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一中2018届高三宏志部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10-19
宏志部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项“唯利是图的性格”判断错误,综合全篇来看,强发人勤劳,重情义,并通过“灰鸽事件”认识到了人性的美好,尽管由于生活困苦,急需钱财,但并不能因此判断人物性格“唯利是图”;B项“无奈”的情感分析有误,人们纷纷停车主要是出于对鸽子的爱护;D项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心理描写,而不是语言动作描写,且“催人奋进”也有些勉强。)
2.①灰鸽让强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也想起了恋人彩云生活的艰辛,故而心酸落泪。②灰鸽引发的交通混乱事件让强发感受到了城市中人们对生命的尊重,感受到了人间温情的美好,内心感动。③强发为抓鸽子吃肉而钻到车底,却被人们误认为是为了解救鸽子而受到赞颂,内心羞愧。同时又为自己受到认可和尊重而感动。(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
3.文东先后出现与“樱桃”有关的意象有:①樱桃谷。寄托的强发对家乡的思念,也寄托了他对恋人彩云的思念。②樱桃园、樱桃树。文中强发对樱桃树的态度前后不同,原来他建议砍掉樱桃树栽蒜,代表的他是以物质利益的角度来判断和认识事物;后来他感受到了樱桃园中野薄荷的清香,代表着他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从而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③樱桃汽水。樱桃虽不及大蒜的利益价值高,但做成的气水胸清爽甜香,代表了作者对人间温情的美好人性的赞美。(每点2分)
4.A 适:去,往
5.A之:到,往
6. B作者认为列子也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境界。
7(1)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飞向南方。
(2)至于顺应天地的法则,而把握六气的变化,来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域中的人,他还依赖什么呢?
8.C(译文:这种决议一被提倡,无赖亡命之徒相继向富家发难,不驱使天下的人民为流寇不会停止。有人疑心这些人是流寇的心腹,倡导非议来动摇人心,岂只借机侥幸升官呢!提示:“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一句不能断开,这句是双重否定句“不……不……”,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不能断开,“此辈乃流寇心腹”为判断句,据此可以排除B项。)
9.B(“署”是“暂时代理”的意思,“参”是“加入”的意思,与官职授予和升迁无关。)
10.D(“皇上批评李琎汲汲于功名利禄”错,原文是皇帝批评钱士升沽名钓誉,汲汲于功名利禄。)
11.(1)(钱士升)请求停止冶炼,严格执行对贪官的惩处,停止派遣官员督收新旧军粮,只是责成抚按(去做)。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严”,形容词用作动词,严格执行(推行),1分;“第”,副词,只,1分;“从”,采纳,1分;大意,2分。)
(2)如今把兵荒归罪于富豪人家剥削,讨论搜括他们的钱财而没收,这是秦始皇不施行于巴清、汉武帝不推行卜式的(做法)。(“朘削”,剥削,1分;“括”,搜括,1分;“此秦皇不行于巴清、汉武不行于卜式者”,判断句,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名,授官修撰。天启初年,以抚养母亲为由请求回家。很久以后,晋升为左中允,不去赴任。高邑赵南星、同乡魏大中受宦官之祸,以及江西同年进士万燝因追赃杖击打死人,他都极力为之营救保护,破散家产帮助他们,以此被东林党人所推许。
崇祯元年,起任少詹事,掌管南京翰林院。第二年,以詹事官被召。恰巧主试官钱龙锡被逮捕,钱士升送他到河边,就称病而回。四年,起用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代理行使尚书职权。祭祀凤阳皇陵后,上疏陈述户口流亡的情况非常详细。六年九月,召授钱士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第二年春入朝。钱士升请求停止冶炼,严厉执行对贪官的惩处,停止派遣官员督收新旧军粮,只是责成抚按去做。皇帝都听从他。
皇帝办事过于急切。温体仁以刻薄辅佐皇上,上下纷嚷不安。钱士升因此撰写《四箴》进献,大意是宽厚以管理众人,简节以临臣下,虚怀内心,公平行政,他的话深深切中当时的弊病。皇帝虽然以优厚的诏命回复,心意却特别不高兴。
没有多久,武生李琎请求搜括江南富户,上报姓名向官府交纳,推行向官府交待犯罪实情没收财产的方法。钱士升厌恶他,拟旨下交刑部审问,皇帝不许,同官温体仁就改为从轻拟罪。钱士升说:“这是扰乱根本,应以甘愿离职相争。”就上疏说:“乡邑中有富裕人家,本来是贫民衣食的来源。地方有水灾旱灾,主管官吏命令他们出钱粮,均匀谷物救济饥民,一遇敌寇侵犯的警报,命令他们帮助城堡守御,富裕人家不曾无益于国家。如今把兵荒归罪于富豪人家剥削,讨论搜括他们的钱财而没收,这是秦始皇不施行于巴清、汉武帝不推行卜式,而想推行于圣明之世吗?这种决议一被提倡,无赖亡命之徒相继向富家发难,不驱使天下的人民为流寇不会停止。有人疑心这些是流寇的心腹,倡导非议来动摇人心,岂只借机侥幸升官呢!”奏疏上达朝廷,而李琎已被下到司法官,等候审问。皇帝回报说:“即使想谋求功名,前面的奏疏已足以达到,心情不用很急切。”前面的奏疏说的是《四箴》。钱士升惶恐害怕,引罪乞求退休。皇帝就准许了他。
