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上期高二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10-26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1.C(不合题意。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面,C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
2.D(范围扩大。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而不是整个“封建社会”。)
3.B(因果关系不当。原文第二段说的是 “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体现不出因果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A(3分)(B项概括镇长是一位“决心带领全镇人们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基层领导人的形象”有意拔高;C项“小说借此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牵强;D项“体现了小镇人思想的顽固性”说法欠妥。)
5.【答案】(5分)(答1点给1分,2点3分,3点5分。)
①烘托人物心情。第一处用沉默的寒风,活跃、明亮的火光烘托出第一网出水时人们紧张、忐忑的心情;第二、三处则突出人们的坚忍和淡淡的失落。
②营造寒冷的气氛,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环境。
③从夜里的火盆到不再灿烂的群星再到初升的太阳,显示了时间的推移,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6.【答案】(6分)(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①从情节结构上,鱼骨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鱼骨叙写了发现鱼骨、看鱼骨、议论鱼骨、在鱼骨的启示下捕鱼及说出鱼骨真相等内容;
②在人物形象上,通过写旗旗大婶宣告鱼骨消息,受鱼骨感召寒夜捕鱼,突出了她敏感、坚韧执著的形象;
③在主题上,借鱼骨突出主题。小说借与鱼骨有关的一系列事件,写出了人们对过去的怀恋,表达对小镇人身上那种敏感和耐力并没有丧失的精神的礼赞;
④在情感上,鱼骨凝聚了镇长成山对人们像几十年前一样的敏感和耐力回归的期许,以及旗旗大婶对捕获大鱼的期盼。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B(3分)(A项“对未来科技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态度一致”有误,态度并一致,属于故意曲解。C项“所以后两则新闻更具有真实性”说法太绝对,而且材料一里也有真实的事例。 D项“而且暗示读者,人类的前进方向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会把握自己的命运”,文中没有这样的暗示,属于无中生有。)
8.AC(5分)(B“所以只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探讨”错,原文有“已经得到证明的是,入侵物种可以导致其他物种灭绝”;D“与《央视新闻网》文字的阅读感觉大不相同”错;E“是国家对于‘科技兴国’的诉求”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选对一项2分,全对5分)
9.观点:(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1)肯定人类在材料所涉及的各领域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人类不能杞人忧天,悲观地预测未来。
(2)人类在关注眼前利益的同时更要有长远考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要有预见性和警惕性。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一已经提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超越人类,所以现在就要在技术上和伦理道德上有所防控。材料二还提到人类对于物种改造的激进行为,可能是弊大于利,其结果可能会如同人类损害物种一样可怕。现在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例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10.D (语段的主要内容是把“南衙群臣”的做法与“臣”的做法进行对比,说明“少有将顺”可缓解精神压抑。加上标点符号为: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11.C (选项解说的是明代“入阁”这个官职。文中的“入阁”即“入宫”之意。)
12.B(“公开”错误,原文是让家童“间道走长安”,“间道”是“从小路走”,即秘密行事。)
13.【答案】(各4分)
(1)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是高祖的昭仪,得到宠爱,因此受到亲近尊重,进授仪同三司头衔。(有宠:得到宠爱。见:被,受到。礼:尊重。大意1分)
(2)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合乎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凭借什么呢?(4分;采分点:“若夫”“辩”“恶乎待”各1分,大意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5分)AE(A项,其十并未通过描绘形象来传达情感,也不是诗人的自我写照。E项,“含蓄隽永”说法错误,本诗虽借白发抒发人生感叹,但并非“含蓄”。选对一项2分,全对5分)
