野,提高独立性”就一定不是孩子的选择)
8.BD(A项,“以天津为例”错,材料二的调查只是针对天津网友。C项,《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只是使游学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并不能限制商业因素对游学的渗入。E项,材料一没有评论)
9.(1)根据家庭经济情况,量力而行,合理设计。(2)正确认识游学的意义和价值,有针对性地开展游学活动。(3)把游学活动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4)遵从孩子的意愿,更好地锻炼孩子,促进其成长。
(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出2条即可)
10.B项(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11.B项(不是《孝》,应为《乐》)
12.A项(八世祖王仲得到的是吕后当政时两个意欲谋反的亲王的重视;父亲王闳得到的是光武帝的欣赏与征用)
13.(1)黄河决口这么久了,一天天地侵蚀毁坏堤岸,济渠所淹没的有几十个县。(“积久”“日月”“漂”各1分,句意2分)
(2)况且国家刚刚遭受战乱,正在动用民力,老百姓十分疲惫、积怨很多,已经忍受不了朝廷征发的命令。(“被”“劳怨”“堪”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景字仲通,是乐浪人。八世祖王仲,喜好道术,明晓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刘襄谋划发兵,多次向王仲咨询求教。等到济北刘兴居谋反,想要请王仲统帅军队,王仲害怕祸患波及自身,于是渡海向东逃奔乐浪山中,于是定居在这里。父亲王闳,是郡里的三老。更始之变失败,当地人王调杀了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建武六年,光武帝派太守王遵率军攻打王调。到了辽东,王闳与郡曹共同杀了王调迎接王遵。王闳与郡曹都被封为列侯,只有王闳退让爵位,光武帝欣赏他并征召他为官。
王景年少时学习《易》,后又博览群书,并喜好天文术数一类的知识。王景性格沉稳,多才多艺,被征召到司空伏恭府内任职。当时有人举荐他能治理水患,显宗便下诏命他与将作谒者王吴共同修凿浚仪渠。王吴采用王景的“堰流法”,黄河才不再构成灾害。
起初,在西汉平帝时,黄河、汴水决口,没来得及修治。建武十年,阳武县令张汜上书说:“黄河决口这么久了。一天天地侵蚀毁坏堤岸,济渠所淹没的有几十个县。修理的花费和操办并不困难,应当改筑和修理堤防,来安定百姓。”张汜的上书送达朝廷,光武帝立即为此调集差役,正要进行治理黄河的工程。浚仪县令乐俊又上书说:“从前在汉武帝元光年间,黄河两岸人口众多,沿堤开垦种植。然而瓠子地段的黄河决口长达二十多年,也没有立即兴工堵塞。现在黄河沿岸住家稀少,田地宽广,即使河堤没有加以修理,目前水患也还过得去。况且国家刚刚遭受战乱,正在动用民工,老百姓十分疲惫、积怨很多,已经忍受不了朝廷征发的命令。应该等到社会安定了以后,再商议这件事情。”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便中止了修治黄河的计划。
后来汴渠向东溢流,一天天地被洪水淹没的地方越来越多,原来设水闸的地方,如今都已经淹没在黄河中了。兖州、豫州的老百姓忧怨叹息,认为县官们总是征发其他劳役,而不把民众急需的事放在首位。永平十二年,朝廷商议修治汴渠,于是召见了王景,向他询问了治理水患的形势和利弊得失。王景便陈述了治河的利与害,对答敏捷。
皇帝大为赞赏。又因为王景曾经修过浚仪渠,有功绩,于是赏赐王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和钱帛衣物。 这年夏天,征发差役数十万,派王景与王吴修渠筑堤,渠堤从荥阳以东到千乘海口一千多里。王景于是勘察地形,开凿山阜,破除水中沙石,径直截断沟涧支流,筑堤阻遏冲要之处,疏通河道中堵塞之处,每隔十里立一个闸门,使河水回旋灌注,不再有堤岸决口、渗漏的祸患。王景虽然节约费用,然而还是耗费百亿之多。第二年夏天,水渠修成。皇帝亲自巡行,下诏滨河郡国按照西京旧有制度,设置河防官员。王景由此而闻名天下。王吴和各个从事掾史都增加官秩一等。王景连升三级为侍御史。十五年,跟从皇帝巡行诸国,到了无盐,皇帝褒奖他的功绩,授予他河堤谒者,赏赐车马缣钱等物。
建初七年,升任为徐州刺史,先前杜陵杜笃禀奏呈上《论都赋》,想要让皇帝迁都回长安。年老士绅听说这件事,都触动了怀念故土的情感,没有不满怀依恋伫立向西遥望的。王景认为宫庙已经建立,担心人心疑惑,适逢当时有神雀诸瑞出现,于是写作《金人论》,赞颂洛邑之美好,天降符瑞,文章很有文采。
建初八年,王景升为庐江太守。庐江郡到处流传着王景的文辞。王景最终死在官任上。
14.CE(C项,“写出了自己的恐慌和无奈”有误,将鱼儿诡谲可爱的形态描摹得活灵活现。E项,“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感慨”有误,应是怀才不遇的感慨:你我还追求什么功名利禄呢,那都是不现实的,悠悠乎天地之间,垂钓于绿川之上,岂不快哉
15.(1)表面写鱼儿贪食侥幸,实则包含贪得利禄者,难免要被世网所牵的寓意。(2分)(2)夹叙夹议,描摹出鱼儿抢食的神态,写出了观鱼人专心致志。(2分)(3)照应题目,收结全篇,展现了一幅鱼跃人欢,谐趣横生的游乐图。(2分)
16.(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3)小学而大遗
17.C((1)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作用很大,不合语境。(2)山长水阔,比喻道路遥远艰险,使用正确。(3)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此处应改为“不由自主”。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4)海晏河清,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形容天下太平,望文生义。(5)工力悉敌,形容双方的功夫和才能全都相等。不相上下,使用正确。(6)让枣推梨,喻指兄弟之间友爱谦让,使用正确)
18.B(A项,句式杂糅,“围绕……为中心”应改为“围绕……”或“以……为中心”;C项,搭配不当,“注视”与“报告”不能搭配;D项,中途易辙,“苏联”是前部分的主语,后部分主语成了“俄罗斯知识分子”
19.A项((1)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2)令郎,指称对方儿子的敬词,此处正确。(3)多答,一般不指问老人家年龄,问老人家年龄一般用“高寿”。(4)舍下,谦辞,用于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家。(5)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此处正确。)
20.(1)到室内家具的各项布局 (2)所以对家具和家电的选择也就更加谨慎挑剔 (3)也不单单只是为了增强机身美感(每句2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21.(2)在共享医院,患者看病不一定便宜。(3)医疗事故发生时,责任划分不一定不清楚。
22.参照2017高考评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