12.(5分)BD(选B项2分,选D项3分。B项中的“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语出《庄子•逍遥游》。意思是:闲居无聊,望着室内的埃尘在窗前日光下浮动。D项尾联,诗人在回顾自己报国无成的经历之后迸发出的一个质问:世界上怎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可又有谁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呢?质问又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而更多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世无识者,有志难骋,不甘于安贫自处,又将如何!满腔的愤懑终于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诗人的心情是矛盾的,并非彻底失望,愿意隐退。)
13.(6分)(1)不是真的安贫(1分)。(2)①颈联中诗人敢于坚守礼法,触怒权贵。他感到自己虽愚拙,但报国不避艰危,(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实际上以敢于“捋虎须”而自负)透露出他在颓唐外表下隐藏着的一片舍身许国的忠诚(2分)。②尾联,诗人确实有感于世事黑暗,没有明辨贤愚的明君,人才只能沉默无言,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无奈。(2分)③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表现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1分,一定要答出“矛盾心理”)
【诗歌解析】
《安贫》是唐末五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此诗八句五十六字,从生活贫困发端,主要是反映思想上的矛盾。
韩偓于公元901─903年(唐昭宗天复元年至三年)任职翰林学士期间,曾参与内廷密议,对朝政有所谋划。昭宗为宦官韩全诲等劫持至凤翔时,又扈从西行,随侍左右,甚得亲信。回京后,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他辗转南下,于公元906年(天祐三年)到达福州,投靠威武节度使王审知。后朱温篡唐,建立梁朝,王审知接受梁的封号,韩偓又离开福州,流寓汀州沙县、尤溪县和桃林场等地,公元911年(乾化元年)定居闽南泉州的南安县。这首诗大约就写在他定居南安的第二年。韩偓的晚年生活相当寂寥,而又念念不忘国事,心情郁闷。以“安贫”作诗题,有自慰自劝的意思。这里的“贫”,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
诗篇从眼前贫居困顿的生活发端。风,指四肢风痹。八行书,指信札。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图,指棋谱。“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废的身体。“慵展”和“休寻”,写自己索寞的情怀。信懒得写,意味着交游屏绝;棋不愿摸,意味着机心泯灭。寥寥十四个字,把那种贫病潦倒、无所事事的情味充分表达出来了,正点明诗题“安贫”。
次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安贫”的题旨。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语出《庄子•逍遥游》。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蒲卢,又名蜾蠃,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两句的意思是:闲居无聊,望着室内的埃尘在窗前日光下浮动,而案头毛笔由于长久搁置不用,笔筒里竟然孵化出了细腰蜂。这一联写景不仅刻画入微,而且与前面所说的“慵展”、“休寻”的懒散生活正相贴合,将诗人老病颓唐的心境展示得淋漓尽致。
然则,诗人不是真的自甘寂寞。第三联转入致贫原由的追叙。安蛇足,就是“画蛇添足”。用来讽刺做事节外生枝,弄巧反拙。捋虎须,比喻撩拨、触犯凶恶残暴的人。《庄子•盗跖》叙述孔子游说盗跖而被驱赶出来后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按韩偓在朝时,曾向昭宗推荐赵崇为相,遭到朱温不满,几乎被杀。《新唐书•韩偓传》还记载一次侍宴时,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遵守礼制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韩偓忠于唐王室,必然要成为朱温篡权的眼中钉。这就是诗中自谓的“安蛇足”、“捋虎须”,也就是诗人致贫的来由。回顾这一段往事,诗人感到自己谋身虽拙,报国则不避艰危,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实际上以敢于“捋虎须”而自负,透露出他在颓唐外表下隐藏着的一片舍身许国的壮怀。