15.【答案】(6分)
①前一首诗借“两鬓”在“一朝”之间衰老,“猿声”催得长短头发瞬间变成白丝,表达了诗人对进入暮年满腹忧郁的无限感慨(2),从诗人的人生经历看,这首诗还表达了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抒发了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却又无门可报、欲罢不能的矛盾情怀。(2分)
②后一首诗借诗人以劝告的口吻嘱咐友人不要去秋浦,以免凄厉的猿鸣声勾起乡愁。突出游子的思乡之情。(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答案】(8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2)潦水净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五尺应门之僮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B(3分)
(①巧取豪夺: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此处用来形容“白恩培夫人谋取财物的方法”符合语境;②白云苍狗:本意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此处用来形容中美关系,用词不当;③动如参商: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二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长时间的分离难以会面,如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此处用形容“世界各国彼此分离,把对方视为异端,势如水火,就无法合作”符合语境;④无可非议:意为毫无必要责备,表示做得很正当,合乎情理,此处用来形容“90后小伙娶亲使用地铁当婚车这件事不能过分指责”应用“无可厚非”,属形近误用.“无可厚非”意为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⑤左右逢源:中性词,指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 办事圆滑;也可用作贬义词,指为人圆滑老到,精明,此处用来形容“宋江为人处世的方法”符合语境;⑥口耳相传:意为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此处属望文生义,此处用来形容“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用词不当;)
18.A(3分)(B项,搭配不当,“岁月”不能明确地表明时段,应改为“春秋”。C项,结构混乱。“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俭办会为原则”与“本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俭办会的原则”句式杂糅。D项,偷换主语,把“南山村”偷换成“民俗文化和乡土特产”。)
19.D(3分)(A项,“认真”是对别人的要求,不够妥当,可将“给予认真的指导”改为“提出宝贵的意
见”。B项“赏识”用在上对下。C项,“光临”“惠顾”用于店员对顾客的称呼。)
20. ① 扶贫政策讲公平的同时;②一些地方的措施值得借鉴;③我们应当用好的激励制度。(答对一空给1分,两空3分,三空5分)
21.示例:《逍遥游》——凭风凭水凭云,岂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实乃逍遥。
《滕王阁序》——描阁榭盛况,寥廓秋景尽收眼底;叹时光人生,豪迈怅惋皆上心头。(句式对仗2分,意思能概括课文意思3分)
四、写作(60分)
22.写作提示:这道作文材料取自当下的社会现实,具有反思讨论与批判的深广空间。审读材料时应注意梳理其层次关系,第一段是小学课文经典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让人学到许多可贵的品质;第二段说这些感人而隽永的故事有的有编造成分,是不真实的。第三段给出对上述事件的不同意见。对语文教材课文内容存在与事实不符及其利弊问题,可以见仁见智。
参考立意角度:
(1)教材课文有关名人轶事的内容往往含有虚构成分,这种文学虚构,仍是教人求真尚美的,其教育价值应予以肯定,不必过于苛责;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语言教材名人故事类课文应该秉持真实的原则,虚构固可认同,但虚构不可蜕变为随意编造;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学家的查证,校长、教师的质疑,都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值得赞赏,教材编写者应虚心接受批评,修订、改编好教材选文,力求真实可信,以便更好地育人;
(4)教材课文中存在与事实不符等瑕疵,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资源,以激发、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的精神,在去伪存真中更好的接受经典的熏陶;等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宇文士及,字仁人,是京城长安人。父亲名述,在隋朝官至右卫大将军。隋文帝开皇末年,凭借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文帝杨坚曾把他带进卧室,同他交谈,认为他是优异人才。他按诏令娶炀帝杨广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任尚辇奉御,随从炀帝巡视江都。因父亲去世守孝离职,期满复职任鸿胪少卿。他哥哥宇文化及秘密策划叛乱时,由于他是炀帝的女婿,对他严守秘密,弑杀炀帝后,才封他为蜀王。
