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
导航

长春八中2017年10月高三年级阶段验收考试考前热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时间:2017-10-27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一般论述文(9分)
1.【答案】B (3分)
【解析】A项“中国传统艺术”以偏概全。C项“只要……就……”的判断绝对化。D项“更”的语序颠倒了。
2.【答案】C (3分)
【解析】C项说明的是“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3.【答案】C  (3分)
【解析】C项不是“儒家入世”而是“道家出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 【答案】C(3分)
【解析】(A“主要是为了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有误,B“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不当,D“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地震发生时的情状”“简洁”不妥)
5.【答案】(5分)
①说明原因。第四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
②照应上文。上文集中写震柳,第四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点面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③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评分标准:答出其中一点给2分,答出其中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答案】(6分)
①震柳作为“活化石”,向后人诉说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
②告诉后人,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 拔,顽强坚守。
③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她可以创造奇迹,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答案】C(3分)
【解析】(A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D项,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8.【答案】AC(4分)
【解析】(各2分)(B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D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9.【答案】(5分)
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
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
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因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④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⑤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
(评分标准:1点1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答案】B(3分)
【解析】“怨愤之声积”与“浸润之谮行”句式相同,中间应断开,排除A、D两项;“爱憎不由公理”意为“爱憎不出自公理”,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11.【答案】A(3分)
【解析】“摄”不表授予官职,指暂代官职。
12.【答案】A(3分)
【解题思路】“朝中公卿……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于文无据,文中只写到张昭对张温的亲近之意。
13.【答案】(10分)
(1)您(本来)不适合出使远地,(但是我)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宜”所以”“通意”“屈”“以故”各1分)
(2)孙权既暗中怀恨张温赞赏蜀国政治,又嫌忌他的声名过于显赫,百姓都被他的德行才能迷惑,担心(他)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想着用什么方法来中伤他。(“阴”“衔”“炫惑”“为己用”“有以”各1分)
【文言译文】
张温,是吴郡吴县人。张温从小就修养名节操守,容貌奇异伟岸。孙权听闻他的声名,就询问朝中大臣说:“张温能和当今何人比肩?”大司农刘基说:“可与全琮同等。”太常顾雍说:“刘基不详细了解张温的为人。张温当今无人可比。”(孙权于是)征召(张温)请与相见,(张温)谈吐文雅对答如流,旁观者倾慕震惊,孙权为他改变态度重如礼仪。召对完毕出官,张昭握着张温的手说:“老夫把心意托付给你,你应该明白。”(于是孙权)任命(张温)为议郎、选曹尚书,又升为太子太傅,很受信任和器重。(张温)三十二岁时,凭借辅义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蜀国。孙权对他说:“您(本来)不适合出使远地,(但是我)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如果之患全部消除,(我们)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使者的道义,是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不必受上级指令的约束。”张温回答说:“我在朝廷之内没有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春秋晋大夫张孟播扬国家声誉的本事,又没有晋国子产阐述事理的能力。然而诸葛亮见识通达,精于谋划,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的心,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张温到蜀国后,前往宫廷呈上表章,蜀国颇为看重张温的才干。回国不久,被派进豫章郡的部队出征作战,但他对军功没有追求。孙权既暗中怀恨张温赞赏蜀国政治,又嫌忌他的声名过于显赫,百姓都被他的德行才能迷惑,担心(他)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想着用什么方法来中伤他。正碰上暨艳事件发生,于是借此机会揭发检举涨温。暨艳也是吴郡人,由张温把他引荐入朝,被任命为选曹郎,官至尚书。暨艳生性清高严厉,喜欢发表清正的言论,因见当时郎署风气混浊杂乱,大多官员不称职,想将良莠分开处置,贤能、愚劣区别使用。于是愤怨之声积聚,诬毁谗言四起蔓延,竞相控告暨艳和选曹郎徐彪,(说他们)擅自任用绚从私情,爱憎不出  自公理,暨艳、徐彪都因此而被定罪赐死。张温向来与  暨艳、徐彪意见相合,常有书信来往,互相来往问候,于  是又判张温有罪。孙权将他软禁在有关官吏处,下令  说:“过去下令征召张温,留下官位虚心等待他来,来后  授予高官,超过(一般)旧臣,哪里料到(他)竟如此凶坏,  专生图谋不轨之心!哎呀张温,免(你)死罪作为(你的)  幸运!”将军骆统上表为张温申辩,请求宽恕他,孙权最  终没有采纳(骆统的意见)。六年后,张温因病去世。他  的两个弟弟张祗和张白,也很有才干名望,同张温一起  被废黜。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 【答案】AC(5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和下文‘乱山’呼应”有误,并不呼应。C.此句意为作者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感到厌倦,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
15.【答案】(6分)
①首联写悠闲的生活,表达对日前悠然生活的满足。
②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白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无法立足,白请外调,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
③颈联和尾联,作者写山间美景,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情感。(每点2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答案】(5分)
(1)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鞣使之然也  (2)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答案】 B(3分)
【解析】
① “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不合语境,此处应用“无可非议”。
②“听天由命”指任凭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有时也指碰机会或听其自然。使用正确。
③“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难以摆动,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使用正确。
④“励精求治”指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不合语境,可用“精益求精”。
⑤“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不合语境。
⑥“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不合句意,且和后面的“证明”重复。
18.【答案】  C(3分)
【解析】A.“付诸于”改为“付诸” B.第二句缺主语,将第一句介词结构去掉。 D.第二句中途易辙。
19.【答案】B(3分)
【解析】A项“令爱”是尊称对方的女儿,此处是说自己的女儿,应为“小女”。B项“别来无恙”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常用作别后通信或重逢时的问候语。此处正确。C项“莅临”是下级对上级到来的一种客套的表示,此处用在学生回访母校的场合不妥。D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此处应用“等候”。
20. 【答案】(6分)
①按潮流的运动方向
②潮流流向逐渐向左偏转
③也会出现“倒转现象”(也会出现反向运动等)
(评分标准:每句2分)
21.【答案】(5分)
②经常跳广场舞不一定就能改善消化系统的机能能力。
③跳广场舞对消化机能的增强不一定有神奇的作用。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22.(60分)
【写作点拨】
材料是有关“路”的名句或名言,因此作文的立意应围绕“路”展开,且要和材料中的两句或多句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篇合理的文章。屈原的诗句注重的是追求过程中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岑参的诗句注重的是行路中的坚持和不放弃,注重的是过程;“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王安石的诗句注重的是行路中的艰难迷惑,在坚守中就可以迎来光明、看到希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鲁迅先生关注的是行路追求中的勇气和魄力。这几句在意义内涵上可以找到有机的内在联系,或说古论今,或由小及大,恰当联系现实,见仁见智。

上一页           



位置:主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相关文章


触屏版 电脑版

© 古诗词 wap.exam58.com