结末一联则又折回眼前空虚寂寥的处境。试齐竽,事见《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爱听吹竽,要三百人合奏,有位不会吹的南郭处士也混在乐队里装装样子,骗取一份俸禄。后愍王继立,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处士只好逃之夭夭。这里引用来表示希望有人能像齐愍王听竽那样,将人才的贤愚臧否一一判别,合理使用。整个这一联是诗人在回顾自己报国无成的经历之后迸发出的一个质问:世界上怎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可又有谁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呢?质问又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而更多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世无识者,有志难骋,不甘于安贫自处,又将如何!满腔的愤懑终于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贯串于诗人晚年生活中的这一基本思想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复杂心理变化,都在这首篇幅不长的诗里得到真切而生动的反映,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诗歌风貌上,外形颓放而内蕴苍劲,律对整切而用笔浑洒,也体现了诗人后期创作格调的日趋老成。前人评为“七纵八横,头头是道,最能动人心脾”(邵祖平《韩偓诗旨表微》),殆非虚誉。
14(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4)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5)赢得仓皇北顾
15.A (解析:扑朔迷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清楚。顺风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 不绝如缕:似断未绝,像细线一样连着。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与前文“球场顿时沸腾, 欢呼声、叫喊声”矛盾。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肯出力帮助争斗者中的一方。青眼相待:表示对人的赏识或喜爱。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3 分)
16. D (解析:A.据……显示,句式杂糅;B.成分残缺,承担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在以文育人 后加“的职责”;C.语序不当,“不仅……也”后的句子需调换位置。)(3 分)
17.C(根据语段的逻辑关系及上下文照应来判断)(3 分)
18.(1)要有极其精湛的技术 (1分)
(2)却只是没有灵性与生命的标本 (2分)
(3)真正的境界不是外求的结果(2分)
19.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20.略
1.C(A项“唯利是图的性格”判断错误,综合全篇来看,强发人勤劳,重情义,并通过“灰鸽事件”认识到了人性的美好,尽管由于生活困苦,急需钱财,但并不能因此判断人物性格“唯利是图”;B项“无奈”的情感分析有误,人们纷纷停车主要是出于对鸽子的爱护;D项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心理描写,而不是语言动作描写,且“催人奋进”也有些勉强。)
2.①灰鸽让强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也想起了恋人彩云生活的艰辛,故而心酸落泪。②灰鸽引发的交通混乱事件让强发感受到了城市中人们对生命的尊重,感受到了人间温情的美好,内心感动。③强发为抓鸽子吃肉而钻到车底,却被人们误认为是为了解救鸽子而受到赞颂,内心羞愧。同时又为自己受到认可和尊重而感动。(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
3.文东先后出现与“樱桃”有关的意象有:①樱桃谷。寄托的强发对家乡的思念,也寄托了他对恋人彩云的思念。②樱桃园、樱桃树。文中强发对樱桃树的态度前后不同,原来他建议砍掉樱桃树栽蒜,代表的他是以物质利益的角度来判断和认识事物;后来他感受到了樱桃园中野薄荷的清香,代表着他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从而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好。③樱桃汽水。樱桃虽不及大蒜的利益价值高,但做成的气水胸清爽甜香,代表了作者对人间温情的美好人性的赞美。(每点2分)
4.A 适:去,往
5.A之:到,往
6. B作者认为列子也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境界。
7(1)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飞向南方。
(2)至于顺应天地的法则,而把握六气的变化,来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域中的人,他还依赖什么呢?