从前,宇文士及任奉御,李渊任隋朝的殿中少监,和他有密切交往。在跟随宇文化及到黎阳时,高祖亲写诏书邀请他去。宇文士及也暗地派遣仆人走小路到长安,表白心迹,并进献了一只金环。高祖高兴地说:“我曾和士及共事,今天进献金环,这表明他要来了。”
宇文化及的军事形势一天天紧迫,宇文士及劝他归附唐朝,宇文化及不听,他就和封德彝找借口要求去督运军粮。宇文化及很快失败了,他就和封德彝等人主动投奔长安。高祖责备他说:“你兄弟二人率领要求打回京城的人马确定了进攻关中的方略,那时如果擒获了我李家父子,还会放过我们吗?你现在准备到哪儿去安身?”宇文士及道歉说:“按我的罪过是该处死,但是我从前在涿州,曾经和陛下在半夜里议论时局,后来又进献金环,希望用这些事赎罪。”高祖笑着对裴寂说:“他和我谈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至今六七年了,你们各位都在他的后头。”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是高祖的昭仪,得到宠爱,因此受到亲近尊重,进授仪同三司头衔。
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了宋金刚,论功行赏,恢复了他在隋朝的新城县公封号,娶皇族(寿光县主)为妻,提升为秦王府骠骑将军。随同秦王征战消灭了王世充等叛军,晋封郢国公爵号。武德八年,代理检校侍中,兼任太子詹事。秦王即位后,授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并且以中书令的身份到凉州任都督。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宇文士及要树立威望镇守边关,每当出入,都要摆列气势浩大的警卫队伍,又一个劲地放低身份尊重士人。有人告发他谋反,审查起来没有根据,调回朝廷任殿中监,因生病改任蒲州刺史。主持政务崇尚宽松简略,人人心情舒畅。后来回京升任右卫大将军。
太宗把他带进内宫交谈,有时半夜才出来,碰上他在家休假,往往派人骑马跑来召见他。宇文士及更加谨慎,他妻子曾问朝廷催他去干什么,士及始终不告诉她。太宗有一次观赏宫中一棵树说:“这是一棵珍贵的树!”宇文士及马上跟着大加赞美那棵树。太宗严肃地说:“魏征经常提醒我疏远花言巧语讨好我的人,我还不知道指的是谁,现在我可相信他的话了。”宇文士及道歉说:“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宰相们,总是冒犯威严直言劝谏,弄得陛下手足无措。现在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顺从您的心意,您虽然处在尊贵的天子地位,又有什么意思?”太宗的不满消失了。又有一次切熟肉,手上沾满了油腻,宇文士及就用饼揩手,太宗多次拿眼睛瞄他,宇文士及佯装没有领会,慢慢地把揩过手的饼吃了。他的机智颖悟都像这样。过了很久,又任殿中监。去世后,追认为左卫大将军,陪葬在太宗预先为自己营建的昭陵墓地。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1.C(不合题意。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面,C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
2.D(范围扩大。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而不是整个“封建社会”。)
3.B(因果关系不当。原文第二段说的是 “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体现不出因果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A(3分)(B项概括镇长是一位“决心带领全镇人们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基层领导人的形象”有意拔高;C项“小说借此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牵强;D项“体现了小镇人思想的顽固性”说法欠妥。)
5.【答案】(5分)(答1点给1分,2点3分,3点5分。)
①烘托人物心情。第一处用沉默的寒风,活跃、明亮的火光烘托出第一网出水时人们紧张、忐忑的心情;第二、三处则突出人们的坚忍和淡淡的失落。
②营造寒冷的气氛,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环境。
③从夜里的火盆到不再灿烂的群星再到初升的太阳,显示了时间的推移,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6.【答案】(6分)(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①从情节结构上,鱼骨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鱼骨叙写了发现鱼骨、看鱼骨、议论鱼骨、在鱼骨的启示下捕鱼及说出鱼骨真相等内容;
②在人物形象上,通过写旗旗大婶宣告鱼骨消息,受鱼骨感召寒夜捕鱼,突出了她敏感、坚韧执著的形象;
③在主题上,借鱼骨突出主题。小说借与鱼骨有关的一系列事件,写出了人们对过去的怀恋,表达对小镇人身上那种敏感和耐力并没有丧失的精神的礼赞;
④在情感上,鱼骨凝聚了镇长成山对人们像几十年前一样的敏感和耐力回归的期许,以及旗旗大婶对捕获大鱼的期盼。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B(3分)(A项“对未来科技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态度一致”有误,态度并一致,属于故意曲解。C项“所以后两则新闻更具有真实性”说法太绝对,而且材料一里也有真实的事例。 D项“而且暗示读者,人类的前进方向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会把握自己的命运”,文中没有这样的暗示,属于无中生有。)