8.C(译文:这种决议一被提倡,无赖亡命之徒相继向富家发难,不驱使天下的人民为流寇不会停止。有人疑心这些人是流寇的心腹,倡导非议来动摇人心,岂只借机侥幸升官呢!提示:“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一句不能断开,这句是双重否定句“不……不……”,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不能断开,“此辈乃流寇心腹”为判断句,据此可以排除B项。)
9.B(“署”是“暂时代理”的意思,“参”是“加入”的意思,与官职授予和升迁无关。)
10.D(“皇上批评李琎汲汲于功名利禄”错,原文是皇帝批评钱士升沽名钓誉,汲汲于功名利禄。)
11.(1)(钱士升)请求停止冶炼,严格执行对贪官的惩处,停止派遣官员督收新旧军粮,只是责成抚按(去做)。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严”,形容词用作动词,严格执行(推行),1分;“第”,副词,只,1分;“从”,采纳,1分;大意,2分。)
(2)如今把兵荒归罪于富豪人家剥削,讨论搜括他们的钱财而没收,这是秦始皇不施行于巴清、汉武帝不推行卜式的(做法)。(“朘削”,剥削,1分;“括”,搜括,1分;“此秦皇不行于巴清、汉武不行于卜式者”,判断句,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名,授官修撰。天启初年,以抚养母亲为由请求回家。很久以后,晋升为左中允,不去赴任。高邑赵南星、同乡魏大中受宦官之祸,以及江西同年进士万燝因追赃杖击打死人,他都极力为之营救保护,破散家产帮助他们,以此被东林党人所推许。
崇祯元年,起任少詹事,掌管南京翰林院。第二年,以詹事官被召。恰巧主试官钱龙锡被逮捕,钱士升送他到河边,就称病而回。四年,起用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代理行使尚书职权。祭祀凤阳皇陵后,上疏陈述户口流亡的情况非常详细。六年九月,召授钱士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第二年春入朝。钱士升请求停止冶炼,严厉执行对贪官的惩处,停止派遣官员督收新旧军粮,只是责成抚按去做。皇帝都听从他。
皇帝办事过于急切。温体仁以刻薄辅佐皇上,上下纷嚷不安。钱士升因此撰写《四箴》进献,大意是宽厚以管理众人,简节以临臣下,虚怀内心,公平行政,他的话深深切中当时的弊病。皇帝虽然以优厚的诏命回复,心意却特别不高兴。
没有多久,武生李琎请求搜括江南富户,上报姓名向官府交纳,推行向官府交待犯罪实情没收财产的方法。钱士升厌恶他,拟旨下交刑部审问,皇帝不许,同官温体仁就改为从轻拟罪。钱士升说:“这是扰乱根本,应以甘愿离职相争。”就上疏说:“乡邑中有富裕人家,本来是贫民衣食的来源。地方有水灾旱灾,主管官吏命令他们出钱粮,均匀谷物救济饥民,一遇敌寇侵犯的警报,命令他们帮助城堡守御,富裕人家不曾无益于国家。如今把兵荒归罪于富豪人家剥削,讨论搜括他们的钱财而没收,这是秦始皇不施行于巴清、汉武帝不推行卜式,而想推行于圣明之世吗?这种决议一被提倡,无赖亡命之徒相继向富家发难,不驱使天下的人民为流寇不会停止。有人疑心这些是流寇的心腹,倡导非议来动摇人心,岂只借机侥幸升官呢!”奏疏上达朝廷,而李琎已被下到司法官,等候审问。皇帝回报说:“即使想谋求功名,前面的奏疏已足以达到,心情不用很急切。”前面的奏疏说的是《四箴》。钱士升惶恐害怕,引罪乞求退休。皇帝就准许了他。
12.(5分)BD(选B项2分,选D项3分。B项中的“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语出《庄子•逍遥游》。意思是:闲居无聊,望着室内的埃尘在窗前日光下浮动。D项尾联,诗人在回顾自己报国无成的经历之后迸发出的一个质问:世界上怎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可又有谁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呢?质问又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而更多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世无识者,有志难骋,不甘于安贫自处,又将如何!满腔的愤懑终于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诗人的心情是矛盾的,并非彻底失望,愿意隐退。)
13.(6分)(1)不是真的安贫(1分)。(2)①颈联中诗人敢于坚守礼法,触怒权贵。他感到自己虽愚拙,但报国不避艰危,(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实际上以敢于“捋虎须”而自负)透露出他在颓唐外表下隐藏着的一片舍身许国的忠诚(2分)。②尾联,诗人确实有感于世事黑暗,没有明辨贤愚的明君,人才只能沉默无言,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无奈。(2分)③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表现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1分,一定要答出“矛盾心理”)
【诗歌解析】
《安贫》是唐末五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此诗八句五十六字,从生活贫困发端,主要是反映思想上的矛盾。
韩偓于公元901─903年(唐昭宗天复元年至三年)任职翰林学士期间,曾参与内廷密议,对朝政有所谋划。昭宗为宦官韩全诲等劫持至凤翔时,又扈从西行,随侍左右,甚得亲信。回京后,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他辗转南下,于公元906年(天祐三年)到达福州,投靠威武节度使王审知。后朱温篡唐,建立梁朝,王审知接受梁的封号,韩偓又离开福州,流寓汀州沙县、尤溪县和桃林场等地,公元911年(乾化元年)定居闽南泉州的南安县。这首诗大约就写在他定居南安的第二年。韩偓的晚年生活相当寂寥,而又念念不忘国事,心情郁闷。以“安贫”作诗题,有自慰自劝的意思。这里的“贫”,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