8.AC(5分)(B“所以只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探讨”错,原文有“已经得到证明的是,入侵物种可以导致其他物种灭绝”;D“与《央视新闻网》文字的阅读感觉大不相同”错;E“是国家对于‘科技兴国’的诉求”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选对一项2分,全对5分)
9.观点:(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1)肯定人类在材料所涉及的各领域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人类不能杞人忧天,悲观地预测未来。
(2)人类在关注眼前利益的同时更要有长远考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要有预见性和警惕性。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一已经提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超越人类,所以现在就要在技术上和伦理道德上有所防控。材料二还提到人类对于物种改造的激进行为,可能是弊大于利,其结果可能会如同人类损害物种一样可怕。现在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例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10.D (语段的主要内容是把“南衙群臣”的做法与“臣”的做法进行对比,说明“少有将顺”可缓解精神压抑。加上标点符号为: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
11.C (选项解说的是明代“入阁”这个官职。文中的“入阁”即“入宫”之意。)
12.B(“公开”错误,原文是让家童“间道走长安”,“间道”是“从小路走”,即秘密行事。)
13.【答案】(各4分)
(1)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是高祖的昭仪,得到宠爱,因此受到亲近尊重,进授仪同三司头衔。(有宠:得到宠爱。见:被,受到。礼:尊重。大意1分)
(2)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合乎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凭借什么呢?(4分;采分点:“若夫”“辩”“恶乎待”各1分,大意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5分)AE(A项,其十并未通过描绘形象来传达情感,也不是诗人的自我写照。E项,“含蓄隽永”说法错误,本诗虽借白发抒发人生感叹,但并非“含蓄”。选对一项2分,全对5分)
15.【答案】(6分)
①前一首诗借“两鬓”在“一朝”之间衰老,“猿声”催得长短头发瞬间变成白丝,表达了诗人对进入暮年满腹忧郁的无限感慨(2),从诗人的人生经历看,这首诗还表达了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抒发了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却又无门可报、欲罢不能的矛盾情怀。(2分)
②后一首诗借诗人以劝告的口吻嘱咐友人不要去秋浦,以免凄厉的猿鸣声勾起乡愁。突出游子的思乡之情。(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答案】(8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2)潦水净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五尺应门之僮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B(3分)
(①巧取豪夺: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此处用来形容“白恩培夫人谋取财物的方法”符合语境;②白云苍狗:本意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此处用来形容中美关系,用词不当;③动如参商: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二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长时间的分离难以会面,如参星出西方,商星出东方,此处用形容“世界各国彼此分离,把对方视为异端,势如水火,就无法合作”符合语境;④无可非议:意为毫无必要责备,表示做得很正当,合乎情理,此处用来形容“90后小伙娶亲使用地铁当婚车这件事不能过分指责”应用“无可厚非”,属形近误用.“无可厚非”意为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⑤左右逢源:中性词,指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 办事圆滑;也可用作贬义词,指为人圆滑老到,精明,此处用来形容“宋江为人处世的方法”符合语境;⑥口耳相传:意为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此处属望文生义,此处用来形容“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用词不当;)
18.A(3分)(B项,搭配不当,“岁月”不能明确地表明时段,应改为“春秋”。C项,结构混乱。“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俭办会为原则”与“本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俭办会的原则”句式杂糅。D项,偷换主语,把“南山村”偷换成“民俗文化和乡土特产”。)
19.D(3分)(A项,“认真”是对别人的要求,不够妥当,可将“给予认真的指导”改为“提出宝贵的意
见”。B项“赏识”用在上对下。C项,“光临”“惠顾”用于店员对顾客的称呼。)
20. ① 扶贫政策讲公平的同时;②一些地方的措施值得借鉴;③我们应当用好的激励制度。(答对一空给1分,两空3分,三空5分)
21.示例:《逍遥游》——凭风凭水凭云,岂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实乃逍遥。
《滕王阁序》——描阁榭盛况,寥廓秋景尽收眼底;叹时光人生,豪迈怅惋皆上心头。(句式对仗2分,意思能概括课文意思3分)
四、写作(60分)
22.写作提示:这道作文材料取自当下的社会现实,具有反思讨论与批判的深广空间。审读材料时应注意梳理其层次关系,第一段是小学课文经典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让人学到许多可贵的品质;第二段说这些感人而隽永的故事有的有编造成分,是不真实的。第三段给出对上述事件的不同意见。对语文教材课文内容存在与事实不符及其利弊问题,可以见仁见智。
参考立意角度:
(1)教材课文有关名人轶事的内容往往含有虚构成分,这种文学虚构,仍是教人求真尚美的,其教育价值应予以肯定,不必过于苛责;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语言教材名人故事类课文应该秉持真实的原则,虚构固可认同,但虚构不可蜕变为随意编造;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学家的查证,校长、教师的质疑,都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值得赞赏,教材编写者应虚心接受批评,修订、改编好教材选文,力求真实可信,以便更好地育人;
(4)教材课文中存在与事实不符等瑕疵,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资源,以激发、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的精神,在去伪存真中更好的接受经典的熏陶;等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宇文士及,字仁人,是京城长安人。父亲名述,在隋朝官至右卫大将军。隋文帝开皇末年,凭借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文帝杨坚曾把他带进卧室,同他交谈,认为他是优异人才。他按诏令娶炀帝杨广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任尚辇奉御,随从炀帝巡视江都。因父亲去世守孝离职,期满复职任鸿胪少卿。他哥哥宇文化及秘密策划叛乱时,由于他是炀帝的女婿,对他严守秘密,弑杀炀帝后,才封他为蜀王。
从前,宇文士及任奉御,李渊任隋朝的殿中少监,和他有密切交往。在跟随宇文化及到黎阳时,高祖亲写诏书邀请他去。宇文士及也暗地派遣仆人走小路到长安,表白心迹,并进献了一只金环。高祖高兴地说:“我曾和士及共事,今天进献金环,这表明他要来了。”
宇文化及的军事形势一天天紧迫,宇文士及劝他归附唐朝,宇文化及不听,他就和封德彝找借口要求去督运军粮。宇文化及很快失败了,他就和封德彝等人主动投奔长安。高祖责备他说:“你兄弟二人率领要求打回京城的人马确定了进攻关中的方略,那时如果擒获了我李家父子,还会放过我们吗?你现在准备到哪儿去安身?”宇文士及道歉说:“按我的罪过是该处死,但是我从前在涿州,曾经和陛下在半夜里议论时局,后来又进献金环,希望用这些事赎罪。”高祖笑着对裴寂说:“他和我谈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至今六七年了,你们各位都在他的后头。”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是高祖的昭仪,得到宠爱,因此受到亲近尊重,进授仪同三司头衔。
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了宋金刚,论功行赏,恢复了他在隋朝的新城县公封号,娶皇族(寿光县主)为妻,提升为秦王府骠骑将军。随同秦王征战消灭了王世充等叛军,晋封郢国公爵号。武德八年,代理检校侍中,兼任太子詹事。秦王即位后,授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并且以中书令的身份到凉州任都督。当时突厥多次侵犯边境,宇文士及要树立威望镇守边关,每当出入,都要摆列气势浩大的警卫队伍,又一个劲地放低身份尊重士人。有人告发他谋反,审查起来没有根据,调回朝廷任殿中监,因生病改任蒲州刺史。主持政务崇尚宽松简略,人人心情舒畅。后来回京升任右卫大将军。
太宗把他带进内宫交谈,有时半夜才出来,碰上他在家休假,往往派人骑马跑来召见他。宇文士及更加谨慎,他妻子曾问朝廷催他去干什么,士及始终不告诉她。太宗有一次观赏宫中一棵树说:“这是一棵珍贵的树!”宇文士及马上跟着大加赞美那棵树。太宗严肃地说:“魏征经常提醒我疏远花言巧语讨好我的人,我还不知道指的是谁,现在我可相信他的话了。”宇文士及道歉说:“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宰相们,总是冒犯威严直言劝谏,弄得陛下手足无措。现在我有幸在您身边,不稍微顺从您的心意,您虽然处在尊贵的天子地位,又有什么意思?”太宗的不满消失了。又有一次切熟肉,手上沾满了油腻,宇文士及就用饼揩手,太宗多次拿眼睛瞄他,宇文士及佯装没有领会,慢慢地把揩过手的饼吃了。他的机智颖悟都像这样。过了很久,又任殿中监。去世后,追认为左卫大将军,陪葬在太宗预先为自己营建的昭陵墓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