诗篇从眼前贫居困顿的生活发端。风,指四肢风痹。八行书,指信札。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图,指棋谱。“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废的身体。“慵展”和“休寻”,写自己索寞的情怀。信懒得写,意味着交游屏绝;棋不愿摸,意味着机心泯灭。寥寥十四个字,把那种贫病潦倒、无所事事的情味充分表达出来了,正点明诗题“安贫”。
次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安贫”的题旨。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语出《庄子•逍遥游》。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蒲卢,又名蜾蠃,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两句的意思是:闲居无聊,望着室内的埃尘在窗前日光下浮动,而案头毛笔由于长久搁置不用,笔筒里竟然孵化出了细腰蜂。这一联写景不仅刻画入微,而且与前面所说的“慵展”、“休寻”的懒散生活正相贴合,将诗人老病颓唐的心境展示得淋漓尽致。
然则,诗人不是真的自甘寂寞。第三联转入致贫原由的追叙。安蛇足,就是“画蛇添足”。用来讽刺做事节外生枝,弄巧反拙。捋虎须,比喻撩拨、触犯凶恶残暴的人。《庄子•盗跖》叙述孔子游说盗跖而被驱赶出来后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按韩偓在朝时,曾向昭宗推荐赵崇为相,遭到朱温不满,几乎被杀。《新唐书•韩偓传》还记载一次侍宴时,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遵守礼制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韩偓忠于唐王室,必然要成为朱温篡权的眼中钉。这就是诗中自谓的“安蛇足”、“捋虎须”,也就是诗人致贫的来由。回顾这一段往事,诗人感到自己谋身虽拙,报国则不避艰危,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实际上以敢于“捋虎须”而自负,透露出他在颓唐外表下隐藏着的一片舍身许国的壮怀。
结末一联则又折回眼前空虚寂寥的处境。试齐竽,事见《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爱听吹竽,要三百人合奏,有位不会吹的南郭处士也混在乐队里装装样子,骗取一份俸禄。后愍王继立,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处士只好逃之夭夭。这里引用来表示希望有人能像齐愍王听竽那样,将人才的贤愚臧否一一判别,合理使用。整个这一联是诗人在回顾自己报国无成的经历之后迸发出的一个质问:世界上怎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可又有谁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呢?质问又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而更多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世无识者,有志难骋,不甘于安贫自处,又将如何!满腔的愤懑终于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贯串于诗人晚年生活中的这一基本思想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复杂心理变化,都在这首篇幅不长的诗里得到真切而生动的反映,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诗歌风貌上,外形颓放而内蕴苍劲,律对整切而用笔浑洒,也体现了诗人后期创作格调的日趋老成。前人评为“七纵八横,头头是道,最能动人心脾”(邵祖平《韩偓诗旨表微》),殆非虚誉。
14(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4)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5)赢得仓皇北顾
15.A (解析:扑朔迷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清楚。顺风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 不绝如缕:似断未绝,像细线一样连着。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与前文“球场顿时沸腾, 欢呼声、叫喊声”矛盾。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肯出力帮助争斗者中的一方。青眼相待:表示对人的赏识或喜爱。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3 分)
16. D (解析:A.据……显示,句式杂糅;B.成分残缺,承担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在以文育人 后加“的职责”;C.语序不当,“不仅……也”后的句子需调换位置。)(3 分)
17.C(根据语段的逻辑关系及上下文照应来判断)(3 分)
18.(1)要有极其精湛的技术 (1分)
(2)却只是没有灵性与生命的标本 (2分)
(3)真正的境界不是外求的结果(2分)
19.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